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的应用
时间:2022-07-15 03:27:29
导语: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的应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数学课程的存在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借助一个已经存在的概念和公式,去处理以公式为主所展开的各个问题。但是,如今的数学授课模式却十分老旧,老师一味地讲解理论性知识,接着让学生对众多的习题进行练习,进而想掌握背后的原理,以至于有部分学生早已变得麻木,一直使用自己的惯性思维来完成做题,也不能达成举一反三。此种授课方式也就逐渐和当今社会脱节,身为一位初中数学老师,更需要主动寻求有效的授课手段开展数学授课。
随着社会的逐渐发展,确实让人们平时的生产生活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各式各样的观念也慢慢产生,教育教学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开展了改革与创新,更是培养出了众多的全能型人才。对于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而言,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十分单调,关键是老师在课堂上对知识进行讲解,而学生则被动地接受,如此一来,学生就不知道怎样自主进行思考,极易产生思维定式。就在这样的情况下,问题导学法应运而生,其能够让学生完全主导课堂,灵活掌握数学概念。基于此,笔者将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广大初中数学老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价值
(一)体现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学习能力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将学生当作课堂主体,老师作为课堂主导”的授课形式,早已变成如今时期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在以往初中阶段的数学授课形式下,始终是老师一味地讲解理论性知识,学生被动听讲的状态,对于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并不是非常注重,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增强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是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就可以合理应用问题导学法的授课方式,此种“将学生当作课堂主体,老师是课堂主导,探索则为主线”的问题式授课方式,对于体现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拥有着十分关键的推动作用。并且,在问题导学法授课形式的指引下,老师所开展的课堂授课就一定要全程围绕着数学问题来开展,老师要辅助学生不断地研究和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增强学生自身的自主探究能力甚至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形成核心素养。
(二)培养数学思维,发展核心素养
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的环节,就是数学思维开展活动的环节。数学知识原本就有着较强的笼统性、复杂性以及深奥性,这就要求学生拥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只有如此才可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初中数学老师在开展授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进而实现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问题导学法在初中阶段数学课堂上的应用,真正扭转了以往学生被动的听讲、被动思考的学习情况。整个课堂授课则是全程围绕着问题开展,用问题开始,从问题结束,老师会主动引导学生提出质疑,然后探究和解决问题,如此一来就能够增强学生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较强的数学核心素养。
二、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法的应用现状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阶段数学课堂上的使用拥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但是在如今的初中数学课堂上,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效果却并不是很好。一方面,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授课过程中,应试化的情况仍旧存在。此种应试化的数学授课方式,就让整个课堂授课环节中,老师忽略了对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培养,无视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体现,此种十分老旧的授课方式对初中阶段数学教学的创新与改革造成了十分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一些初中数学老师在进行授课的环节中,也会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然而这部分提出的问题当中却有着很大的不足:随意性很大,问题缺少一定的启发性,无法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培养等等,这都对最终的授课效果以及授课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三、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一)在数学教学中,科学导入问题
在原先的数学课堂上,有部分老师所运用的授课模式十分单一,并未和学生开展有效的交流与互动,课堂气氛尤为沉闷、无聊,这就让学生无法对学习产生较大的兴趣。除此之外,在此种枯燥的授课方式中,学生也不能快速地转换学习思路,更是对最终的学习效果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所以,老师若是想彻底改变老师的教学理念,就一定要借助问题,来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学习的环节中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并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气氛。比如,在讲解“有理数的加减法”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就能够借助多媒体设备来放映视频,在奥运会上,我国女足第一次竞赛就赢得了八个球,第二场竞赛却又输了一个球。然后老师就需要提出问题:“中国队的两次比赛,净胜球的数量为多少?赢的球要利用“正”做出表示,输的球则要利用“负”来呈现出相应的式子,然后求出解”。确实借助情境的搭建,来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展开联系,再加上此种充满趣味性的提问,就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因为有理数的加减法是初中阶段代数的一个基础,和学生后续掌握有理数的运算等知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授课环节中,老师要借助科学地设计问题,来培养学生自身的数学运算能力。
(二)合理把握提问的时机
在平时授课的环节中,对于问题导学法的运用来说,还需要老师科学掌控好提问的时机,借助合理的办法,激发学生加入到课堂活动中的兴趣,同时在恰当的时机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而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由浅入深地进行学习。如此一来,学生就可以在真正掌握数学理论性知识的基础上,对数学问题开展逐步的探究与理解,切实增强学生自身的综合运用能力。比如,在讲解“平方根”的内容时,老师就应该让学生讲述平方根的相关概念,并借助根号呈现出一个数的平方根,明白开平方和平方是互逆的运算,会使用此种互逆运算来求得某部分非负数的平方根。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老师还能够使用例子,来导入新知识。比如,有一个面积是二十五平方米的正方形展览厅,其四个边的长是多少呢?如若为五十呢?若是想处理此种问题,就应该具备一个全新的方式。然后就能够辅助学生先了解平方根的相关概念。这当中,老师还可以借助视频与问题彼此融合的办法,来让学生知晓平方根是什么?而在逐渐引导学生掌握平方根的性质时,就需要提出问题,讲一讲16、25/9、100、0的平方根都是什么数?再将全班学生划分成多个小组并讨论“正数有没有平方根?要是有的话,有几个,它们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联”等等。借助经典的案例,合理的问题设置,学生逐渐就能掌握平方根的主要性质。
(三)借助实践活动,提出问题
数学和实际生活有着尤为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初中阶段的数学课堂授课的环节中,老师就需要主动举办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身的知识运用能力。除此之外,还能够利用各种实践活动,达成对问题的有效导入,使学生对数学重难点知识有一个越加深刻的理解。比如,在讲解“中心对称图形”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就需要对学生们进行提问:“同学们在平时生活中所看到的中心对称图形都有哪些呢?”此种问题的提出,切实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是让他们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老师在提出数学问题之后,还需要任意选择多位学生来完成回答,并让学生借助自己预先准备的用具,对小风车进行手工制作,接着让他们对风车在运行情况下的特征开展细致的观察。此种实践活动的进行,能够引导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除此之外,老师一定要把握好机会,让学生归纳中心对称图形的所有特点,因此可知,借助问题科学设计,就能够辅助学生开展学习,真正有助于降低学习的困难程度,提高课堂授课的效果与质量。
(四)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师生积极互动
在借助问题导学法开展授课的环节中,老师一定要尤为注重掌控好课堂的气氛与节奏,对于课堂上所需要应用到的问题,老师也应该进行细致的斟酌,预留出充足的时间做好准备。由于在利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授课的环节中,能否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才是达到预期授课效果的保障,所以,只有设计出正确的问题,才可以对初中阶段的授课效果和授课质量具有一定的帮助。不然,就有很大概率在问题提出以后学生不能在第一时间反馈,又或是不能拓展与延伸出新的授课内容,而让学习时间被大量的耗费,更是对课堂授课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老师应该在授课环节中,充分考虑怎样借助问题导学的方式来有效利用好课堂教学时间,真正提高与增强课堂授课的有效性。比如,在讲解“圆”的有关知识时,老师就应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认真思索和圆有关的物品,探究圆和边的计算公式,提醒学生部分计算方面存在的误区,让学生们互相讨论和交流,借助问题来吸引越来越多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在此种环节中也需要饰演着引导者和辅助者的角色,对学生在探究环节中碰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切实深化他们对数学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五)灵活布置作业,探索生活数学
课堂授课的时间十分有限,大部分老师都会在本堂课结束以后,为学生安排较多的数学作业,来夯实他们的数学基础知识,并培养其形成较强的运用能力,这就是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然而老师所安排的作业尤为繁重,学生通常会对这部分占据他们玩耍时间的作业感到反感,尽管大多数学生都可以独立完成这些作业,但是他们却仅仅是把作业看成一个负担,在做完作业以后就会将数学知识完全抛在脑后,再也不会想要复习。因此,老师就能够尝试把问题导学法应用在数学课外作业当中,为学生安排更多具有新颖性的作业,推动学生去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自主探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比如,在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时,老师就能够借助问题导学法,来为学生安排灵活的课后作业,使他们细致地观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并尝试利用自己所积累的全部知识去完整地表现出来。学生利用课外观察及思考,就能够发现棋盘、地球仪以及电影院的座位排列等都应用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知识,接着就要联系学生积累的知识,将电影院座位的“几排几号”当成坐标(a,b),并迅速的总结出电影院内总共有几排、每一排则有多少座位,同时在白纸上借助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方式来绘制出电影院座位的排列图像。老师需要让学生们将自己积累的所有知识都应用在现实生活中,使学生切实意识到数学就在大家的身边,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此种授课模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自主探究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让学生在充满问题的氛围中去进行学习,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若是想构建出高效的数学课堂,提高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以及老师的授课质量,就一定要在数学教学中,科学导入问题,然后合理把握提问的时机,并借助实践活动,提出问题,从而营造出活跃放松的氛围,且让学生在此种良好的气氛中,更好地学习到越来越多的知识,接着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师生之间开展积极互动,并灵活布置课后作业,探索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真正为他们将来的进步和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也能为其后续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王臻.浅析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合理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7):195.
[2]何立清.浅析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才智,2020(16):151.
[3]李志敏.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析[J].才智,2020(16):177.
[4]施婧婧.浅谈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6):263.
[5]罗金星.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J].才智,2020(9):157.
[6]陈燕云.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华夏教师,2020(4):24.
[7]王美玲.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36):177.
作者:包子雄 陈静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龙亭学校 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田家河中学
- 上一篇:小学数学课堂审辨思维培养策略
- 下一篇: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