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转化学困生策略探讨
时间:2022-01-06 02:59:22
导语:初中数学教学转化学困生策略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初中数学是重要的基础教育学科.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初中生个体间的数学知识和能力已经形成较大的差距,如果不能尽快帮助学困生走出误区和现状,将对其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产生更大阻碍,也会影响整个班级的数学课堂氛围和效果.转化学困生是分层次教学原则的具体环节,教师必须针对学困生数学差的成因,采取符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使班级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本文以北师大版教材为例,围绕初中数学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策略展开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学困生
数学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初中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困难凸显,直接影响了他们对理科性学科的学习信心,甚至形成自卑、厌学心理.学困生问题如果不能尽快解决,会使数学课堂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不利于学困生自身的数学素养与能力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在积极培育数学优等生的同时,努力转化那些数学学习存在问题的学生.教师要综合运用课内、课外多种资源,集中传统与现代教学方法的优势,针对不同学困生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帮助学生制定切合实际的课内外学习方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与人文关怀感染学生,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信心与兴趣,从而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
一、摒弃“师道尊严”思想,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心
教学是双边活动,数学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相互了解,在情感交流中找到适合双方的沟通方式,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学困生对数学学科失去兴趣和信心,怕被老师提问或批评,往往在课堂上表现不积极,回答问题不自信,基本采取消极被动的听课模式.教师只有主动构建良好的互动关系,形成深厚的师生感情,才能让学生敞开心扉,倾诉自己的困惑与问题,从而了解每个学生产生学习障碍的深层次根源.教师要摒弃落后的“师道尊严”观念,改变过去高高在上的指责和批评,蹲下身去接近学生,以平等和关爱的心态去了解学生,细心观察与体会每个学生的特性.数学学科内容是理性和抽象的,教师可以用人文精神感染和关怀学生,在课上给学生表达的机会;课下与学生谈心,使学生敞开心扉,说出他们的爱好、特长,然后教师抓住适当机会对学生的优点和长处给予肯定和欣赏,让学困生感受到老师的激励和认可,对老师产生好感,重新树立对数学学科的热情和信心.在与学生交流时,教师要讲究语言艺术,避免一味地说教.初中生正处于叛逆期,喜欢追求独立和个性.教师应该充分掌握学困生的性格与成长背景,或者采取激将法,或者采取鼓励法,力争做到因材施教.一切工作都要让学困生感受到,老师是为了自己好,不是为难和指责自己,使学生在爱的滋润中改掉不足,不断进步.例如,在讲“整式的乘法”时,笔者充分利用当堂练习环节展开互动,走到学生中间进行巡视,掌握了他们做题的情况,让学生到黑板上演示计算过程,将单项式乘法这样比较简单的习题交给学困生,及时给他们提供展现自己能力的舞台,激发了他们对多项式乘法进行深入探究的兴趣.
二、感悟新课程教学理念,创设趣味学习情境
造成初中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因素十分复杂,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失去了继续研究数学的兴趣.学困生数学基础差,如果单纯强调考试和成绩,使学生为应付老师和家长而听课、做题,自然没有主动钻研的决心和毅力.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配合和参与教学活动,才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模式,努力钻研新课程教学方法,摆脱陈旧单一的知识灌输,创设出生动的教学情境,使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对学困生数学成绩的提高,从吸引他们在课堂上的兴趣开始.课堂四十分钟的生成过程,需要教师在课下进行精心地设计与准备,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因素,提高学困生对数学课堂的有效注意力.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变成趣味的教学情境,需要教师将生活常识、相关学科知识、数学思维规律、初中生已有认知等有机整合起来,变复杂为简单,化枯燥为生动,把理论内容转换成具体的实际的例子,使初中生在生活化数学情境中,思考有趣的问题,提高综合素质,主动开启智慧的大门.例如,在讲“黄金分割”时,笔者播放视频芭蕾舞《天鹅湖》片段,使学生感受舞蹈美的震撼.趁机引出名言:“凡是美的东西,都具有共同的特征,这就是部分与部分以及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协调一致.”这样,引起学生对部分和整体协调关系的兴趣.然后笔者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学具———我国国旗“五星红旗”,并提出探究问题:国旗中的五角星美吗?五角星图案中整体和部分、部分和部分之间蕴涵着什么样的神秘关系呢?问题的设计,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索教材知识的欲望.在后面的学生动手测量环节中,学困生都积极操作、讨论、计算,推导和理解了黄金分割的概念,在获得审美的愉悦感的同时,加深了学生对数学学科实践性意义的认识.
三、发挥生生互助作用,提优扶差双管齐下
生活中处处蕴涵着数学常识,却往往隐含在事物内部不能被初中生察觉.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学困生构筑数学和生活的桥梁,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学科的实践意义,培养学生对数学自觉思考和讨论的兴趣.数学思维和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既要看到学困生面临亟待解决的难题,同时要兼顾对学优生进一步提高.学优生是班级这个水池的活力源头,课堂上讲授知识过于简单,将会降低他们的学习动力,导致成绩下滑,教师要适当给他们布置难题,让他们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带领全班同学共同研究、深化知识,在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过程中,分担老师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同时,不能忽略大多数中等生,这部分学生往往学习目的和兴趣不足,数学基础相对中等,不容易引起老师和家长的关注.如果初中阶段继续放松对中等生的要求,这部分学生可能逐渐失去对数学的学习热情,甚至转化成学困生.教师应该将中等生纳入互助互学的体系内,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和目标,激励他们带动学困生,向优等生学习和看齐,从而使整个班级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划分成若干课外数学小组,每组都由几个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构成,定期开展数学小组探究活动.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确定主题,如“测量旗杆的高度”“三角形相似的判定”“视图与投影”“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等,优等生负责分工和主持,每个学生都有符合自己的具体任务,让学困生利用网络搜集相关资料和信息.小组成员间充分合作与讨论,自由地发表自己见解,取长补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优等生和中等生开拓数学眼界;在积极和谐的数学学习氛围中,优等生可以帮助学困生克服毅力不足、遇到问题失去信心等困难.教师发现学困生的点滴进步,应及时表扬学生和他所在的小组,将学生的进步状况记录在个人档案中,让互助效果良好的小组谈经验,在全班和年级范围内推广介绍,使学生在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中共同努力,合力将学困生吸引到全体师生对数学的研究过程中.
四、注重个别辅导,利用课外辅导巩固课堂成果
数学教师应该建立每个班级的学困生个人档案,实行动态跟踪管理,根据学生在课堂和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符合每个学生实际的学习计划,督促学生定期完成.教师自己精力不足时,可以委派学习小组成员帮助和考核.教师要在学生反馈中进行反思和调整,布置作业要有针对性,注重精讲精练.传统数学教学的“题海战术”,让学困生产生厌学心理,也不利于教师了解学情和讲评.分层设置课外习题的方法比较科学,给学困生布置每堂课重点知识相关的习题,难度要偏低,注重对基础的考查和夯实.有条件的教师最好给学困生预留自学提纲,让他们提前熟悉和思考下一堂课的内容,逐步引导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要重视课外个别辅导的功能,对批改学生作业和考试时发现的共性问题集中讲解,对学困生存在的问题尽量进行单独辅导,耐心询问他们存在的困惑,聆听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协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例如,在讲“分式”后,笔者布置了上、中、下三个层次的作业,学困生只做教材上的课后四至六题,中等生在此基础上可以选做八、九、十二题,优等生必须做全部习题,此外,可以选做黑板上的拔高题.批改作业后,利用自习课对几个必做题仍然做错的学困生进行补课,然后出两道小题考查并讲解,有效地查缺补漏,为下一节“分式的加减”教学奠定良好基础.综上所述,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需要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对学困生多一些耐心和细心,帮助他们理顺知识脉络,渗透数学思维和能力教育,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一个台阶,促进优等生和学困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在以优带差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从而提高整个班级的数学学习实力.
作者:叶允铭 单位:福建寿宁县犀溪中学分校
参考文献:
邹华平.浅谈对数学学困生的转化[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2(Z1).
戴国军.联动式转化在数学教学中的创新尝试[J].基础教育研究,2011(2).
张真福.初中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型”学困生问题初探[J].学周刊,A,2013(2).
洪诗超.用心转化助“差”成长———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2015(7).
- 上一篇:初中数学教学创新策略分析10篇
- 下一篇: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策略探讨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