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论文

时间:2022-05-11 11:22:00

导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论文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学习知识不是一个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一个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应是: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构建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十分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能力的培养,这不但有利于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吸收所需知识,学会学习,还能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呢?笔者的做法与体会是:

一、构建和谐教学平台,让学生愿意学——这是基础

教学实践证明:在愉悦轻松、平等民主的气氛中,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得到激活,敏锐地把握机会、果敢地付之探索的行为的精神状态处于最佳的境界;反之,紧张、严肃、压抑的课堂气氛,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得不到激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构筑一个师生关系融洽、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平台”,让学生愿意学习数学,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

如“乘法分配律”新知教学时的课堂实录是这样的:

1.出示:102×153=、99×145=,让学生各自计算,待到快的学生近完成时我报出了答案,并特意表露出神气的样子。

有位学生很不服气,说题目是我出的速度自然快些,并要求由他出题。我提了出题要求:一个因数应接近整百的数。

2.学生A出题:98×46,让学生各自计算,我的速度比刚才又快了些。

3.学生B出题:998×637,让学生各自计算,我的速度比刚才又快了些。

这时已有学生议论开了,都想探个究竟。

4.出示三个算式:100×153+2×153,(100+2)×153,102×153,让学生比较异同。学生此时才恍然大悟,还信心百倍地向我挑战。

5.让学生出4道题师生进行比赛,我有意识地逐步放慢计算速度,让学生们尝到胜利的喜悦……

纵观上述过程,师生关系平等民主,教学氛围愉悦和谐。新知教学在游戏中进行,寓教于乐,学生非常愿意学。再加之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相信自己也能够学好数学,学习数学的热情会更高,主动性会更强。

二、开放教学时间空间,让学生积极学——这是保障

学生知识的掌握、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或完全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实现的,而更多地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得来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过程的教学,充分展示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努力创设各种条件,给予学生充分的参与时间和空间,让其积极学习数学,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保障。具体教师应做到三不:学生能思考的教师不提示,学生能表述的教师不代替,学生能独立完成的教师不帮助。

如“梯形的面积”新知教学时的课堂实录是这样的:

1.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和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采用合作的方式,把梯形转化成面积已学过的平面图形。

3.学生探索结果交流,结果如下:

4.让学生根据原梯形与新拼成图形间的关系,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5.学生推导结果交流: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公式S=(a+b)×h÷2……

纵观上述过程,学生有充分的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参与学习活动很积极,思维很活跃,在许多方面都得到了发展。再加之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思路很广,方法很多,效果很好。

三、加强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这是关键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未来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已经不仅是“学到什么”,而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使“教学”变成“助学或帮学”,不是“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要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

如“加减法中的简便计算”新知教学时的课堂实录是这样的:

1.创设情景:张老板是做甲鱼生意的,一天他带着269元钱去卖甲鱼。这天第一位顾客是位王叔叔,王叔叔带着650元钱,6张100元、2张5元和4张10元。第二位顾客是位刘阿姨,刘阿姨带着350元,3张100元的和1张50元的。

2.师问:王叔叔买的甲鱼应付105元,如果你是王叔叔应怎么付钱?生答:1张100元的和1张5元的。

师问:要知道张老板现有多少钱应怎么列式?生答:269+105。

师问:怎么算能很快知道结果?生答:269+100+5。

师问:为什么还要加5?生答:本应加105,现只加了100,所以还应加5。

师问:要知道王叔叔还有多少钱应怎么列式?生答:650-105。

师问:怎么算能很快知道结果?生答:650-100-5。

师问:为什么还要减5?生答:本应减105,现只减了100,所以还应减5。

3.师问:刘阿姨买的甲鱼应付296元,如果你是刘阿姨应怎么付钱?生答:刘阿姨付出300元,找回4元。

师问:要知道张老板现有多少钱应怎么列式?生答:374+296。

师问:怎么算能很快知道结果?生答:374+300-4。

师问:为什么还要减4?生答:本只要加296,现已加了300,所以应减4。

师问:要知道刘阿姨还剩多少钱应怎么列式?生答:650-296。

师问:怎么算能很快知道结果?生答:650-300+4。

师问:为什么还要加4?生答:本只要减296,现已减了300,所以应加4。

4.师问:通过以上的讨论你知道了什么?生答:少加几应再加几,多加几应再减几,少减几应再减几,多减几应再加几……

因为数学源于生活,所以数学学习过程中许多为什么都是利用也只有利用生活实际来解释。因此,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学习新知就成了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纵观上述过程,教师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在引导中渗透了算理,但藏而不露;学生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理解了算理,掌握了方法,真正学会了“加减法中的简便计算”。

四、改变模式转变形式,让学生自己学——这是重点

传统的课堂教学多是“组织教学、复习旧知、讲授新课、巩固新知、布置作业”五段式教学模式,或是更为简练的“复习、新授、作业”三段式教学模式。这种以“知识为核心”和“教师为本位”观念指导下“开会式”的教学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主体性参与和个性的发展,显然不适合“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教育即解放。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树立“开放教学”的观念,根据学生创造性学习的需要,努力创造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勇于创新的情景,让学生自己学习数学,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点。

如“圆的周长”新知教学时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

1.小组合作:请你利用身边的工具、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测出所带圆的周长。

2.全班交流: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测圆周长的?你怎样评价同学的方法?

3.全班讨论: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为什么这么认为?

4.个人活动:请你自选一种方法测出一个圆的周长。

5.全班交流:你测的圆的直径是多少?周长呢?教师选6位学生的结果绘成一张研究圆周长与直径关系的表。

6.全班讨论:圆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

7.教师介绍圆周率,让学生总结圆周长公式……

纵观上述过程,教学活动回归学生主体、教学程序具有灵活性、教学形式趋向个别化,学生始终在用自己的思路和方式学习数学,在个人活动、小组合作和集体讨论的过程中,不但掌握了新知,而且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能力。

五、拓宽渠道联系生活,让学生灵活学——这是目的

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数学课程标准》已把解决问题作为数学教学的四大教学目标之一,具体内容有4方面,其中的2方面是: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数学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优化教学内容,尽量把那些与新知有关的生活实际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灵活地学习数学,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把生活实际问题引入课堂,可以在导入新知时,如“小数的基本性质”的导入可这样设计:首先让学生汇报课前在商店里调查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的单价,然后让学生说说“钢笔每支3.90元”、“茶杯每只8.50元”平时我们是怎么说的,第三步得出“3.90=3.9、8.50=8.5”,最后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并导入新课。

也可在教学新知时,如“加法交换律”的新知教学可这样设计:首先让学生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编几题用加法计算的一步计算应用题,第二步让学生说说每一题有哪些方法并列出算式,第三步让学生根据几个形如“26+28=28+26”的等式说说发现了什么规律,最后总结什么是加法交换律。

也可在练习巩固时,如“长方体的表面积”练习巩固时,我让学生计算做长方体形状烟囱所需铁皮的面积;如“复式统计表”练习巩固时,我让学生统计本班男女生兴趣爱好情况;如“长方形的面积”练习巩固时,我让学生测算出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等等。

也可在课外作业时,如学了“土地测量”后让学生测算出我校占地面积;学了“统计知识”后让学生分析某次数学测试成绩的情况;学了“圆的周长”后让学生测算出直立着的圆柱的直径等等。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点之一,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有义务与责任去尊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从小能主动获取自己所需的数学知识,学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