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利信息化发展

时间:2022-05-26 03:28:59

导语:浅析水利信息化发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浅析水利信息化发展

水利信息化实施后效益评价与存在问题

玛河水利信息化工程实施后,使供水管理技术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投入运行后,系统在灌区防洪抗旱及灌溉供水效益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是有效地改善了工程的运行状况,提高了水情信息数据的采集、分析、反馈时间,为灌区防洪抗旱决策提供了准确的依据,使调度决策相比以前提高了一倍,为灌区工农业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二是改善了工作环境,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灌区供水实际就是水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以前由工作人员到现场实地采集、分析、计算、决策过程变成了由计算机系统自动完成,使得工作压力和劳动强度大大缓解和减轻。三是工程设备有效使用率得到较大提高,工程安全供水保障得到改善。四是使用新技术、新设备后降低了人为因素计量误差,增强了灌区用户对水量计算的信任度,同时提高灌溉保证率1.5个百分点。水利信息化系统自建成后经运行,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不同设备生产厂家和软件开发单位,使用的数据格式和标准不尽相同,使得各子系统相对独立工作,系统集成难度大。二是设备长期稳定可靠运行的比例还不高,防雷设施还有待改进,维护人员、运行人员技能素质还需提高。三是对于一条流域要达到中长期的水情预报和灌区农作物的需水墒情,还需要建立山区雨量站和灌区农作物需水墒情监测点,这就使得编制整个灌区信息化建设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实现标准统一,相互兼容。

发展方向探讨

经过玛河水利信息化运行现状,在今后建设中应着重考虑以下内容。(1)系统组网应优先考虑采用光纤,今后信息化发展的方向不但要传输数据还要传输图像,实现各种数据实时传输,占用的带宽非常之大,所以采用光纤组网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从而有利于系统的升级和避免重复建设。同时要最大范围地使某种产品的“专用性”降到最少,最大可能地相互兼容集成使用,还要根据用户自己的需要,满足继续二次开发,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扩充问题。(2)遥测点应具有可靠的防雷能力,并具有通话功能供用户选用,对接收到的水情数据建立本地数据库并同时送入数据库服务器。在Internet上和通过GPRS短信互动是以后发展应该考虑的问题,实现异地信息交流。(3)做好玛河灌区水利信息化建设规划,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通过灌区灌溉和农作物需求、墒情降雨、上游来水量和下游需水量等的信息采集和控制,实现灌区闭环的监控、管理和水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建立5个信息管理子系统。一是建立山区水文遥测站和山区气象雨量遥测站水情预报子系统。二是升级完善现有的防洪供水水情自动遥测子系统。三是升级完善玛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子系统。四是建立流域内各骨干分配水工程闸门联合自动控制子系统。五是建立灌区各主要用水单位的农作物种植需水墒情情况的地理信息网络子系统,利用多种通信方式传输信息。如根据特殊的地理位置条件,采用卫星和公共传输网(有线、GSM/GPRS等)。最终组成能覆盖玛河流域主要测点的有线/无线混合组网的通讯传输方式,形成玛河灌区防洪抗旱会商预报系统,并留有和灌区各用水单位及政府职能部门的通讯接口,传递防洪抗旱等各种数据信息(其结构如图1)。

水利信息化带动了水利现代化,玛纳斯河流域水利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最终形成工作人员借助现代化手段,通过收集到的径流形成区的水文、气象信息,进行产汇流计算及实时和中长期水文预报,通过对流域内水利工程运行情况的信息收集,及时制定防洪抢险方案,为各级领导和部门的防洪抗旱决策工作提供可靠依据,通过对灌区用水信息数据的分析处理,制定优化的供用水方案,既可保证灌区水土平衡,又能充分发挥灌区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

本文作者:万朝成工作单位:新疆水利厅玛纳斯河流域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