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节水改造论文
时间:2022-06-30 11:42:00
导语:灌区节水改造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工程概况
流溪河灌区始建于1958年秋,位于广州市东北面,是广东省的三大灌区之一。灌区工
程由大坳拦河坝、李溪拦河坝和渠系建筑物等组成。大坳拦河闸坝位于流溪河中下游的从化市神岗镇境内,是灌区的主要引水枢纽,设左右干两个进水闸,左干引水流量11.03立方米/秒,右干引水流量22.36立方米/秒。左干渠流经从化市的神岗、太平和广州郊区的钟落潭、竹料、太和、三元里等区,全长47公里,支渠22条,总长91公里,灌溉面积11.8万亩。右干渠流经从花市和花都区,至梨园分水枢纽后,分为右干和花干。其中右总干长29.7公里,支渠14条,长23公里,灌溉面积3.6万亩;右分干渠2条,长34公里,灌溉面积14万亩;花干又分2条,总长47公里,灌溉面积10.6万亩。李溪拦河坝兴建于1966年,拦截大坳拦河坝以下的回归水,补充灌区水量不足。灌区设计总灌溉面积41万亩。经多年投入运行以后的实际调查,实际灌溉面积为32.7万亩。
1992年开始对流溪河灌区工程进行整治。整治工程总投资近1.2亿元,历时5年施工完成。整治后年增加供水2亿立方米。整治工程被水利部授予1996年度优质工程称号。
2.1节水灌溉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
本世纪中叶,我国经济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而广东省提出要在全国率先实现现代化,因此,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逐年递增。流溪河是广州市境内唯一一条完整的中小河流,流量稳定,水质较好。目前,广州市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的60%左右来自流溪河。因此,管好、用好流溪河的水资源对于广州市的工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众所周知,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用水大户,但同时存在着用水效率低,浪费严重的普遍情况。可以预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扩张,工业与农业之间的用水矛盾将日渐突出。要使工农业发展不受水资源短缺的制约,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农业着手,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保护和利用好现有水资源,充分挖掘现有水利设施的潜力,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率。而且,发展节水灌溉可以防止因渠道两侧渗漏和大水漫灌造成的土壤次生盐碱化,还可以减少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过量引水,提供更多的生态用水,保护生态环境,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2.2水费改革是保证水管单位正常运行的必由之路
目前流溪河灌区在水费问题上存在3个问题。一是水费计收不合理,长期以来,灌区的水费是按亩计收的,灌区浇“大锅水”的现象十分严重,导致灌溉用水浪费严重。据统计左右干渠多年平均引水量为5.86亿立方米,按有效灌溉面积32.7万亩计,平均每亩用水量约为1790立方米,比定额每亩800立方米超出二倍多。二是水价严重偏低。现行的水费标准是25元/亩•年,折合按方用水水价仅为0.014元/立方米,所收水费难以维持管理单位的正常运行。三是水费收取困难。根据1993年起实施的《广东省水利工程水费核定、计收和管理办法》规定,农业用水水费由受益县(区)、镇、乡人民政府代为统收统交,代收单位可从实收水费中提取3%~5%的手续费。目前,水费是委托当地的水利或农业部门代收的,收缴不力,截取挪用现象较为严重,有些地区几年来水费分文未交。要使水管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就必须解决这3个问题。
通过水费改革,尽快将农业灌溉用水按成本计收,同时要建立高效的水费计收模式,保证水费是收率达98%以上,从而确保水利工程得到及时的维修和改造,使灌区管理走上良性运行轨道。
2.3节水改造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四个现代化中,农业现代化实现起来难度最大,问题关键是要找准突破口。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要实现农业现代化,水利现代化要走在前头。要以节水改造为锲机,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主要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增加农民收益,提高广大农村人口的生活水平,为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做出贡献。这也就是称节水改造是一项革命性措施的原因之一,也是对南方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也要大力发展节水灌溉的主要原因。
3.节水改造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国家有关水利工作的指示精神为指导,以节水为中心,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建立高效的灌区管理体制与机制为目标,积极稳妥地推进灌区水利现代化建设。
节水改造应遵循以下原则:
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这一原则主要用来指导工程建设。骨干工程与田间工程、灌溉与排涝、工程技术与非工程技术、近期工程与远期工程都要统一规划,在工程优良、完善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灌区信息化系统,实现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在工程实施上,要根据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来实施。由于灌区面积大,各分区的经济、资源、环境不同,因此规划一定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
2紧紧围绕为农民服务这一中心。中央进行的农村机构改革和税费改革,目的都是为了减轻农民负担,节水改造也应服从这一大局。不允许借节水改造搞摊派,也不允许为了完成节水改造任务,建不受农民欢迎的项目。水费要提高,但应该在农民从节水改造中获得收益以后,而不是在工程建成之后。要衡量节水改造工程的好坏,一方面看工程的建设质量,另一方面看能否增加农民收益。能否增加农民收益是衡量工程成败的重要因素。
3重视建立高效的灌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和其他部门相比,大中型国有灌区体制改革明显落后,这也是灌区难以搞活,不能良性运行的原因之一。建立高效的灌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是维护工程正常运行的关键,也是保证工程发挥效益的关键,从一定程度上讲,这比建一项优质工程的难度还大,必须高度重视。
4.节水改造的目标
流溪河灌区已被列入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范围,我们的建设目标是:1完成灌区斗渠以下渠道配套建设的基础;2利用远程控制技术,自动量水技术,计算机网络与通讯技术等新兴技术,建立起灌区现代化的用水信息调度骨干框架,打好灌区水利现代化建设基础;3依托本次节水改造的工程基础,深化灌区管理体制、运行体制改革和水费改革,建立高效统一的灌区管理机制,保证水费足额按时收取,使灌区管理走上良性运行的轨道。
5节水技术选择
农业节水是一项系统工程,可以采取工程、农业、生物等多种措施。在措施选择上,要讲求因地制宜,经济实用,农民欢迎。流溪河灌区目前无明显缺水迹象,因此在节水措施的选择上一定要考虑经济因素,即要考虑农民经济现状,努力提高农村经济效益。
在农村经济较差的地区,主要抓传统工程节水措施和非工程节水措施的推广。传统工程节水措施主要包括渠道防渗、土地平整、大畦改小畦等,非工程节水措施包括灌水制度的改进、作物品种的选择、农业节水技术等。对于水稻区,要大力推广水稻薄、浅、湿、晒控制灌溉和旱育稀植节水栽培技术。
在农村经济较好的地区,主要发展管灌、喷灌、滴灌、微喷灌等先进节水技术,服务于蔬菜、花卉、果树等高效经济作物。先进节水技术虽然投资大,但有较高的用水效率,增产效果明显,代表了农田灌溉方法的发展趋势,在资金许可的条件下应优先发展。
6管理体制改革
应该说,最大的非工程节水措施是抓灌区管理。初步估算,流溪河灌区将水费从按亩计收改为按量计收,仅此一项就可以节水50%以上,这是其他工程措施所无法比拟的。因此,节水改造如不结合管理体制的改革,其效果是要大打折扣的。
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政企分开、统一管理、管养分离、专管与群管相结合。就整个灌区来讲,要建立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SIDD)体制,就水管单位而言,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企业化管理。用水户协会是具有法人地位的自主经营的服务型实体,是水管单位和用水户之间的桥梁,它和水管单位是水的买卖关系,而不是上下级关系。
7水费制度改革
包括两个问题,一个是水价的确定及其形式,一个是水费的计收与管理。农业灌溉供水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水价最高只能按成本计收。按照水价由工程水价、资源水价、环境水价三部分组成的理论,农业水价只包括工程水价。在确定水价时,要考虑目前水价水平,要考虑农民承受能力,不能出现突击提价现象。水价建议采用基本水价加计量水价的形式,这样可以保证水管单位和用水户协会在风调雨顺的年度里正常运行。由于灌区水资源目前并不紧张,因此不建议采用较为复杂的价格形式,如季节(浮动)水价、超额累进加价等。为了避免截流挪用、搭车收费等现象,水费应由水管单位直接收取,对于已组建用水户协会的,则由用水户协会收取。基本水费在每年年初收取,计量水费可按月或按季度收取。对于拒绝缴纳基本水费的用水户,水管单位无向其供水的义务。水费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下,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建立专户,专款专用。
8几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无疑,在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本文提供两个问题,仅在抛砖引玉。其中一个问题的本质是水管单位要不要完全参与市场竞争,另一个问题是核心是灌溉水是不是商品。
8.1水管单位的节水矛盾
灌区进行节水改造和水费改革,除了节约水资源,以水利现代化促进农业现代化之外,还有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使水管单位走上良性运行轨道。但是,对于老灌区而言,灌溉水价短期内还难以按成本计收。因此,灌区越节水,水费收入就越少,水管单位的运行就越困难,依靠财政补贴的程度就越重,这就是水管单位的节水矛盾。这个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节水灌溉推广的积极性,尤其是在水资源较为丰富的灌区表现明显。水管单位往往是节水项目的实施者和工程的管理者,因此,如何解决好这一矛盾,使水管单位真正自觉地进行节水改造,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
8.2不同作物实行不同水价的合理性
农业属国民经济保护产业,农业灌溉供水的水价以成本核算为基础,按成本收取。如果不同的作物实行不同的水价,是否意味着灌溉供水成本还与作物种类(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有关,这显然无法讲通。事实上,区分作物定水价是一种按灌溉收益定价的模式。但是,第一,经济作物虽然取得相对大的收益,然而相应地农户要付出更多劳动(包括脑力劳动),承当更大风险;第二,各种经济作物用水量变化很大,产生的收益也各不相同,因此,灌溉水在经济作物上所产生的效益较为模糊;第三,这一定价模式不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另外,很多水管单位在灌区大力宣传水是商品这一观念,目的是让农户树立用水交费的思想。但是,如果真正将水作为商品看待,那么,农户在购买了水之后,就自然拥有了对水的使用权,也就是说,农户灌溉何种作物与水管单位无关。因此,从水是商品这一角度出发,按作物定水价显得不甚合理。
- 上一篇:水利工程资源分析论文
- 下一篇:水源供水工程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