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探索和研究

时间:2022-03-25 10:32:13

导语: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探索和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探索和研究

摘要:对“以学生为中心”的高等数学教学方法进行探索研究,将课程思政融入高等数学教学,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利用线上教学实现有数学特色的翻转课堂,采用符合学习规律的教学方法。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关键词:教学改革;高等数学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

多年来,高等数学一直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基本上是教师对学生单方面的信息输送,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十分有限。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是能够系统快速地教授课程,授课不受学生人数的限制,在课时紧张、大班授课的情况下,这种教学方式适用于高等数学授课。此外,这种教学方式还有重视演绎证明、运算技巧的优点[1]。但是,由于参与度低,学生往往是依照教师的讲授被动地学习,很少主动思考,从而出现了教师精心备课但授课效果却不理想的矛盾现象,导致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薄弱。本文认为,其原因在于教师忽视了授课过程中的学生因素。一个完整的课堂,是由教师、学生两个因素共同组成的,只有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辅相成,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凸显课堂中学生的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校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增强诚信意识,养成良好学风,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2]。而传统的教学方式由于模式限制,不能完成这一任务。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主张,提倡让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上学习的主体,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自主创新的能力。但由于课时、生师比等客观原因,这种教学模式不能生硬地搬到现阶段我国高等数学的课堂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资源的丰富,学生在课外也可以获得高等数学的学习资源。同时,各种网络互动平台使师生之间可以不限时间、地点地进行互动交流,为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提供了保障。这些线上资源和平台作为线下课堂的补充,为教学节省了时间,教师可以转变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引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其与传统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本文以笔者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开展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为例。在教学过程中,以“以学生发展、学生学习、学习效果为中心”的“新三中心”模式[3]作为理论基础,从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建设有数学特色的翻转课堂和符合心理规律的教学方法四个维度,实现有课程特色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1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四个措施

1.1将课程思政融入高等数学的教学模式。《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品格,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理科课程,要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4]。数学学科历史悠久,其知识全面渗透到各行各业,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数学大师,为课程思政储备了丰富的资源。在高等数学课堂上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可以引入数学史、数学大师的故事,普及科学知识,讲授最新科技动态。例如,教师可以从函数作图讲到图像模拟,再讲到雷达和隐形战斗机,讲到我国自主研发的侦察和反侦察算法,鼓励学生好好学习,勇攀高峰,成为时代担当。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1.2明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大多数大一新生对于学习的认识还处于应试教育阶段,对高等数学的学习目标仅限于能考个好成绩。因此,在开课伊始,教师须向学生明确高等数学学习的三个目标:一是掌握知识并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二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分析、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培养严谨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有三者兼备,才能为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打下基础。要想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实现上述三个目标,特别是后两个目标,需要教师精心进行课堂设计。例如在讲解二元函数积分的概念时,由引例计算曲顶柱体的体积引出二元函数重积分的定义,即为一个级数,让刚学完级数的学生感到这个概念不再陌生。进一步讲解积分计算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能否求出此级数的和。学生经过思考后表示,没有办法对任意的连续函数求出相应的级数和。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重新思考并讨论,如果从一个角度入手不能解决问题,就要换一个角度。学生已经学习过用二元函数的重积分来求曲顶柱体的体积,在积分求法未知的情况下,可以逆向思考这个问题:如果已知曲顶柱体的体积,就可以求出非负连续函数的二重积分。下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曲顶柱体体积的求法,最后得出二元函数重积分的求法。整节课教师除了适当点拨,基本都是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寻求答案。最后,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有什么样的思维突破,以及怎样运用已学知识解决这一问题。整堂课实现了学习知识、运用知识、锻炼思考能力和训练逻辑思维方式的教学目标,实践了“新三中心”的教学模式。1.3有数学特色的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法的核心,是由美国两位高中化学教师Bergmann和Sans于2008年首先提出的[5]。翻转课堂大多是小班授课,教师须花费大量时间逐一聆听学生的讨论[5],而且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总结和归纳能力。与其他课程相比,数学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进程缓慢,这与数学课程内容抽象复杂、知识量较大和学生学习能力有限、授课生师比高等有关。此外,课前预习、课堂分组讨论等翻转课堂学习模式,容易造成学习碎片化,而数学学习对系统性、逻辑性要求很高,导致翻转课堂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翻转课堂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认知和创新能力。因此,不能将适用于其他课程的翻转课堂生硬搬到高等数学课堂上,而是要体现高等数学自身的特色。首先,可以应用MOOC等线上资源,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方式。以学生线上MOOC自学作为辅助教学方式,这样在线下课堂,学生会有较多的时间对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教师也有时间对重点内容进行知识拓展,用问题推进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由已知向未知迁移,培养学生自发探索问题和寻找答案的能力,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其次,在课堂上引入实际案例,提炼出数学模型进而求解。如在讲级数时,可以引入著名的庞氏骗局案例,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对此骗局进行判断,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用所学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在高等数学课堂上,学生不仅要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要建立思维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通过综合题目、思维导图和小论文等形式,让学生完成思维能力的提升。1.4采用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还体现在采用符合学习规律的教学方法上。学习知识有三个关键步骤:编码、巩固和检索[6]。教师在课堂上可按这三个步骤来安排学习进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学习一个新知识时,先对其进行理解,大脑将其转化为有意义的心理表征,在心理学上称之为编码[6]。编码通常是对概念的第一感知,教师在讲课时,应强调对概念的深入理解,使学生对概念产生原认知,这样有利于后续知识的学习。在对新知识有了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后,将新知识与其他知识相关联并应用,称为巩固[6]。这一过程分为两步:一是将新旧知识进行关联,搭建知识体系,这对于数学这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来说尤为重要,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而且知识的关联与许多考察题目相吻合,使学生在做题时有水到渠成的感觉。二是进行知识的应用,在课堂上配以不同类型的例题,让学生进行多角度练习,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编码和巩固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而检索是在课下完成的。检索是把短期认知转化为长期认知的关键。教师除了布置作业外,还要求学生完成MOOC测验,并通过QQ群随时回答学生的问题,题目和案例,进行单元测验,务求将这一步工作做扎实,使学生真正领悟、掌握所学知识并可以熟练应用。

2反思与展望

大班授课情况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措施必须更加细致深入,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对高等数学教学有着不同的需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应该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服务。在网络资源丰富的今天,学生自己就可以在课外找到高质量的学习资源,因此线下课堂应该为学生解决他们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让学生不仅可以获得知识,更能够培养素质和能力。

3结语

“以学生为中心”的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要在教学目标、手段、方式、方法、规律等各方面充分考虑学生特点,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设计教学,从而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高等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能够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蒋晓芸.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4(5):38-3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

[3]赵炬明.论新三中心:概念与历史———美国SC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之一[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3):35-5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号)[EB/OL].

[5]于歆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5-7.

[6]彼得•C•布朗,亨利•L•罗迪格三世,马克•A•麦克丹尼尔.认知天性[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79-83.

作者:常 洛 宋慧敏 孙 薇 单位:山东大学(威海)数学与统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