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产业结构调整管理论文

时间:2022-06-28 04:51:00

导语:水利产业结构调整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水利产业结构调整管理论文

兴农之要,其枢在水。建国50年来,轰轰烈烈的水利建设带来了农业丰收年景,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纪之交,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内涵的进一步深化,水利面临着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伴着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变,治水思路发生了变化,在此形势下,迫切需要构建适应可持续发展的宿迁水利,以满足农业产业化的要求,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供有效载体。

一、以“三效”为目的,高扬水利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1.提高对农业发展的减灾效应。水利建设投入巨大,效益显著,投资回报率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直接的经济效益,如灌溉农业和水产品生产;另一方面间接以隐性方式转移到其他行业的效益,如防洪减灾等。宿迁地处淮沂沭泗流域下游,素有“洪水走廊”之称,又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带。这种复杂多变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加之黄河夺淮造成的生态和环境恶化尚未彻底根除,成灾频率较高。建国后,宿迁人民通过坚持不懈地大搞水利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基本上建立了较为完备的防洪、排涝、灌溉、降渍四大工程体系。从历史的角度看,50年来修建的水利工程是全市农业发展的基本标志。建市后,宿迁抓住党和政府重视水利建设的机遇,制定了三步走的规划方案,组织实施了一系列水利工程建设。首先抓好重点工程建设,主要有怀洪新河疏浚工程、黄墩湖滞洪保安工程等。其次是抓好地方基建工程。再次是以建立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体系为目标,以集中连片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以水源工程建设和发展节水灌溉为契机,开展了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这些水利工程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作用:战胜了1997年的春旱夏涝,抗御了1998年的洪涝夹击,平抑了1999年、2000年的特大干旱,其减灾效益达15.76亿元。

2.突出对经济发展的支撑效应。建市4年来,随着水利投入增加,通过完善水利工程配套设施,已经初步建立了有效的良好的水利工程运行机制,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健康、稳定的环境。特别是随着现代化社会大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水资源危机的加剧,各地区各行业对水利的发展有了新的取向,对供水保障有了新的要求,水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随着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进一步转变,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进程的加快,水利已摆到了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在这新的条件下,水利只有抢抓机遇,以结构调整为契机,深化改革,更新观念,实现转变,充分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切实为全市的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增强对社会发展的拉动效应。随着社会的进步,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整个社会对水资源的需求已经从过去单纯的量的需求向量和质的统一需求转变。面对新形势下新的问题,要保证在有限的水资源量的前提下,实现对质的需求的满足,就必然要求水利强化新的职能,从过去单纯的工程管理向全面管理转变,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该市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位置,有丰富的淡水资源可供利用,加上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逐步实施,水环境良性循环的局面已经形成。只要充分利用新建市的后发优势,积极实施城乡水务管理一体化,合理调配水资源,协调水资源与农业、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就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逐步、稳定地调整治水思路,确定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治水方略,必然会增强水利建设对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

二、以“三点”为媒介,发挥水利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载体作用

1.找准切入点,即找准水利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座标。水利要充分发挥行业优势,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就必须找到一个切入点。从深层次看,水利其实是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随着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产品结构的调整,对水利的要求也随之起了一些变化。比如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这就要改变过去的灌溉模式,采用新的灌溉方法来取得高效益。再比如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使得水资源“农转非”的比例增加,乡镇工业和农业争水的现实存在,水资源优化配置显得更为重要。这些也是水利所要研究的新课题。找准了水利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切入点,自然可以更快、更好地发展水利这一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为全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夯实基础。

2.选好着眼点,即要实现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发挥水利对农业生产的保障作用。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在农业发展中,它所发挥的作用主要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传统农业中,仅是单纯地依靠灌、排来保障农业生产,也就是说,只能利用水利工程措施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单纯依靠工程措施显然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需要了。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水与生态环境的休戚与共,水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等现念,使工程水利必然要向资源水利转变。当前,仅仅靠做工程,水对农业生产已经不能够产生十分的保障了。所以,水利要为农业生产服务,关键要在思想和行动中,实现水利的这一转变。要用全局的、综合的、超前的关于水的理念,指导我们发挥水利对农业生产的保障作用。这样,我们就不会以破坏生态环境、破坏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代价,来换取眼前的农业的经济利益了。

3.抓住启动点,即要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环境改善服务。对生态环境的改善,是新形势下对水利提出的新的要求。专家曾经预测,21世纪将会有一场环境的革命。水利发展与农村生态环境相协调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我们要把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龙头的生态农业建设,作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紧紧围绕生态环境建设,力求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我们要以“十五”规划为契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做到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并举,沟渠田林路全面规划;加快中低产田改造进度,加大育林和退耕还林力度,提高植被覆盖率。针对宿迁实际,实施岗坡平原综合整治,应用科技创建高效农业,加大深度开发的力度,创出精品工程,以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体系,发挥现代化水利的作用。最终实现粮油丰收,林木葱郁,花草繁茂,山青水秀,六畜兴旺,形成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

三、以“三新”为契机,探索水利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性思路

1.拓展新空间,准确定位水利发展的新思路。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水利要制定新的发展路子,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我们当前要做的事情是:①依法加强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②抓好现有水利设施的完善配套、更新改造,以便更好地发挥其作用;③抓好节水灌溉;④抓好水源工程建设,改造好中低产田。要坚持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同时抓;要坚持建设与管理同时抓,确保水利工程发挥最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要坚持服务社会与发展自身经济同时抓,以资源为依托,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和经济效益为目的,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事业。

2.推广新技术,进一步构筑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性支撑。科教兴水战略的着眼点是尽快使水利成为科技进步的主体。在宿迁市,应特别注重发展新型节水农业。节水灌溉以其先进性和现实性成为实现高效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措施,它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有效地缓解了水资源供需矛盾,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积极采用新技术,节约了投资,符合全市的基本情况。总之,在水利建设中只有大力推广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加强对新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才可以进一步构筑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性支撑。

3.建立新机制,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深化水利改革,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的水利体系。要进一步深化水利改革,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的水利发展和运行机制。一是要进行内部挖潜,拓展和延伸现有产业。抓好现有水利工程设施的挖潜配套,通过技术改造、综合整治等措施,提高经济效益;尤其是完善管理体系,向管理要效益。要抢占市场,形成拳头产品;积极拓展、延伸,鼓励和支持跨地区、跨行业“龙”型企业的发展,促进水利与相关产业之间的联结。二是股份合作,吸引和凝聚全社会投资办水利。要大力推进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的小农水产权制度的改革。结合本地实际,按照“抓大放小,放开搞活”的原则,因地制宜,有组织、有计划地通过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制等多种形式改革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经营管理体制,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建设,把水利国有资产的监管和运营分开,形成“水利为社会,社会办水利”的良性运行机制。三是推进水利产业化。要积极推动水利产业化进程,充分体现水的商品属性,最大限度地吸收商业性资本进入水资源的开发,推动合作制水利工程建设的普及,促使水利建设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解决因“费改税”后可能困扰水利的资金不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