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加快水利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2-05-24 10:30:31
导语:怎样加快水利建设的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目前我国发展很不平衡,人口的极具增长,使环境受到很大的压力,从而使我国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水资源分布不均和开分利用的程度不同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水利建设对我国的发展有重大作用。在农村水利建设中,应当做到合理分配运用水资源,维护用水公平,营造良好的用水秩序,水资源的合理运用有助于构建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农村水资源建设的合理可行,能够使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是农村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也保障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是生命之源,但我国目前处于水资源短缺问题严重的情况下,人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难以得到保障。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口的急速增长,人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成千上万的农村人口由于水资源短缺问题而无法保障农业生产的正常运行,而且许多工业化城市的崛起使得水资源污染严重。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严格要求,要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达到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就必须保障农村水利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调整发展思路,保障水利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及主要原因
由于农村科技发展并不迅速,许多农田并没有灌溉装置,导致农作物无法及时收到灌溉,产量无法达标。少数具有灌溉装置的农田,由于水利建设标准低、工程不配套,也无法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科技的迅速发展,使许多工业企业逐渐增多。这些工业企业的厂房多设在偏远的郊区,靠近农村,导致农村水资源污染严重。农村水资源的污染,直接导致农村人口饮水的不安全,严重影响农群众的身体健康。我国每年受到水旱灾害的地区居多,严重影响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其主要原因是人们防御水旱灾害能力偏低,许多地区的防洪抗旱设备得不到保障,使水旱灾害严重危及人生活。我国不仅水资源污染严重,而且存在水资源浪费问题。对水资源无节制的开发利用,导致许多地区江河断流、湖泊萎缩、湿地消失、地下水枯竭。水生态环境问题影响着整个生态安全,也影响社会的发展和人生活。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调整发展思路,走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新路子。在各项工作中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更加注重给洪水以出路,改变人水争地、无节制围垦河道、湖泊、湿地的做法;更加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强化需水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有效治理水流失;更加注重水资源开发、配置、调度中的生态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源承载力和水环境承载力相协调。要把农村水利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各级政府的任务及考核体系。农村水利建设规划要贯彻新的治水思路,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节约资源的观念,体现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对于基层水利主管部门,制定规划要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先节水后开源”的原则,搞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开发、利用、节约、配置与保护,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水资源配置中,要注意维护农合法用水权益,扭转农业用水被无偿挤占的局面。还要注意增强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编制中要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编制完成后要按程序审批,经过批准的规划,所有相关部门和单位都要严格执行。破解资金难题,就要尽快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这是搞好农村水利建设的关键。解决农村水利建设的投入问题,应当而且必须采取政府投入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政府投入来引导、带动受益农户和其他经济组织投入农村水利建设。在中央财政支出结构中,应从新增财政支农资金和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中较大幅度地增加农村水利建设投入;地方各级政府也应切实承担起农村水利建设的责任,逐年扩大投入规模,并形成制度。农村水利建设量多面广,投资需求巨大,完全依靠政府来负担不太现实,应当发挥农村劳动力资源富的优势,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主议事、组织协调和技术服务等方式,充分调动农投资投劳的积极性,在农自愿和充分考虑农承受能力的前提下,把政府补助与农自筹挂钩,多筹多补,先干后补,以鼓励农更多地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本文作者:屈远新工作单位:穆棱市八面通镇农业服务中心
- 上一篇:水利纠纷及其解决措施研究
- 下一篇:生态水利的设计原则与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