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电力的探究论文
时间:2022-10-16 10:09:00
导语:地方电力的探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截至2006底,四川以农村水电为主体的地方电力发电装机837万千瓦,年发电量300亿千瓦时(其中水电装机787万千瓦,年发电量280亿千瓦时),销售收入95亿元,利税15亿元。水利地电行业直接管理的省级水电集团公司有2个,市州县地方电力公司有113个,资产400余亿元。四川地方电力体现了“电源是基础,电网是关键,与主网联网运行,供需直接见面,服务“三农”、地方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与建设是宗旨”的特征。是四川电力工业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四川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根据我的不全面的认识和体会:
1.从中宏观上讲,四川以农村水电为主体的地方电力,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似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1)面上问题。点多、面广、分散,面上工作做深做透难度大。一些地方开发无序与开发程度低、用电水平低并存,综合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失衡,行业管理水平、企业管理水平均亟待提高。对属于农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六小工程”的农村水电,国家扶持力度不够。似应首先反思四川自身,为什么长期无相应的地方配套资金?!
(2)实质问题。水能资源管理长期缺位越位实际不到位。对干这一实质问题,目前湖南、贵州、福建、湖北、重庆等省市都解决得好和比较好,而作为全国农村水电最大省份的四川,问题依然突出存在。要使农村水电资源开发真正与农民利益、地方发展、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紧密结合,实现科学、有序、可持续发展,要做的工作很多,而首先应尽快解决这一实质问题。
(3)重大课题。中央文件指出,农村水电是覆盖千家万户,促进农民增收效果更显著的农村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和“六小工程”,要加快发展。但截至目前,四川农村水电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远未建立。开发利用农村水电,充分发挥其引擎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亟需研究解决、突破的一项重大课题。
(4)关键问题。从改革发展、建立和谐社会来讲,一个十分突出的、关键的问题就是:农村水电及电气化事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亟需在政府的主导下,国家电网企业尽快实施主辅分离、及早实施输配分开改革,真正实现大小电网并举共存、协调和谐发展。
我们要紧密结合农电体制改革和直接购电改革,积极参加输配分开改革试点和用户向发电企业(向配电公司)直接购电的改革试点。
我们的新老集团应有分工。新集团(投资经营集团公司)目前应是省级水利地电1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资产经营”公司,要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好省、市(州)、县企业间的权益关系,不能比照大电网的做法,走“省公司对电业局、电业局对供电局”垂直一体化的经管路子。集团公司是母子体系,含有两级或多级法人。输配分开后,配电公司会保持众多个(原则上以县为单元),而不同产权的配电网资产经营公司则会有若干个或几个,两者不能等同。老集团(水电产业集团公司)目前也主要应是省级水利地电发电“资产经营”公司,以后可以通过努力,走向独资、合资以及采取混合所有制的形式(含当地农村集体、农民股权)兴办与收购一部分水电厂(站)的省级水利地电发电集团公司
2.也是从中宏观上考虑,当前似宜将以下四项列为重点工作:
(1)依法行政的基础。全面贯彻《水法》、《可再生能源法》,确立水能资源独立能源法律地位,建立健全水利部门对水能资源行使统一管理职责的体制机制,有效实施水能资源市场化优化配置。对于水能,无论大、中、小、微,不论投入是国有资本、集体资本或非公有资本,都应对其依法行政和实施行业监管。
(2)行业监管与服务的重要手段与重要对象。针对点多面广分散,所有制不一,规模不同,水平不一,素质不同,情况不一,要求不同,面上工作难度大的实际,应认真执行水利部水电[2006]146号文件规定,对农村水电站(厂)和水利系统水电厂(站)实行安全年检和分类管理,并建立健全安检体系,推进平安建设,保障公共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群众利益,保障全生产,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运营管理水平,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3)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推进地方独立配电企业(市、州、县地电公司)“三改一加强”(改革、改组、改造,全面加强企业管理)。紧密结合农电体制改革和直接购电改革,积极参加输配分开改革和用户向发电企业(配电公司)直接购电改革试点,巩固与完善联网运行、发供一体、就地供电、就近消纳、余电全额上网、不足主网补给的地方独立配电公司体制与机制。搞好两个集团的改革发展。关注国家电力体制改革最新信息,参与部局组织的相关研讨并开展我们自身的相关研讨。
(4)搞好水电农村电气化、小水电代燃料、农村水电增收解困等工程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这是农村水电改革发展的宗旨性目标。从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充分发挥农村水电的引擎作用,让更多的农民在家门口打工,拉动非农就业,增加本地消费需求,带动当地农副产品加工和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在政府的主导下,以农民为主体,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综合创建,整体推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抓好以上工作,均须加强调研、试点、宣传与培训。
- 上一篇:独家原创:培训师授课演示演讲稿
- 下一篇:国土局执法监察的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