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研究8篇

时间:2022-09-22 10:29:45

导语: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研究8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研究8篇

第一篇

一、教学模式情境化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把灵魂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必须摒弃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实现角色转换,把舞台让给学生,创设具有艺术欣赏性,而且又有实效性的情境教学模式,我校借鉴先进的协同教学模式,协同教学模式以导学案为导向,在课前预习,新课引导,教学手段,试题研讨,检测巩固,学后反思都富有情境化模式,检测案紧贴教材和课标,抓住本课重难点,对于一些共性难点组织讨论,真正使之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使学生融情于课堂,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使学生找到快乐感、满足感、成就感。使协同模式与学生的求知欲产生共鸣,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而协同模式就把学生的脑,眼,手有机结合起来,在快乐中打开数学的迷宫,破解一个一个数学难题,真正把数学作为自己快乐的学习乐园。

二、教学手段情境化

传统的教学手段基本上是单调乏味的讲授法,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可以灵活多变地采用多种情境教学手段。

1.设置故事数学情境

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古希腊有个哲学家泰乐斯旅行到埃及,埃及伊系神殿的司祭长陪同他去参观胡夫金字塔,泰乐斯为司祭长:“有谁知道这金字塔有多高?”司祭长告诉他:“没有人知道,古书中没有告诉这个,而我们今天所学到的知识使我们不可能正确地判断这金字塔有多高。”泰乐斯说“:可是这是可以马上测出来的,我可以根据我的身高测出塔的高度。”众人感到惊讶。说完,泰乐斯随即从白长袍下取出一条结绳,在他的助手的帮助下很快测出塔高131米。讲故事的时候利用多媒体展示情景图片。故事讲完了,学生都产生了疑惑,兴趣很高。接着教师问“:谁能说出他是怎样测出塔的高度吗?”学生面面相觑,回答不出,这时教师顺势利导,告诉学生:下面将要学习的相似三角性的判定方法就能帮助你回答这个问题……学完新课后,师生回过头来思考泰乐斯是采用了什么原理测量的金字塔的……这样一个持续的问题情境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2.设置小组互动情境化

(1)方便。按座位前后位置,转身即可互动,互动易集中,节省时间。(2)相容。组员相互有选择权,易于彼此接受,不受其他因素干扰,便于互动顺利进行。(3)均匀。面向大多数,照顾到各类学生,每组有“小导师”,各类学生都能各得其所,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满足感。对于有启发性的问题,教师应拓展数学情境的思路引导学习小组之间互相提问、解答、反问这道题,优生问题不大,学困生可就成问题了,所以,学生之间产生了一场激烈的争辩。最后教师启发:当a=2时,它们的值如何呢?这样,又使学生获得新知识。(4)规范。互动时,一般是在小组轮流做主题发言,其他同学补充、修正、归纳。但有时根据教材内容的具体特点,使用同座两人切磋,或全班集体讨论。

3.设置思维障碍情境化

问题小情境要有一定的障碍性,也就是说要具备一定的思考价值,使学生从中能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问题情境不易过于宽泛,使学生无所适从,不知从何考虑;也不可过于简单,失去思考价值。要临界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情境状态。以通过自身努力或小组合作可以完成为佳。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教师就应该像艺术家一样拉开教学情感的序幕,创设出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教学,想使学生带着兴趣和好奇心进入学习角色。这样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不高都难。

作者:李权 单位:江苏省沭阳马厂中学

第二篇

一、利用生活情境教学

初中生对生活中的事物是最为熟悉的,初中数学知识比起小学知识具有更强的逻辑性和思维性,如何在讲授知识的时候让学生不感觉到陌生,让学生觉得有生活依托,是很多数学老师应该关注和努力的方向。比如,在讲解一次函数的时候,如果老师只是生硬地讲解函数知识,不仅会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厌倦和反感,还会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因此,数学教学结合生活情境有一定的必要性。在讲解函数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把函数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函数去解决问题。举例:小明从相距小华一千米的正北方出发,两人往同一个方向出发。小明的行程用函数表示为y=x+1,小华的行程用函数表示为y=2x,请问小明和小华多长时间可以相遇呢?这样的情境学生觉得熟悉,是生活中可能出现过的情境。那么解题方法就是x+1=2x,x=1,也就是说小明和小华在一个小时之后就能够相遇。这是生活中经常会遇见的情境,所以学生学习起来也不会觉得难懂。

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多媒体是新时代教学下比较新颖和流行的教学方式。初中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时候不是太高,如果没有一些新颖的东西,很难吸引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初中数学的特点是比较严谨但略显枯燥,很多学生会在课堂学习中失去乐趣和信心,这就要求初中数学老师不仅要完成数学内容的讲解,还要讲解得有声有色,结合情境,让学生在数学教学中能够感受到其实用性和通俗性。初中数学老师可以把多媒体融入教学中,比如说,在学习几何题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展示,尤其是将一些活动与生活中的实例结合的情境应用题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展示出来,这样既有利于使学生清晰易懂,又有利于老师作图。在初中数学中一些重难点知识的讲解中,初中数学老师利用多媒体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以及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分析。就比如在圆的学习中,单单是画图就会占用课堂很大一部分时间,多媒体展示出来的图形更加形象直观,颜色可以很好地区分开易错点,在全等三角形的学习过程中,有效地利用多媒体可以让教学更直观。总而言之,多媒体的引入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和形象。

三、利用假设法进行互动式情境教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知识是有限的,但是情境是无限的。所谓情景式教学的本质就是用生活中的实例去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从而判断和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吸收状况。作为初中数学老师,没有必要实行题海战术,给学生布置千篇一律的题目,老师可以出一道题目,对一道题目进行不同的假设,让学生在这些假设中明白差别,学会运用不同的知识点。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观能动性,老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两个竞争小组。初中数学老师在教授完一章节的内容之后,让两个小组的学生各自给对方出题目,将生活与知识点结合起来。如果对方能做出来,则对方获胜;如果没做出来,则为出题人胜利。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考查了做题者的细心,也考查了他们对知识点的分辨以及灵活运用。对于出题人来说,他们要精心设计以及将知识点巧妙地隐藏于生活情境中,这对他们的设计策划能力也是一种考查。在这样的竞争过程中,学生之间由于竞争关系互相考查,有利于促进彼此的进步,在同一小组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商量,互相配合,以得出最完善的结果,这样的过程也是一种进步。在课堂上,由于小组合作的关系,大部分学生会形成团队意识和强烈的主人翁意识,他们会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对于那些上课不愿意听讲的学生,思想容易开小差的学生,在大部分学生的带动下,他们也会受到感染,从而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更好地推动初中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发展。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情境课堂的推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需要广大初中数学老师在研究课本和学生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有效地将知识与情境结合起来,在实现情境教学优化辅助课堂的同时又不显得累赘繁琐。作为初中生,一定要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情境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实施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这还需要广大初中数学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作者:史多龙 单位:甘肃省山丹二中

第三篇

一、做好备课环节,对课堂进行设计

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进行激发,单纯依靠课堂上的即兴调动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精心的课堂设计,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要考虑到学生的数学学习知识结构并不完善,因而在备课时就要将情境创设问题纳入课堂设计中,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进行有效分析,并根据学生可能提出的数学问题设计授课思路和步骤。为减少课堂教学的盲目性,教师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的思路按照课堂备课的方向进行,鼓励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例如,在准备“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方式,可以用实际生活中购买物品的情境来对问题进行具体化的讲解,创设的情境可以用如下语言表示:小明买了3个苹果,小红需要买几个苹果才能比小明的苹果多4个?引导学生将其中的变量表达公式整理成不同的算式表达公式,这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来选取学习素材的情境创设方式能够帮助教师在课堂引导学生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

二、重在情境中渗透悬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的情境创设是需要技巧的,这种技巧体现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层面就需要渗透悬念,教师创设教学情境一般是需要联系生活实际的,但也存在生活经验和基础认知无法顺利解决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要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就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以悬念疑问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时,教师要使学生在思维中形成一种立体的思维概念,就需要学生观察实际的立体图形来深入感受,教师可以利用相机和不规则立体实物来进行学习,教师让学生自己参与进来对不规则物体照相,然后引导学生明确对不规则物体从不同的角度上照相获得的图像有何不同,从而将这种概念延伸到数学的立体图形中,使学生更加清楚立体图形的正面、侧面和底面的不同形状表现。教师和学生在这个环节中需要做的就是捕捉信息并展开讨论与分析,通过对问题的层层深入论述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

三、突出动手能力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数学学习的逻辑性较强,学生学习数学如果只停留在课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上,是无法真正学好数学的,也就是说,数学的学习更加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对教学情境进行设计时,要将思考、实验、制作、观察等活动结合起来,突破“学生完全接受教师知识讲解”的局面,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提高思考、分析、猜测问题的能力,进而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通过动手实践来加以验证。例如,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起“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这一课题学习,教师在要求学生制作包装盒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先将基本的模型以展开的方式呈现出来,也就是以平面图形的方式表现出来,然后对平面图形中展示的不同的长方形区域进行相对面、相邻面、同一线等的分析。可以在平面图形中相关的区域进行数字标记,然后再制作包装盒,在包装盒制作完成后,通过观察来检验自己的思维是否正确。这种用知识来为实践服务、用实践来对知识进行验证的方式能够很好地做到知识和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在教材基础上进行延伸拓展

教材对于数学学习而言只是一种学习范围的界定,在实际的教学中并不是要求完全依照教材来进行,较为有效的学习方式是立足于教材,并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延伸。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教材的编写意图充分利用,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进度来对教材重新组织和加工整理,形成更加贴近学生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引进“等量代换”这个概念时,教师就不能够完全用教材上对这个概念的定义进行讲解,然后直接通过题海战术来加深理解,这种方式无疑是低效率的,对于这个问题的讲解,教师就可以引用“曹冲称象”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使学生明白在大象过重无法称重的情况下,可以用与它重量相等又容易操作的物体进行代换,从故事入手对教材知识进行延伸讲解,学生对于教材中的等量代换概念就可以更加轻易地理解,并且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初中数学的学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性阶段,学生在这一时期对于数学学习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更高层次中开展数学学习的效率,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作为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连接纽带,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来使学生获得对新知识更加深刻的理解,这种教学手段充分提高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

作者:张文浩 单位:广东省兴宁市下堡中学

第四篇

一、利用有趣的游戏、故事创设情境

利用游戏创设情境,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趣味性的游戏、故事之中。例如,在《乘方》一课的教学,就用动画播放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很久以前,在某个国家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这位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大臣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1个格放1粒米,第二个格放2粒米,第三个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米、16粒米、32粒米……一直到第64个格。”故事完毕后教师问学生:国王的国库里到底有这么多米吗?学生看完后兴趣大增,激起了强烈的求知欲望。然后紧接着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乘方的知识,然后来解答这个故事的答案。

二、利用新奇的问题创设情境

利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创设新奇的情境,展示数学知识非凡魅力的同时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如在教学《探求规律》一课时,设置一个情境:学生在心里想好一个数,把这个数乘5,然后加上6,再把所得的新数乘6,然后再加上7,最后再把得到的数乘7,把最终结果告诉老师,老师就知道他心里想的数了。学生试了几次后,老师都猜对了,学生都觉得很神奇,感到像魔术一样神秘。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了,迫切想知道老师是怎么想的。然后告诉学生计算方法:设你心里想的数为a,那么结果为210a+301,因此只要把计算结果减去301,再除以210,老师就可以知道学生心里想的数了。

三、即时动态创设情境

现代教学课程理念要求初中数学教学要有开放性、创新性,同时具有即时动态生成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开放思维、灵活处理、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尊重他们的创新想法及观点,并加以指导。数学教学过程不能完全按照备课方案预计实行的教学方案简单快捷地执行,而是教师凭借自身的教师经验、基于一定的数学教学基础、动态生成即时情境的过程。同时教师要尽可能预设这些突发性的动态生成过程,循着学生思维的起伏、情感的波澜实时调节教学环节,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提供愉悦、和谐的实践氛围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践、交流的环境,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联系实际亲手实践的习惯,让他们实践中真正做到用心灵去感悟知识的魅力。如在教学《正方体的展开》时,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和小剪刀,然后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想法亲自动手操作,并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的成果,然后进行自由讨论,言论交流,得出正方体展开图总共有多少种。在这种的实际动手操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并发展其空间概念。

五、合作交流情境

数学新课标理念提倡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创设有利于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情境,以开阔学生的数学学习视野,拓宽其学习思维空间,同时发扬合作精神,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了其学习效率。这样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加深了对合作精神的理解,同时增进了学生间的情谊,让他们亲身感受班级的魅力和朋友的价值。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适的教学方法,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运用情境创设方法激发自身学习兴趣。学会联系现实生活创设情境,寓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情境中,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联系新旧知识创设情境,联系新旧知识创设新知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进行思考判断;追求人文情趣创设情境,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加深学生知识了解的同时提高其数学修养和人文修养,同时激励学生奋发向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作者:郝亚东 单位:陕西省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中学

第五篇

一、营造生活式的问题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生活处处有真知,数学的学习也可以在生活中得到体现,尤其是数学在新课程改革之后,与生活中事物联系越来越密切。比如,数学的出题方式就可以以生活普遍存在的事物现象作为出题的主要元素,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增加对生活中常见事物的感知度,在数学的学习中体会到数学运用于生活的意义,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乐趣。例如,问题情境的出题方式:在客运站入口的地方经常会在两侧墙壁1.1米处和1.4米处分别标记一道红线,用来测量小朋友的身高是否超过了免费乘车的标准,在小朋友乘车时,只要在红线标记处一站,就可以目测出是否要对其免票或者是半票。通过这个教学情境,教师就能够将“线段的应用”这一数学问题顺利地引出来,既可以普及生活常识,又使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抽象理解变得具体化。减少学生对数学的恐惧感,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实践操作性,温故而知新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授方法比较单一枯燥,使学生很难对数学产生学习的兴致,数学学习的效率也比较低。采用情境式的问题教学模式,教师抛出一个可以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还可以恰当的设置一些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尤其要重视学生自己操作能力。耳闻十遍不如实践一遍,学生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中,既可以增加参与的乐趣,又能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长方体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长方体,对其特征进行详细的讲解。理解正方体是特殊长方体的原因,以及两者的不同之处,锻炼学生的自主操作能力和对数学的理解能力,化抽象为具体,使复杂的数学知识简单化,缓解学生对数学的排斥心理,更好地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目标。问题教学是初中情境模式教学中具有引导性的教学策略,教师针对所学知识点提出相应的问题,然后由学生依据所学的内容进行自主讨论与研究,最终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作者:童守俊 单位:青海省大通县景阳镇中心学校

第六篇

1.联系新旧知识,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教学情境的创设方式,在创设情境的时候可以联系新旧知识,让学生通过知识的回顾和分析,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在教师的带动下启发学生的思维,比如,学习完矩形面积的求解公式之后s=a•b,那么接下来将要学习正方形的面积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根据学过的知识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教师可以进行引导,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能够将长方形转化成正方形,学生很容易想到正方形的条件就是四个边长都相等,那么根据长方形的面积求解公式就可以进行替换,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是s=a•a。教师通过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自主的进行推导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问题情境创设法

教师利用提出问题来创设教学情境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有趣的问题来帮助学生创设教学情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越来越频繁的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可以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多媒体可以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都会让学生感觉比较新颖,多媒体的动画效果更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静止的物体动起来,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的思维跟着得到开发,动画的情境加上教师的提问能够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的好奇心是比较强的,对于未知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能够激发出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比如,自学习勾股定理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程的开始阶段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古埃及的金字塔。当学生被金字塔壮观的外观所吸引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金字塔从古到今已经屹立了几千年了,那么猜想一下塔基的形状可能是什么形状的呢?学生从以前学过的知识中可以知道。三角形是各种形状当中具有最稳固的形态结构的,学生可能会进行这样的猜想,当学生进行激烈的讨论并且进行探究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动画向学生展示一下内部的结构,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内部的结构是直角三角形,然后教师就可以引出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学生急切的想要知道问题的答案,加上教师的提问能够迅速的将学生带入到教学的情境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迅速的进入到学习的状态当中。

3.联系生活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其实和实际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知识在生活当中的运用也是非常广泛的,可以说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应用于生活当中,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传统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仅限于书本知识上面,对于数学的实际运用并没有过多的涉及,所以说学生认为数学和自己的实际生活是比较遥远的。因此,为了改变目前的教学状况,教师可以采取联系生活的方式来创设教学情境,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让学生走进教学情境当中,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生活常见的事物来作为情境创设的基础,比如校园中有梯形的花园,现在到了春天,绿化的工人想要知道这块花园的具体面积,以便进行种植。那么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帮助工人计算这篇花园的面积呢?教师将学生带入到了这样的一个生活情境当中,校园中的事物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最多的,所以说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会让学生感觉比较亲切,学生可以根据学过的矩形和三角形的面积来进行梯形面积的探索学习,可以将梯形的面积进行划分,分成两个三角形和一个矩形,然后再进行实际的测量,根据测量的结果学生可以求出相应的矩形以及三角形的面积,将这些面积加在一起就能够算出整个梯形花园的面积。教师可以让学生真实的进行测量的求解,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对花园的面积进行测量,每个小组可以研究求解的方案,然后经过多次的测量来进行计算,最后小组之间进行结果的比较。联系生活创设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感觉比较真实,同时解决实际的问题还能够获得成就感,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缓解数学学习的枯燥和乏味,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来创设教学情境,通过联系新旧知识,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引出新的教学内容。还可以利用问题来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另外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教师应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比较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者:花颖 单位: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中明珠校区

第七篇

一、营造悬念情境,引起认知冲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起着指导作用,要使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还要靠学生自己。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营造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好奇心,诱发学生想要解决数学题目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新课讲解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自己生活经验相结合,在课程中设计悬念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程有一定的求知欲,从而以此调动学生对数学课程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初中课程“频率与概率”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名字写在一张白纸上,然后相互对折,让自己与其他人均看不到里面的内容,之间不要进行语言的沟通,然后在将这些垫好的纸收到讲台上。之后让学生猜想若自己去讲台上抽,抽到的恰好是自己的便提供一些奖励。如此一来,学生肯定跃跃欲试,对这个活动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在学生抽取白纸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入今天要讲的内容,并让学生在学习频率与概率之后对自己能够恰好抽到自己的几率进行计算。这样的教学情境活动极大地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让学生充分地学习到了这节课的内容,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二、营造应用情境,诱导学生数学建模

大部分的教师对于情境设计,只是单方面的想到引人情境。这样的观点是片面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情境教学对于课程的作用。故而,笔者认为可以让教师在课堂进行情境教学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设计合理的问题情境,让应用情境教学进入课堂教学。应用情境教学的教学效果之于传统教学的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主要表现在应用情境教学可以进一步地诱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例如,在进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班级座位来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横轴、纵轴、横坐标、纵坐标等概念。以班级座位的第一排学生为横坐轴,中间一列为纵坐轴,同时规定了中间一列的左边为负轴,右边为正轴,随着横轴与纵轴的变化,让学生利用画图的方式正确找到自己的位置。通过这样的应用情境设计,比一般枯燥的数学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效果也有着明显的提高。

三、营造活动情境,组织学生自主探究

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综合能力,精心设计情境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教师的教学内容,自主探究、实践以及创新,如此方能有效地将数学知识彻底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探索精神。例如,在学习截一个几何图形的课程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事先准备一个橡皮擦,在正式上课时,教师让学生拿出橡皮擦,并切成正方形,同时利用小刀(这是相当于一个平面)去截这个橡皮擦,而学生能够截出的面又是什么样的形状,这就需要学生自己的动手能力了。学生对于这样的动手活动应该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故而会积极动手操作。学生有着极大的兴趣,截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均不成问题,但对于动手技能较强并有一定难度的七边形就难以截出了。对此,笔者认为可以通过网络视频为学生展示如何截出七边形。通过这些实际操作,学生对于“截一个几何体”有着非常浓烈的兴趣,愿意主动积极地参与此次活动中,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设计数学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一段段数学典故与数学故事让学生对于其反映的知识形成的过程与其反映的知识点本质感兴趣,强化学生对自己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有效地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升对数学的审美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坐标系的课程教学之前,将著名数学家欧拉躺在床上对怎样确定事物的位置时,不经意间看见了被黏在蜘蛛网上的苍蝇。欧拉通过这个自然现象,明白了可以通过像蜘蛛网一样的网格对事物进行确定位置。利用这个故事的引入,让学生对坐标系产生兴趣,积极踊跃地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去。以上就是笔者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的实践分析,情境教学是在新时代中一个新式的教学方式,将情境教学与数学课程相结合,对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学习质量,提高数学水平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还有效地提升教师的数学教学效果,让数学教学不再拘泥于传统枯燥的教学模式之中,而是与当今社会发展相联系,让学生获得充实、有益及与时代相适应的知识。故而,情境教学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亦是符合时代的要求。

作者:李银喜 单位: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杜阮镇杜阮中心初级中学

第八篇

一、情境创设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与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着重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相比较而言,初中数学更强调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材里,有许多的定义、定理以及公式等,面对这些枯燥的定理公式,许多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缺乏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便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情境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他们便有了学习数学的动力,学生因为兴趣而产生的主动学习,其带来的学习效果是不言而喻的,这会获得较令人满意的学习效果,教学效率自然也会提高。而面对初中课本里大量的定理公式,学生要想较好地掌握这些定理公式,需要先准确理解与掌握相应的概念,因为概念的学习是学生学习其他定理公式的基础。通过情境创设,能使学生在情境中可以较好地分析与理解概念,从而在掌握概念的基础上学习其他的知识,以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帮助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问题,通过问题激发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找寻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探索意识。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并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学生学习了数学知识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这会使学生发现数学的巨大用处,突显数学的实用性,从而使学生更易于喜欢数学,对数学产生兴趣。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可以发现生活中所应用的数学知识,从而促使学生主动探索运用数学知识于实际生活,进而逐渐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初中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创设原则

(一)联系旧知识,引进新知识

在创设情境时,要遵循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进新的知识。联系旧知识,一方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架起旧知识与新知识的桥梁,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情境,而且能够保持学习的兴趣。

(二)情境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

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时,情境要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非常容易地理解并快速地进入到情境中,进而提升教学效率。

(三)趣味性原则

创设有趣的情境,增添情境中的乐趣,会更加吸引学生,学生会更积极地进入情境中。有趣的情境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难度适宜的原则

创设的情境要难度适宜,适合当前所学习的数学知识的要求,更要适合学生当前的数学水平。难度太低,学生会觉得没有挑战性,没有乐趣;难度太高,学生会有受挫感。因此,把握好难度,是非常重要的。

三、初中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创设方法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数学知识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画面直观情境法

画面直观情境法是指利用非常直观的动画或者画面创设情境,以帮助学生形象化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方法。例如,在讲正负数知识的时候,可以设置这样一个情境:以海平面为坐标的零点。一只海龟在水下25米处,一只海鸥在海平面的上方20米处,并用课件图片展示。教师提问他们相互的高度差多少米?学生们纷纷计算起来。通过这样直观的方式,学生们能够非常直观、容易地理解并掌握正负数知识。

(二)生活问题情境法

生活问题情境法是把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知识结合所创设的情境。例如,在讲相似三角形性质的知识时,可以设置一个测量旗杆高度的情境。教师引导学生测量教鞭的长度,引导学生发现影子,进而让学生学会根据教鞭的长度、教鞭影子的长度以及旗杆影子的长度,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计算出旗杆的高度。

(三)问题引导情境法

问题引导情境法非常有助于学生通过旧知识,获取新知识。例如,在讲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顾长方形的知识,并展示出长方形。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归纳出长方形的性质,然后教师在展示的长方形上添加线条,使其变成平行四边形,并让学生归纳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种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得出新知识的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旧知识,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更有助于学生掌握新知识。

作者:宋金生 单位:贵州省遵义县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