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原创:初探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18 08:59:00

导语:独家原创:初探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独家原创:初探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要求:“要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探索的乐园,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就应当是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应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在探索中激起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体会数学的使用价值及“做”数学的无穷乐趣。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有关数学能力的培养。

1、激发兴趣,让学生想探究和想学习。

新课标对教师的教学一方面要求“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另一方面强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原来就来自我们身边的现实生活、现实世界,是认识和解决我们生活和工作中问题的有利武器,同时也获得进行数学探究的切身体验和能力。例如,以人体体重估计人体血液质量的问题,说明人体健康指数是人体质量(千克)与人体身高(米)平方的商。这些习题特别贴近生活,学生回家后都饶有兴趣地测量爸爸妈妈的身高体重,计算双亲的健康指数和血液质量,学生们反映:父母普遍对此感兴趣,并纷纷夸奖自己的孩子。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感到学数学不是枯燥的数学游戏,学数学不是单纯解题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去解决一个问题,获得一种体验.。

2、提供操作平台,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条件。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决知此事要躬行。”是指人们深入了解和认识事物,就必须亲自参与实践,亲自去体验。数学标准要求:“教材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探索和理解有关的内容。”教学中,凡是能让学生动手的,要尽量取消老师的操作演示,充分提供学生操作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操作中培养自主能力,在实践中发展思维。特别是在教学几何图形时,多让学生剪一剪,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使各种感官都参与活动,丰富感性认识,以动促思,动中释疑。如在教学《圆的周长》,课前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印有直径、周长,直径与周长关系的实验记录表和

自备的各种圆形物。上课后,老师讲完实验要求,就让学生动手量出直径、周长,作出记录,再分别计算每个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保留一位小数),填进记录表。学生通过测量,计算,观察,分析发现:同圆中,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再用绕线法加以验证,从而推导出直径与周长关系的关系。再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要求每个学生拿出提前准备好的二个三角形纸片,将它们随意拼成图形,然后要求拼成学过的平面图形。引导学生看一看,量一量,想一想,逐步抽象概括出拼成图形和每个三角形之间的面积、底、高的关系,进一步归纳概括,得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样,让学生自主尝试,自主思考,自主发现,并在此基础上交流与反馈,把知识的探

究过程留给了学生,有利于学生组织学习能力培养

3、注重方法教育,培养学生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理论与内容的本质认识,它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数学方法,是指某一数学活动过程的途径、程序、手段,它具有过程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数学思想是数学方法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表现形式和得以实现的手段,因此,人们把它们合称为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相互依存,成为初中数学学习主题。数学教学中的思想方法,是伴随着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展开的。初中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转化、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建模、配方、待定系数法、方程与函数、消元法等。这些数学思想方法都是用来解题的“工具”,不能只知道有关名词,而应知道其实质和用途。传统教学有注重结果轻视过程的偏向,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重视教学过程的体验性正是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学习的过程,组织学生体验和引导学生反思。如,在负数的引入、同类项合并、代数式的加减、视图的画法、平行线的特征等知识的获得上,可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自己获得所学知识。当然,由于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在设计体验学习活动时,要划分为若干不同的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使每个学生课课节节有所悟、有所得。如在证明“梯形的中外线等于上下底之和的一半”的定理时,可以让学生利用实物图片进行大胆合理的构想,从而把梯形问题转化为三角问题,使学生一目了然得到了证明的思路。

4、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表现对已解决问题寻求新的解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创新。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如在球的体积教学中,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将学生分为三组,要求第一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的半球;第二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高10厘米圆锥;第三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高10厘米圆柱。每组出一人又组成许多小组,各小组分别将圆锥放入圆柱中,然后用半球装满土倒入圆柱中,学生们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半球的体积等于圆柱与圆锥体积之差。球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集公理化思想、转化思想、等积类比思想及割补转换方法之大成,就是这些思想方法灵活运用的完美范例。教学中再次通过展现体积问题解决的思路分析,形成系统的条理的体积公式的推导线索,把这些思想方法明确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才能从中领悟到当初数学家的创造思维进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5、加强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学就应该寓于生活实际之中。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生活素材,让教学贴近生活,用具体生动、形象可感的例子来解释数学问题。如在学习反比例函数时,可以这样创设问题情景:某同学平时常常骑车上学,今天老师通知提前去学校,有集体活动。一看表,按平时骑车速度就要迟到,只好向爸爸求助,开车送他,结果很快到了学校,比老师的要求还提前了几分钟。这是为什么?于是,学生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了,然后请同学们依次思考:

①上学路程变短了吗?(生答:没变。)②比老师的要求还提前了几分钟,这是为什么?(生答:时间用得少。)③时间用少了,是什么原因?(开车比骑车快,即速度变大。)在这个行程问题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今天开车与以往骑车相比,找出其中的变量与不变量,并找出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很容易得出,路程不变,时间随着速度增大而减小;反之,路程不变,时间随着速度减小而增大。如果用k表示路程,用x表示速度,用y表示时间,则y=k/x,很容易引出反比例函数的概

念。然后请同学们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反比例函数的身影,结果学生的兴致很高,将日常生活中的反比例函数一一列举。由此可见,通过生活中熟悉的、鲜活的实例来创设问题情景,学生会印象深

刻,再将学过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我们学到的数学知识,是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不是脱离实际、高不可及的。

6、相互合作,加深学习体会。

新课标要求教学中突出合作性,即师生间平等的“对话”式教学和学生的合作式学习两方面.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而不是“法官”。如在讲“数据的收集与表示”时,教师可与学生一起走向社会收集、分析数据,学生间的合作,应不分课内课外,养成相互交流、相互探讨的好习惯,在不同的意见争论中领悟学习内容.课堂上按小组展开讨论就是个好办法,在合作学习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且可以通过对话交流、合作学习,增进师生与学生间的感情。

总之,新课程下的初中数学学习过程,是让学生去探究、去发现的过程,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注重学生心理的发展和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这是素质教育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