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分层教学探讨论文

时间:2022-05-11 08:49:00

导语:数学分层教学探讨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数学分层教学探讨论文

2002年,我市开始使用新课标数学教材。新课标在适应学生差异性方面很有特色;教材正文理论要求有所降低,删去了繁琐的计算题及多步推理的论证题,使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达到基本要求;同时拓宽了知识面,选入了能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习题,并分A、B层次编排,使学有余力学生的数学才能得以充分发展。如何在教学中发挥教材特点,适应学生的差异,使教法改革与教材改革完美统一呢?带着这个问题,本人经过几年的探索,初步形成了“激励式分层教学法”,并取得了一些成效,实践证明这一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下面简介该教学法的一些原理与做法。

学生的品格、智力与体能状态是有差异的,所以,应围绕“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让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来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在施教过程中,应贯彻两项原则:一是内部动力原则。即承认学生认识机能中的主观能动性,其中某一个性因素(如数学兴趣)发生变化,将引起其他部分及整体变化(产主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二是适应与转化发展原则。“适应”即教学应适应学生现有心理状态、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转化发展”即变学生厌学为爱学,变不会学为会学,变无所作为为积极进取,求得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心理状态。

激励式分层教学法的基本做法包括四个方面。

一、定好起跑线

先向学生宣传激励式分层教学法的目的。使每个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的目的是为了划定每个学生现有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最终缩小差异,达到班级整体优化。之后,公布学生双基考查成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申报A、B、C三个学习小组。教师宣布每组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的不同标准和要求:C组学生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完成学习,达到教材的基本要求,完成练习题以及A组习题;B组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达到教材基本要求,独立完成练习题、A组习题及部分B组习题;A组学生独立达到基本要求,主动学习“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等知识拓广性内容,在完成A、B组习题中总结归纳解题思想和方法,同时帮助B、C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共同进步。

二、分阶梯授课

1.备课分层

备课时,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抓住问题的本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设置合理的认知层次:形象记忆性内容设为第一层次,保证C组学生“吃得了”;抽象理解性内容为第二个层次,使B组学生“吃得好”;知识扩展性内容为第三个层次,满足A组学生“吃得饱”。例如,初二“同类二次根式定义”教学的三个层次为:(1)实例引入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举正反例反复理解;(2)定义应用,充分理解“化简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并举几组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例子进行理解;(3)定义的拓广,从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中发现一般同类根式的定义(新教材正文不做要求)。

2.授课分层

激励式分层教学法在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规律的基础上,在知识和时间的安排上做了较大的改进。就新授课而言,三个层次既独立成段,又前后连贯,以便三个层级的学生都明白自己在该层级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对思维的发展起定向作用。

在时间的安排上,第一、二个层次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保证,一般25至30分钟。这样能保证B、C组学生听懂吃透。第三个层次只需点到为止,一般5分钟左右,使A组学生学有余味,即下有界(使每个学生都掌握最基本的内容),上无穷(定向启发,课外发展)。

另外,课堂练习要异于常规教学,各个学习小组的练习内容和标准应有所不同,既要明确不同层级学生回答相应层级的问题,又要激励低组学生回答高组问题,完成高组的任务。教师还可将重点内容设置几个有梯度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以求自己获取知识。

三、分层级评估

成功感是人们顺利完成一项工作的重要因素,学习也是如此。在以上分层授课的基础上,学生顺利完成了本层级的学习任务,而且经常越级答问和越级完成作业,这时,教师应进一步培养其信心,改革考查方法,让学生得到满意的成绩。于是,我们采取如下考查方法:

(1)同一套试卷分两部分命题。双基题80分,拓深题40分,其计分方法是:A组学生实得分=100分一扣分,B组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100/120。C组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此种方法常用于综合考查)。

(2)题同评分标准不同。基础题对低组学生基分高,对高组学生的基分低;以部分知识拓广题补足A、B组学生的基分满100分;允许C组学生做拓广题,作为升层的参考因素。(此种方法常用于单元考查)。考查成绩90分以上者为该组优秀学生。连同平时的听课、作业以及智力因素等,作为学生升层的量化依据。

四、激励跨层

学生分级达标后,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基础得到了巩固,部分学生跨层条件日趋成熟;老师应在授课中有意识地创造跨层条件(如越级提问,越级作业),引导他们向上一级台阶过渡。同时,鼓励学生自觉申报跨层。对部分不能升层,以及个别由于骄傲而退步须降层的学生,教师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后,采取保层和降层措施。这种定期升层教育活动,一学期一般进行两次,对个别超速发展的学生,可随时升层。调层后,老师订出新的目标(如各组的最低分数),使学生有新的奋斗目标。

激励式分层教学法实验几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两届实验班实验前均为同年级较差的班级,但试验后:合格率均为100%,人均分高于市15.4分和18.6分。尖子面不断扩大,毕业时,达40%以上。在市组织的两次数学竞赛中,实验班有两人获一等奖,4人获二等奖。

现在,该教学法已迁移到了其他学科教学班和班级管理工作中,越来越显示出它融教材、学生、教法于一体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