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原创:论初中数学学习兴趣培养

时间:2022-09-17 08:37:00

导语:独家原创:论初中数学学习兴趣培养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独家原创:论初中数学学习兴趣培养

摘要:新的数学课程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更多地赋予了他们自主活动的空间。而造成学生学习成绩差异的因素很多,从学生方面看,优等生和后进生在学习兴趣方面的显著差异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诱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思维处于最活跃状态,而教师就应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本文结合初中数学实际及初中生年龄特点,从课堂教学的多个方面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数学;兴趣培养;教学情境

数学学习兴趣是一种自觉的动机,常表现为喜欢或不喜欢学习数学。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如果没有恰当的措施,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将逐渐下降,初中是学生学习兴趣显著分化的时期。而稳定的数学学习兴趣是逐渐形成的,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应当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需要长期培养。现就如何培养数学学习兴趣,谈一些看法。

一、以数学内在美激发学生兴趣

用数学美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美感很强,数学学科本身知识结构的内在美,数与形特征的外在美,数学思想方法独特奇异的美,教学中表现出数学语言符号,图象信息简洁形象的美,课堂教学中探索思路解题过程美,点拨启发思维艺术的美,作用美等。作为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精心提炼数学中蕴含的数学美,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美的世界,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其学习情感。

例如:如新浙教版轴对称图形教学过程中,通过向学生揭示人体轴对称线;飞机轴对称怎么划分;轴对称用于建筑、绘画、舞台艺术设计等各种实际应用等,使学生感受到轴对称的形态美及应用价值。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要引导学生审视数学之美,要注意揭示和挖掘数学美的特征,让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鉴赏和感受数学美,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性思维,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还要依赖于教师对教学系统的设计、教师的学识水平以及口头表达能力,是否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抓住一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机会来培养学生兴趣,这不仅对学好当前课程,而且还要对学生一生都产生极大的影响。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吧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创设一些问题型、活动型、探究型、信息型情境,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以唤起参与意识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例如,浙教版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中学七年级(*)班共有学生84人,现有370本练习本要分发给这些学生,其中男生每人4本,女生每人5本,这样正好一本不剩。试问:该班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这个问题一呈现,立即引起了学生兴趣,课堂气氛很快活跃起来,学生讨论的异常热烈;有的同学甚至索性离开座位在班级数了起来……而教师可以在学生充分讨论后与大家一起寻求答案,使学生很快得出了两个等量关系:①男生人数+女生人数=总人数;②男生人数×男生每人所分本数+女生人数×女生每人所分本数=总本数。这时,在师生共同总结出怎样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题。

三、利用数学趣味性培养学生兴趣

数学中的抽象性与概括性内容让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学生在学习这些数学内容时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创设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等数学活动的时空,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尝试解题,体验数学,领悟数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案的总体设计要科学合理,灵活运用数学典故中趣味问题来转换教学手段。使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自主发展。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交流、推广,整合知识,反思探究,互相启迪,产生新的思维火花,明理创新,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和发展。

例如:新浙教版中第四章第一节《用字母表示数》节前图、节前言,用唱儿歌的形式引入,“一只青蛙二张嘴,二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让学生在愉快的吟唱中接受用字母表示数,并体验用字母表示数所带来的简捷明了。又如第三节《求代数式的值》节前图、节前言,从计算时差开始,利用学生对我国申奥成功的自豪感,引出求代数式的值,过渡自然生动,渗透了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体现出课本内在的教育价值。

四、以信息化教学激发学习数学热情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如果学习任务对学生来说是太痛苦的话,那么他迟早会放弃。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从教学内容、策略、方法、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学习显得枯燥乏味。现代信息化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使以讲授法为主要教学方法的传统教学模式发展为以小组合作、个别指导和网络应用并举的新型模式。将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以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延缓了学习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例如:我国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及拍摄到的月球照片等短片和载人飞船神州七号遨游太空,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史上的太空行走,以放映图像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五、以发散思维引领数学兴趣

在数学教师教学实践中,必须要反复强调学生学习知识的两重意义:一方面掌握知识本身,这是学习更高深知识的基础。另一方面是要训练自己的思考方法,发散自己思维的能力。各种数学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无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感到沮丧、无助。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就得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浙教版四章二节中平均数教学中,引设问题为:某水果店运来600个西瓜,300个大的,300个小的。小明对售货员说:大的一元买2个,小的一元买3个,结果可以卖250元。第二次又运来同样数量的大小西瓜,价钱也没变,售货员想:何必分开卖,不如不许挑,平均每元钱可以买两个半个,每个4角钱。卖完西瓜后一算,只卖了240元,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何第二次比第一次少卖10元呢?

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通过讨论分析,不难发现:两种西瓜价钱的平均数和每元钱买的西瓜并不是一回事。

六、以成功的喜悦提升学生的数学兴趣

美国心理学大师马斯洛认为:在兴趣的培养中,假使能让人对某事有这浓厚的兴趣,重要的是要让他对这事有第一次的成功,这次的成功对以后兴趣有着奠基作用。第一次的成功会让他们感到快乐与自豪,产生成就感,继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促使他们向着第二次成功、第三次成功....迈进,形成稳定、持续的兴趣。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认知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教学活动中最为关键。当学生通过努力获得的某种成功时,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更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更能表现强烈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诱导,点拨,帮助学生学习活动获得成功,引导学生经过紧张的智力活动去完成学习任务,取得成功,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就可以使他们深信自己的力量,就会对数学更感兴趣。

结论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教师如何去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能唤醒学生的求知欲,能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情境,这样,学生才会越学越有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