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活动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时间:2022-03-08 03:01:30

导语:初中数学活动中的教师角色定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初中数学活动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摘要】数学活动是课程改革提倡的一种学习策略,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形式化和盲目性。基于对中学生的数学思维特点、初中数学知识的特点、新教材的编排特点、新教材对教师的要求等因素分析,教师应定位为初中数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合作者。

【关键词】数学活动;教师角色;存在弊端;影响因素

数学活动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一种学习策略,正被广泛运用。数学活动即“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学习数学,活动既包括操作性活动(动手),也包括观念性活动(动脑)。数学活动时要注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密切配合、协调活动,在“做中学”、“学中做”,但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常存在形式化和盲目性。因此,在数学活动中合理定位教师的角色,使数学活动起到实效尤为重要。

一、目前数学活动存在的弊端

1.盲目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但并不主张把教学舞台全部交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打着把自主权交给学生的旗帜,盲目地让学生进行探索交流,试图从中寻求数学结论。这样的数学活动,教师退出了课堂,充当课堂的“观众”,学生也因此不能有效掌握知识。

2.空洞的师生问答充斥课堂。课堂上频繁的师问生答,这种模式表面上看学生思考的机会多了,其实不过是教师断断续续的问,学生断断续续的答,在教师一连串的追问下,学生根本没有深入思考的时间,没有探究的空间,其本质仍是学生围着老师进行被动学习。3.数学活动时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在布置学生进行数学活动时,对学生的活动缺乏具体的要求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课堂气氛表面看很热闹,但学生实际的讨论偏离中心,教师只能跟着学生被动地进行教学,这样稍有不慎就会使课堂气氛得不到较好的调控,达不到预期的活动目的。

二、影响初中数学活动的因素分析

1.初中生的数学思维特点。(1)思维的敏锐性。初中生从外界提取信息并处理信息的速度快,这决定了初中生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框架会在这个时期形成。(2)思维的独特性。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决定他们思想没有顾虑、思维发散,能够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因此老师要因势利导,学生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维层次。(3)思维的幼稚性。初中生年龄小、阅历少且知识匮乏决定了他们思维的幼稚性,遇到问题往往靠直觉经验进行判断。这就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探索活动才能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2.初中数学知识的特点。初中数学利用严密的符号体系、独特的公式结构、形象的图像语言来研究数量关系和平面图形,它有三个显著的特点:高度抽象,逻辑严密,应用广泛。这三个特点是互相联系的,深刻反映了实践是数学的源泉,实践应用的需要是学习数学的目的。

3.新教材的编排特点。(1)栏目设置新颖灵活。新教材在版面设置上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图文搭配,根据教学需要又设置了大量的“观察”、“思考”、“讨论”、“归纳”、“复习巩固”、“综合运用”、“阅读与思考”等数学活动栏目,加大了探索的空间。(2)关注社会生活和实践应用。新教材的教学引入和背景介绍,都引用了大量的社会生活素材,创设了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图形的展开、折叠、平移等实践活动,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知识,学生容易接受理解,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合情推理,降低学习难度。

三、新课程下教师的转型

1.从“主宰型”向“指导型”转变。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数学教学的目标,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师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好数学活动,这种设计与组织不是以教师为“主宰”,而是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进行数学活动提供时间、空间和环境,并给予指导,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发展思维。

2.从“传授型”向“合作型”转变。课堂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教师既要有效地组织探索交流,又要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共同参与,还要帮助学生解决交流中产生的问题。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自己的思考和认识,进而发展自己的思维。通过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合作,融洽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掌握知识技能,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3.从“教书匠”向“学者型”转变。在传统的“以本为本,以纲为纲”思想指导下,数学教师仅是以“传授知识”为目标的“教书匠”,是课程的执行者。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教师应是课程研究、课程建设和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因此,无论是教学内容的改变,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要求数学教师成为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

四、初中数学活动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1.数学活动的设计者。教师首先要设计好用什么样的情绪营造学习氛围,组织学生快速投入学习。然后通过设计恰当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经验,设计有助于学生探索交流的情境,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深度探索。设计的数学活动要让数学背景包含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具体的情境之中,要善于有层次地引导学生探索数学思想、形成教学方法。

2.数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要依据教学要求,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学生实际有效组织数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把握数学活动的进程,注意把学生的个性体验放在数学活动的核心位置上,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3.数学活动的合作者。例如在探索“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数学活动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探索活动,判断哪些学生已经发现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重合在一起,引导他们进行交流,使思考不成熟的学生获得启发。有的学生可能叙述不全,教师认真倾听、了解学生的思考方法后,及时给予纠正,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思考方法给学生讲解。苏霍姆林斯基说:“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若教师在数学活动中对自己的角色正确定位,学生就会对数学活动产生积极的响应,从而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数学活动获得实效。

作者:杨丽娟 单位:江苏省昆山市葛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