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实验教学误区及对策
时间:2022-09-25 10:00:05
导语:初中数学实验教学误区及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把初中数学实验当作劳动技术课来上
曾经的数学课堂,计算教学总是那样单调、枯燥,应用题教学则走进了人为编造、纸上谈兵的死胡同,计量单位和几何图形知识的教学也常常是只动口不动手,只计算不应用,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大多是教师解题经验的延续与传承.如今的数学课堂,有些教师为了追求形式上的“美”,追求“与新课程改革同步”,便把数学实验教学当作劳动技术课来上.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通过数学实验来感知知识形成的过程,数学实验应该有明确的目的,目的达到即可,即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化再到数学的应用.所以,使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应与“数学化”结合起来,要具有浓浓的“数学味”.
二、把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等同于计算机实验
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节省教学时间,增加课堂信息密度;图形直观、动态,便于学生理解.有些教师认为数学实验教学就是要采用计算机实验,因而多媒体实用技术的展示充斥着整个课堂,把数学实验教学变成了计算机实验.初中数学实验的定义:为获得某种数学理论,检验某个数学猜想,解决某类问题,实验者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在一定的实验环境下进行的探索、研究活动.显然,计算机只是实验教学的一种新的物质条件而已,它只不过是进行实验教学的一种手段.也就是说,除了计算机外,还有很多的实验手段,如手工制作、实地观察、制作模型等.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在数学实验教学中使用计算机应该适时、适量.
三、初中数学实验教学就是让学生全动起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都力求改变过去那种“教师唱独角戏,学生是听众”的局面,形成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动、学生全动的现象.学生由于不理解实验的目的,实验的方法,只能乱动,得不出实验结果.虽然学生是天生喜欢参与实验活动的,但不能让学生无目的全动.学生的主动应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的主动,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身份是不可改变的.教师要组织学生有序地进行实验,引导学生完成实验的全过程,仔细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
四、只重过程,不重结果
有的教师认为,数学实验教学只要学生参与了,研究了,就获得了锻炼,就有了技能,结果如何完全不计较,形成了只重过程、不重结果的误区.教师不仅让学生做实验,而且要引导学生在实验后进行“反思”.也就是说,教师不仅重实验的过程,更应该重实验的结果.实验结果实际上是实验过程的一面镜子,是过程的自然延续,也是对实验过程有效性的检验.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主体参与学习过程,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实验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还是看亲历过程体验得深刻不深刻,是否真正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
五、把数学实验教学当作万能教学的方式
数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很多教师都很重视实验教学的开展,尤其是一些数学公开课似乎都离不开数学实验教学.在教学中,教师都在想方设法地让学生进行实验,以实现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变成了公开课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好像数学实验教学成了公开课的代名词,成了万能的教学方式.变成为了实验而实验,反而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通过“过于”一词不难看出,讲授不可否定.奥苏伯尔就特别强调通过讲授法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他指出,一堂有效的讲座提供给学生的信息是学生花数小时也未必能收集到的.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要不要进行实验教学,关键是看这些问题是否值得做实验,是否有利于教学.设计数学实验活动,使学生能在实验活动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和掌握,对数学产生兴趣,产生情感,是十分必要的.但不可将数学实验活动设计简单化、模式化.如果学生始终停留于实际操作的层面,而未能在头脑中实现必要的重构或认知结构的重组,就根本不可能发展任何真正的数学思维.
作者:刘文进 单位:安徽滁州市第八中学
- 上一篇:国庆节六十六周年征文8篇
- 下一篇: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导学案的设计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