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法治建设途径与效用
时间:2022-03-24 08:54:06
导语:水利法治建设途径与效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近年来,随着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水利法治建设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对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加强水利法治的建设尤为重要,是引领及加快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
当下,水利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可从两方面体现,其一是掀起了民生水利建设的热潮,促使水利工程体系更加完善,例如防洪、供水等;其二是水利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使得水利法治建设和水利治理能力得到快速提升。但目前人们对水利立法的认识处于“现行法律法规多,但好像不够管用”阶段;经调查发现,我国关于水利行政的法规共有21部,关于水利部门的规章共40余部,与其他领域的行政法规相比,数量较多。
对于“好像不够管用”这一观点可体现在节约用水、地下水管理、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等领域中,一直没有行政法规予以规范,继而难以满足水利立法、执法的需求。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应结合水利改革发展实际情况,客观修改行政法规,并且基于此,做好水利治法的执行工作。该书由四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为“水权改革”,主要介绍了我国水权之路,重点分析水权改革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例如水权制度建设的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水权制度建设思路和框架。第二部分为“水利执法”,基于“水资源法律制度现状”、“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立法对策”、“南水北调工程运行管理的立法对策”等执法制度,系统地梳理了水资源法律制度现状,分析近年来水利立法的进步及不足,再提出完善建议。第三部分为“水利改革”,基于特大地震、冰冻灾害水利应急管理机制下,解析了现存问题,且提出了相应完善对策。此外,根据湖南省加快水利改革试点,总结了其经验。第四部分为案例评析,从案例入手,分析水政监察过程中典型案例的法律适用情况。《水权改革与水利法治之思》(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7月版)一书由陈金木、吴强编著,以保障和服务水利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全面加强水利法治建设,旨在于完善水利执法体系的建设。总览全书,有两大特色,概述如下:一、水权改革所面临的问题经调查发现,水权改革进展之所以比较缓慢,其原因在于五方面,其一是水权基本概念多,例如宪法和法律中采用了水流、水资源、水资源所以权、取水权等,再如中央文件采用了水权、水流产权、水资源使用权及用水权等。不同部门、不同单位、不同人对其理解大不相同,这样一来,会给水权改革工作的研究和推进带来不利影响;其二是受水资源特性的影响,开展水权改革十分困难,因为水资源具有流动性、随机性、多功能性及利害双重性等特征,实施水权改革时不仅需要统筹流域上下游的关系,还需协调好渔业、供水、发电等资产用途关系;其三是受水资源资产管理基础薄弱的影响,可明显增加水资源管理转型难度,就目前而言,水资源是按照资源管理的思路设计制度,并不是按照资产管理理念设计,所以资产管理基础相对薄弱,增加了转型难度;其四是各个地区的水权改革需求大不相同,会进一步增加水权改革的复杂性;其五是水权的法律依据不够充分,阻碍了水权改革的深入发展。以上五点充分表明了水权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具有阶段性、区域性、复杂性等特点,所以在推进过程中应做到积极稳妥,且根据其阶段性、区域性、复杂性等特点展开研究,继而使得研究结果具备可操作性的同时,具有前瞻性。二、建设水利法治的建议和效用在依法治水、依法管水的基础上,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即将传统水利治理转向现代水利。而实现水利的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及可持续发展前提在于“以人为本”、“水人和谐”、“建管并重”。基于此,作者在书中第四部分,重点介绍了案例评析,通过对案情的分析,力争对水政执法有所裨益。
例如违法占用河道,随意丢弃渣土等情况的发生,不仅会对河势稳定造成不利影响,而且会妨碍河道的行洪安全,最终破坏水生态环境。该问题在《水法》、《防洪法》等法规中明确规定是一种禁止行为,所以水政监察大队可依法对其进行相应行政处理,这样一来,不仅保障了河道行洪的安全,还维护了法律的权威。总而言之,《水权改革与水利法治之思》一书紧紧围绕着水权改革、水利治法、水利改革三方面展开论述,具有观点新颖,可操作性强等特点,能为推进水利改革发展实现新跨越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作者:刘妍 单位: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委党校
- 上一篇:水利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探讨
- 下一篇:滑模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重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