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水技术研究管理论文
时间:2022-06-30 03:24:00
导语:集水技术研究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1非洲屋脊上的文明古国——埃塞俄比亚
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位于非洲东部,是个有着3,000年文明历史的古国。位于非洲之角的中心,东与吉布提、索马里毗邻,西北和苏丹交界,北接厄立特里亚,南和肯尼亚接壤。国土面积约114万km2,非洲第三,人口约7000万人,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埃塞俄比亚境内多高原,占全国面积的2/3;低地沙漠占全国面积1/4左右。全国平均海拔2500-3000m,有“非洲屋脊”之称。东非大裂谷横贯境内,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因此又有“非洲水塔”之称。由于纬度跨度和海拔高度差距较大,虽地处热带,但是各地温度冷热不均。每年6-9月为大雨季,10-1月为旱季,2-5月为小雨季。不同季节和地区降雨极不均匀,易出现局部干旱。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位于全国中心,地处高原,平均海拔2450m,气候凉爽宜人,全年气温9.7℃-25.5℃,年平均温度为16℃。
埃塞是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2001年人均GDP为165美元,其基本经济特点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农业劳动力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85%以上,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左右,也是最重要的出口创汇来源。生产以小农耕种为主,耕作方式十分落后,基本靠天吃饭,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农作物以苔芙、玉米为主要粮食作物,是世界上唯一以苔芙为主食的国家。人均产粮只有100余公斤,45%的人口生活在国家贫困线以下。埃塞牲畜总数居非洲第一位、世界第十位。畜牧业以小规模家庭放牧为主,管理粗放,受干旱和瘟疫影响大,发展比较缓慢。工业基础薄弱,主要为纺织、皮革加工、食品饮料等轻工业,零部件、原材料主要依靠进口,工业产值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左右。
近现代史上,埃塞战乱频繁,生态恶化,旱灾严重,贫病交加。1973年和1983年两次,夺走了50多万人的生命。二十世纪末期,艾滋病以惊人的速度在埃塞蔓延,300万人染病,30万人死亡,艾滋病死亡率高居世界之首。1991年埃塞新政府成立以后,政局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新政府选择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制订了“以农业为先导的工业化发展战略”,人力资源开发被列为优先发展的重点。2001-2005年五年内,在14个领域开展改革和教育培训。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培训项目是国家能力建设长远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埃塞政府促进农业和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1.2埃塞俄比亚集雨利用的重要性
埃塞俄比亚号称非洲的水塔,尼罗河的两大支流之一—青尼罗河就发源于埃塞俄比亚境内的塔纳湖,从全国多年平均降雨等值线图可以看出(图1),全国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雨量均大于300mm,降雨量大于600mm的国土面积约占一半以上。因此,从根本上来说埃塞水资源比较丰富。
埃塞全国分为三个气候区。热带气候区海拔在1830m以下,年平均气温27oC以上,年平均降雨量小于510mm;亚热带气候区,海拔在1830-2440m之间,年平均气温22oC以上,年平均降雨量510-1525mm;海拔2440m以上是温带地区,年平均气温16oC,年平均降雨量1270-1780mm。尽管这些气候区里降雨量比较充足,但目前埃塞俄比亚国家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仍然是干旱威胁。其原因是降雨量虽多,但降雨在年内的分布极不均匀。以美卡萨(Melkassa)雨量站40年的统计资料为例(图2),从10月到来年5月的8个月中,降雨天数只占全年降雨天数的37.3%,降雨量只占全年降雨量的33%,而6月到9月的4个月中,降雨天数占全年降雨天数的62.7%,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7%。可以看出,67%的降雨量发生在4个月内,其余季节降雨稀少。同时,这些为数很少的降雨往往是以暴雨的形式发生,由于埃塞全境以火山灰砂性土为主要表层土壤,保水性差,遇暴雨水土流失严重,再加上旱季气温高,气候干燥,相对湿度小,蒸发力强,使得降雨的保持与利用十分困难。因此,在降雨量相对充足,而降雨时间分布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只有通过雨水资源的集蓄利用才能化解水资源不足的矛盾。近年来埃塞政府选择了集雨利用的农村发展道路,从中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派人学习集雨技术,争取世界各种组织和机构对埃塞集雨发展的支持,从而促进了全国集雨技术的发展,也有力地改善了农村贫困状况。
2.集水技术的发展原则
埃塞俄比亚农村地区,只有3-4%的人口使用清洁安全的饮用水源,其余人口的饮用水都存在卫生问题。由于水源卫生问题造成的疾病威胁是埃塞继干旱之后的第二大发展障碍,最主要的疾病就是疟疾,每年全国因疟疾死亡的人口不少于艾滋病。其次,农村地区在干旱季节的取水由于路途遥远要花费大量的劳动力。由于埃塞的文化传统,家庭取水的责任几乎完全由妇女和女孩承担。据埃塞农业部的统计,在旱季平均每天农村妇女要走10-15km的路程,使用各种各样的容器去取家庭每日所需要的水,平均每个家庭每日消耗43-50升水,人均约9-10升。家庭取水成了农村妇女的重大负担,同时也使许多女童为取水而放弃了上学。更有甚者,旱季取水困难时农民不得不去附近城镇买水。根据调查,在旱季纳泽雷特(Nazareth)镇5km以外的农户常常到镇上买水,每升水的价格为0.01比尔(Birr),约合人民币1分,每吨水约10比尔,合人民币10元。这对于收入水平极低还处于贫困状态的农民来说是一项巨大开支。除花钱以外,为了取水,一个家庭成员,一般是妇女,每天往返20多公里,用25升左右的陶土水罐背水两次,以满足全家人的生活用水。取水容器最主要的是陶土罐,原因是陶土罐当地制造,价格低廉。其次用塑料桶、汽车轮胎内胎、动物皮囊等人背畜驮,部分地方也有用马车拉水。
利用雨水集蓄技术可以大大减少农户用水开支,减轻农村妇女的取水负担,减少因取水导致的女童辍学问题,并可以获得比较清洁的水源。因此,埃塞政府将雨水利用作为农村发展的主要技术手段。国内主要通过其农业部和水资源部组织实施雨水集蓄利用计划,包括人畜饮用水集雨计划和集雨小规模灌溉计划等。在国际上通过各种国际组织和民间团体广泛筹集发展雨水集蓄利用的资金和技术,例如,联合国机构、非政府组织(NGO)等。
埃塞俄比亚的集水利用技术分为两大体系,如图3所示,一是雨水集蓄利用系统,包括各种集雨面直接收集雨水、储存,以供人畜饮用和小规模灌溉;二是结合水土保持措施的径流集蓄利用系统,包括开发利用河道雨洪,通过各种拦截、蓄水等工程设施,将雨洪拦蓄在水库、塘坝内,也可以将河道集中的雨洪通过工程设施在坡面上分散拦蓄在土壤中,发展植物生产。
在发展集水技术中,埃塞俄比亚既重视雨水也重视径流的集蓄。主要指导思想是首先解决农村人、畜饮用水源,其次发展小规模灌溉,第三是集蓄雨水、拦截径流,并储存于土壤中支持作物生产以及林草种植。人畜饮用水集蓄技术重点在于发展适宜的集雨面和蓄水池,这是埃塞近年来在集雨技术发展中的重点,也学习了许多我国甘肃的经验,以农户家庭为基础,农户出劳动力,国际、国家出钱或材料的方式。小规模灌溉主要是在家庭集水设施附近发展小面积的以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为主的灌溉。
- 上一篇:计算机地质模型分析论文
- 下一篇:政府软件产业发展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