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行业优势加大水利经济发展

时间:2022-03-27 11:14:00

导语:运用行业优势加大水利经济发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运用行业优势加大水利经济发展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为了不断巩固和壮大水利产业,促进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苏州市水利职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手抓水利建设,一手抓综合经营,促进经济发展。1998年全市水利经济完成销售收入22.94亿元,实现利税1.34亿元,曾被省水利厅评为“全省水利经济先进集体”,获水利部“全国水利经济突出贡献奖”。依托行业优势发展水利经济,可以说是苏州水利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

1水利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苏州市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千方百计发展水利经济。经营触角已扩展到机械设备、电力设备、电子元件、丝绸服装、包装材料、建筑材料、汽车修理、乡镇供水、商贸服务等行业。水利经济的销售收入、利税也分别由改革开放初(1980年)的1847万元和356万元发展到1998年的22.94亿元和1.34亿元,销售收入增长了123倍,利税增长了37倍。回顾苏州市水利经济的发展历程,其之所以如此快速发展,从外部环境来看,是和改革开放20年来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乡镇企业膨胀型发展密不可分的;从系统内部来看,是水利干部职工转变思想观念、抢抓发展机遇、致力经济发展的结果。

1.1服务社会,创办实体,水利企业快速发展

水利肩负着艰巨的社会职能,包括流域治理、防汛抗旱、农田基本设施建设等,任务重,经费紧,职工劳动强度大,福利收入低。为了弥补事业经费不足,解决子女就业,稳定职工队伍,促进水利建设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苏州市的基层水利事业单位纷纷利用原有的土地、房屋、设备、技术,创办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实体。90年代初发展更快,企业数由1980年的不足百家发展到1998年的411家。资产规模更是膨胀型扩展,总资产由1980年的1400万元扩大到1998年的18.86亿元,增长了134倍。与此同时,一而专、小而精、小而特的名星企业脱颖而出,成为水利经济快速发展的生力军。全市现有一定规模且经营良好的水利工业企业20多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超亿元、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有2家。

1.2注重积累,艰苦创业,水利经济滚动发展

随着水利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效益的稳步提高,水利企业不是把创造的效益吃光、用光、分光,而是倡导省吃俭用、艰苦创业、滚动发展。广大水利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在自我积累的基础上,再通过银行贷一点、系统内融一点,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开发适销产品,发展规模经营。吴江市松陵抽水机管理站为了安置富余职工、解决子女就业,于1971年创办了水利电力设备厂。该厂从20万元起家,目前已拥有总资产8200万元,资产负债率40%。1998年销售收入8000万元,利税1020万元。张家港市水利机械厂,1973年靠5万元投入起家,由生产水泥制品起步,现已拥有资产1008万元,所有者权益632万元。

1.3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运行质量不断提高

水利经济从起步的那一天起,就借鉴了乡镇企业灵活的经营机制和国有企业规范的管理体系,并在发展经济的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形成了一整套比较规范的管理考核制度。尤其是1992年以来,不断吸收外地、外系统成功的改革经验,从承包责任制到厂长(经理)年薪制、租赁经营制,最大限度地调动了经营者的积极性。1998年全系统按照江总书记提出的“积极支持、总结经验、正确引导、健康发展”的方针,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目标,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积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目前,全市已有97家水利企业完成改制,其中有限责任公司11家,股份合作制15家,动产拍卖、不动产租赁47家,出售转让24家。从1998年改制企业的经营情况看,改制后经营比上一年明显好转的有68家,基本持平的有29家,没有出现因改制而经营困难的企业。全系统通过改制共吸收社会资本近3000万元,有1850万元国有资本以货币形态退出原有水利企业。促进了水利经济存量资产的盘活、生产要素的重组,使部分国有资本从竞争性行业退出,为调整水利经济的投资结构和投资方向创造了条件。

2目前水利经济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虽然20多年来苏州水利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的骄人业绩,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很多,有些还很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经济结构不尽合理,难以适应日益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制

不少水利企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短缺经济环境中,从市场上搞拾遗补缺发展起来的,数量多、规模小、水平低、经营分散,无拳头产品,少优势企业。目前市场竞争扩展到每个经济领域,尤其是水利经济的不少传统项目已受到来自多种经济成份市场主体的挤压,竞争越来越激烈,困难越来越大。而具有水利行业优势、受国家水利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项目仅是刚刚起步,在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还很小。

2.2随着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水利经济总量增长的难度加大

企业改制后,虽然将更有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但对于一个部门的经济来说影响是无疑的。目前因改制已有35家企业与水利部门脱钩。随着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将有越来越多的水利企业与水利部门脱钩,影响水利经济总量的增长。

2.3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制约了水利经济的发展

水利系统工作艰苦,水利企业规模小、地处乡镇,高层次人材还是引不进、留不住。同时,由于不少企业职工是家属子女和凭关系进来的,其中一部分文化程度低、严格管理难。最突出的还是大多数经营者是搞水利出身,真正懂经营、善管理的企业家不多。

3依托行业优势是发展水利经济之根本和方向

透过水利经济持续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只有从过去成功经验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小农经济、小生产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传统的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不断探索发展水利经济的新思路,丰富水利经济的新内涵,才能从复杂的经济形势中找到一条适合水利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3.1依托行业优势是发展水利经济之根本

水利部门发展经济除了传统的综合经营外,也有不少行业优势项目,如城乡供水、船闸建设、水土资源开发、工程设计、施工等等。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买方市场的形成,各级水利部门早已在如何依托自身的行业优势发展经济上动脑筋、做文章。确立服务社会、发展经济的思路,落实行之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开拓发展经济新路子,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传统的水利工程施工设计稳步发展,全市有水利勘察设计院(所)7家、水利建筑施工企业51家,1998年完成建筑产值6.73亿元,实现利润3670万元;全系统已建成吴县新区自来水厂等10家城乡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10万t;已有太仓市浏河船闸、张家港市十一圩船闸、太湖胥口枢纽等新建、扩建工程相继竣工,既保障防洪排涝、航行畅通,又规范收费、促进自身经济发展;各地还紧紧抓住河道全面疏浚的机遇,搞规划、添机具,疏浚河道,填洼造田。吴江市水利疏浚工程公司1998年疏浚河道300多万m3,创利100万元。所有这些,都展示了水利部门利用行业优势发展经济的广阔前景。

3.2依托行业优势是发展水利经济之方向

纵观近几年,苏州市水利经济在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发生很大变化的形势下,一些先天不足的问题和深层次的矛盾集中暴露了出来。水利经济的增长势头减弱,部分水利企业面对突如其来的买方市场和多成分、多形式的竞争主体的大量出现感到无所适从,经济效益出现滑坡。说明目前水利经济的运行机制、发展机制、经济结构、创新能力等还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新形势,必将影响水利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随着经济发展的日趋市场化、国际化,水利部门如果继续强调发展自己不熟悉、市场竞争激烈的工商项目,则经济运作的难度将越来越大,生存空间日趋缩小。只有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因地制宜,依据《水利产业政策》,在“水”字上做文章、搞开发、求突破,才能闯出一条具有水利产业特色的经济发展新路子。沿水路,筑财路,必将成为水利部门加快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和方向。

4依托行业优势,不断培育水利经济新增长点

依托行业优势,发展水利经济,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其指导思想应是:巩固提高传统项目,大力发展乡镇供水,开发利用水利资源,走具有水利产业特色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新路子。为此,要统一思想认识,加强调查研究,摸清各地还有哪些发展经济的优势可以利用。在此基础上,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怀着时不我待的高度紧迫感和壮大水利产业的历史责任感,抢抓机遇,大力发展优势项目、特色项目,不断培育水利经济新的增长点。下面就如何依托行业优势发展水利经济提几点建议。

4.1抓机遇,求发展,不断壮大经济实力

从现在的宏观经济政策看,水利部门发展经济的机遇很多,空间很大。1998年长江、嫩江的特大洪水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为了加大大江大湖治理力度,防御洪涝灾害,拉动经济增长,国家大幅度增加水利建设的投入。最近中央增发的1000亿元债券中,水利就占有254亿元。就苏州市来说,从今年开始的5年内,水利建设将投入30多亿元,确保完成长江堤防达标工程、太湖治理骨干工程、淀山湖控制线工程、通江骨干河道清淤工程、太湖清淤及太湖大堤加宽工程、县(区)镇村河道清淤工程、城镇防洪工程、圩区防洪除涝工程、节水灌溉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重点工程。这些政策措施将给水利设计、施工单位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4.2抓供水,求开拓,大力发展乡镇供水

目前全市由水利部门经营的供水企业只有10家,这与壮大水利产业是不相适应的。国务院批准水利部机构改革“三定方案”中明确规定由水利部主管全国的乡镇供水工作,这从体制上为水利部门发展乡镇供水创造了条件。常熟市成功的实践给人以许多启迪和借鉴。他们将原来的自来水厂评估作价买下来,进行改造扩能,6个自来水厂接收后的固定资产由527万元扩大到1548万元,日供水量由11500t增加到20000t,管网由120km延伸到494km,自来水入村率由32.8%提高到82.4%,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3抓开发,求突破,丰富水利经济内涵

作为水利部门,在坚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要积极探索水利产业化的有效途径,加快水利产业化进程。一方面,把各项规费收入纳入水利经济范畴,用足用好已经出台和将要出台的政策,把该收的水利工程水费、水资源费和其它规费收足收好,逐步形成水利产业投入产出的良性运行机制。另一方面,以改革统揽全局,加大水利资源开发利用力度。小农水工程、机电排灌设施坚持“谁投资、谁受益”原则,实行公司制经营,按运行成本加合理利润核价,有偿服务。应以行政区域组建排灌公司,集机电排灌建设、管理、经营于一体,按照国家所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企业自主经营的原则,实行社会化服务、实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另外,还应在不影响防洪排涝的前提下,对权属是水利部门的滩涂进行合理的围垦开发,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积极创收增效,不断赋于水利经济新的发展内涵。

4.4抓科技,求创新,推进企业素质提高

江总书记一再强调: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灵魂。科学技术是创新的基础,创新发展是技术进步的目的。在多成分、多形式市场主体大量出现和市场竞争已渗透到社会经济领域每个角落的今天,即使是依托行业优势发展的项目也不是铁板一块,迟早会有其他的市场主体加入进来参与竞争。所以要有忧患意识,趁早推进企业的技术进步,依靠引进人才、加强职工培训,提高队伍素质;通过技术改造,引进先进设备,改进生产工艺,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供水企业需要技术进步,水利设计施工企业更要技术进步,其它水利企业也要技术进步。只有通过抓技术进步,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才能促进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只有努力提高水利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才能切实转变水利经济增长方式,扎扎实实推进苏州水利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收稿日期:1999-03-03责任编辑:傅伟群)(上接第29页)是要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水平,引导和带领全体职工重视水利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提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创造人才成长的新体制和机制,制定激励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和办法。同时要大胆引进和重用一批德才兼备的经营人才,有重点地培养造就青年人才,提高经营素质,使他们适应未来高新技术的挑战,成为世纪之交的经营主体力量。

5提高科技含量,向科技进步要效益

目前,水利科技含量较低,水利职工的科技文化素质已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发展水利经济,要把过去依靠经验转变到依靠科技生产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切实抓好科教兴水的落实。水利系统具有水土资源方面的优势,发展水利经济要依托于这些优势,但决不能依赖于资源优势,必须树立通过技术进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的发展思路,变资源优势为行业发展优势,加快水利企业的技术改造、改组和改革,加强管理,形成低投入、高产出的良性循环。加快水利科技开发,实行产、学、研一体化,提高科技对水利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率,向科技进步要效益,大力发展水利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