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湾控导工程分析论文
时间:2022-06-30 09:43:00
导语:山湾控导工程分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概况
钱塘江河口自七格至美女山段的南岸为河变凹岩,习称赭山湾.因位于河口的过渡段,山水和潮流流路不一致,且流量的时间分布相差悬殊,以致主槽摆动频繁,岸滩坍涨不定.历史上,河口过渡段流路曾先后流经龛、赭两山间的南大门,禅机、河庄两山之间的中小门和河庄山与海宁海塘之间的北大门的变迁,史称“三门变迁”.
为了除害兴利,清康熙末期便开始开挖中小门引河,希图引导主流由中小门进出,以免危害两岸;雍正期间,更拟订了开挖中小门引河,筑尖、塌两山之间石坝和北岸改建石塘三项措施并进的治理河口计划.此后,民国期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均曾几度拟定治理河口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随江道形势变化而一再修改.至2000年封堵九上顺坝围堤和建成标准塘,赭山湾整治工程已大体上完成.
主要建筑物有:美女山坝,于1964年建成,坝长1050m.其中自0+972m处起向上游折转90°,成与水流方向平行的顺坝,整条坝实际上是勾头丁坝.
九号坝,于1966年基本建成,坝长3100m.
一号坝,于1964年开始抛筑,1966年建成,坝长1700m.
七下右顺坝,于1960年开始抛筑坝根护岸块石,1961年开始抛筑坝身,1965年建成,坝长1750m.
1966年,从美女山坝坝身0+550m处至九号坝坝身2+750m处筑围堤,长4721m,围涂1500hm2.围堤外设盘头4座,并外各接短丁坝,间距900m,以挑溜护脚,当年完工.
1966年~1968年,自赭山湾一号坝上游769m至该坝下游1443m,沿设计堤线在滩地上预堆块石;又自赭山湾九号坝开始向上游沿设计堤线也在滩地上预堆块石,堆石体长1447m.至1970年下半年,堆石体内侧和外侧数百半滩面已淤涨到可围高程,遂于是年冬至次年春,紧贴堆石体内侧筑围堤长5159m,围涂1266.7hm2,并于1977年完成块石护坡和抛石护脚.又在赭山湾一号坝上游围堤外抛筑短丁坝两座,一号坝至九号坝间围堤外抛筑短丁坝4座,长分别在240~250m.
1976年开始抛筑东风角至九号坝坝头间顺坝(简称九上顺坝),全长6423m,至1988年,实抛筑6403m,其中从九号坝向上游伸展的1615m和自东风角向下游伸长的1580m为高坝.至此,主槽已控制在规划河道线内,江槽基本上趋于稳定,通航条件明显改善,顺坝坝囊内733.3hm2滩涂已围340hm2.2000年完成顺坝堵口.
九上顺坝合拢封闭后,赭山湾河势虽已得到基本控制,但新岸线堤前紧邻冲刷槽.由淤涨、落潮流走向分歧和强度变化等因素,导致凹岸顶冲点和冲刷槽在弯顶附近上、下移动.有时可向上延伸到东风角,有时也可向下延伸至仓前白虎山,九号坝至美女山坝和美女山坝至乌龟山岸段经常处于深槽逼岸状态.塘前河床最大冲深至-5~-8m高程(吴淞基面,下同).以致可能出现塘前滩地刷低而使塘身失稳的局面.目前,南岸标准塘虽已建成,但受自然和技术条件制约,标准塘的底脚防冲只能做到0m高程.为此,在标准塘设计时,便以增加河道控制建筑物为前提.故拟在加固1#~4#盘头前的丁坝和美女山坝外,在此河段南岸增建若干建筑物.定床模型试验表明:在百年一遇的洪水时,这些建筑物会抬高七堡(0.19m)、顺坝中(0.24m)、顺坝头(0.28m)和九号坝下(0.24m)的洪水位;但降低美女山坝上(-0.09m)和仓前(-0.06m)的洪水位.并减小九号坝以上河段的流速0.11~0.62m/s;九号坝以下河段则南岸流速减小,而江中和近北岸流速增加.这是二坝四盘头挑流作用的结果.对潮水而言,七堡、顺坝中和九号坝下的低潮位稍有抬升,依次为0.03、0.05和0.03m,而高潮位则有所降低;顺坝头-0.03m,九号坝下-0.06m,美女山坝下-0.07m.从而减小南岸的潮差,潮动力也随之减弱.诸建筑头部的涨潮平均流速和最大流速会分别增大0.03~0.18m/s和0.13~0.64m/s;江中涨潮的平均流速和最大流速分别增大0.10~0.33m/s和0.17~0.26m/s.落潮时,则弯顶平均流速减小0.12~0.39m/s,最大流速减小0.12~0.44m/s;而美女山坝坝头和该处江中平均流速和最大流速分别增大0.16~0.26m/s和0.12~0.51m/s.
更重要的是,塘前河床50年一遇冲刷深可以从-9.9m减少为0.7m,百年一遇冲刷深从-10.2m减为-0.8m.
由此可见,由于这些建筑物的挑流作用,对保护南岸海塘起着重要作用.但它们的头部都要经受高流速冲刷,故应予加强.
3整治方案的比较与研究
用定床实物模型研究了南岸新添整治建筑物布置方案见表1.
3.1新添建筑物布置方案
3.1.1对沿程百年一遇洪水位的影响
三种方案均以抬高顺坝头的洪水位最为明显,依次为0.57m、0.62m和0.51m;并向上、下游逐渐减小.对九号坝下和美女山坝上的作用差别甚小;对顺坝中和美女山坝下的影响则随建筑物加多而增大,但抬升不多,方案Ⅲ也仅分别抬高0.13m和0.09m,对仓前站则均有降低洪水位的作用,且随建筑物增多而更加明显,但数量不大,依次降低0.02m、0.05m和0.09m.
3.1.2对沿程高、低潮位的影响
三个方案对沿程各站高、低潮位的影响差别不大.且只有九号坝下的高潮位略有抬升(0.05~0.06m),低潮位略有降低(0~0.03m),从而潮差略有增大(0.05~0.09m)外,顺坝中和仓前两站高潮位不变,而低潮位略有升高(0.02~0.06m),从而潮差略有减小;顺坝头高潮位均有降低而低潮位略有抬高,从而潮差减小0.24~0.07m;美女山坝上和下两站则高、低潮位均有降低,潮差则美女山坝上几乎不变,美女山坝下减小约0.05~0.10m.
3.1.3对洪水流速的影响
三种方案均能使1#盘头以上河段(包括弯顶断面)的洪水主流趋向北摆;弯顶以下洪水主流折向2#~4#盘头;4#盘头以下,洪水主流又趋向北摆.此现象以方案Ⅲ最明显,方案Ⅱ和方案Ⅰ依次减弱.
3.1.4对潮流速的影响
各方案对潮流速的影响较为复杂.兹分述如下:
(1)东风角下游2750m处,塘脚(2#测点)涨、落潮流速均有下降,且以方案Ⅲ涨潮流速降低最多,平均流速降低0.07m/s,最大流速降低0.18m/s.该断面河中心(3#测点)则涨潮流速增大0.01~0.05m/s,落潮流速降低0.01~0.07m/s.
(2)整治建筑物前缘(5#、17#和6#测点)的局部流速,随建筑物增加而呈涨、落潮流速均增加的趋势.且来流方向的排斥掩护作用较明显.
(3)1#盘头前(7#测点)涨潮平均流速增大0.05~0.10m/s,最大流速增加0.16~0.18m/s;落潮流速减少0.02~0.06m/s.各方案相差不大.该断面中流(8#测点)涨、落潮流速略有增大,各方案也相差不大.
(4)2#盘关前(10#测点)涨、落潮流速均有降低,涨潮最大流速降低0.04~0.07m/s;落潮平均流速降低0.04~0.08m/s,最大流速降低0.12~0.16m/s.有随建筑物增加而降低加大趋势.
(5)3#盘头前(11#测点),Ⅲ号方案涨潮流速略有降低,另两方案无影响;落潮平均流速增大0.08~0.09m/s,最大流速增大0.19~0.25m/s.各方案相差不大.
(6)4#盘头前(12#测点)涨、落潮流速均有降低.以涨潮最大流速最明显,为0.08~0.12m/s,有随建筑物加多而降低较多的趋势,其余则仅略有降低.河中心(14#测点)则涨潮流速增加较明显,平均流速增大0.07~0.14m/s,最大流速增大0.14~0.45m/s,有随建筑物加多而增大较多的趋势.落潮平均流速略有增大,各方案相同;最大流速以方案Ⅲ增大0.19m/s,另两方案均增大0.05m/s.近北岸(15#测点)则涨、落潮流速都以Ⅲ号方案增大较多,分别为0.11~0.14m/s和0.06~0.08m/s,另两方案相同,仅略有增加.
(7)美女山坝前(16#测点)涨潮平均流速减小0.08~0.20m/s,落潮平均流速减小0.03~0.06m/s,涨潮最大流速减小0.13~0.29m/s.落潮最大流速减少0.05~0.12m/s.
(8)美女山坝下游断面(18#、19#、20#测点),涨潮以江中(19#测点)增大最多,平均流速增大0.16~0.37m/s,且以方案Ⅲ为甚;落潮则以南岸(18#测点)增加最多,平均流速增大0.07~0.10m/s,随建筑物俱增,最大流速增大0.21~0.22m/s,各方案相差甚微.北岸(20#测点)则以涨潮流速增加较多,平均流速增加0.09~0.15m/s,最大流速增加0.19~0.21m/s,均随建筑物增加而甚.
(9)美女山坝上、下游两断面,江中(14#、19#测点)和北岸(15#、20#测点)均以下游涨潮流速增加较多,落潮则以上游最大流速增加较多.这表明美女山坝和7#丁坝的挑流作用.
从总体上看,方案Ⅲ除在1#盘头至美女山坝间会引起涨潮流速增大3%左右外,其余坝段的涨、落潮流速均有所减小,其幅度在10%至2%不等.但沿北岸的流速却会增大5%至10%.为了减少这种不利影响,新添的盘头或丁坝,平面尺度不宜过大.
另据实测地形图用经验频率分析,并参考一维动床数值模型,预测南岸塘前河床高程结果表明,建筑物对塘前河床防冲作用异常明显.详见下表.
综上所述,美女山坝至乌龟山是涨潮流顶冲的岸段,原建有7#和8#两座丁坝,均已被冲毁,以致涨潮流直冲塘岸,深槽逼临塘前,危及塘身,并加重美女山坝的御潮负担.据1970~1988年实测江道地形图分析和一维动床数值模拟预测,在无此两坝的情况下,塘前50m以内河床50年一遇可刷深达-5.0m,百年一遇深达-5.3m;若恢复两坝,则可分别减为-0.59m和-0.80m.可见,此两坝不仅可以减轻美女山坝御潮负担,更是保护此段海塘所必不可少.又据现场涌潮观测,从乌龟山到美女山坝,涌潮逐渐增强,原7#坝处比原8#坝处强得多.故应以原7#坝处为主,8#坝处为辅.为此,拟于两坝原址偏下游50m,即在6+320和7+030两处分别建筑200m长的7#丁坝和100m长的8#丁坝.
自九号坝往上游2km范围内,河道处于弯道顶部.由于九上顺坝于2000年才封闭,尚未在塘前兴建防护建筑物.
试验表明,倘使在九号坝处兴建一座盘头(方案Ⅰ),九上顺坝中段塘前最大涨潮流速可减小10%,但百年一遇洪水流速都有所增大;若在其上游增建一座盘头(方案Ⅱ),则同一测点的洪水和涨潮最大流速均可减小10%左右,而对岸下沙塘前流速将增大7%;若在第二座盘头上游再增建第三座盘头(方案Ⅲ),则同一测点处的最大涨潮流速将减小18%,洪水流速也减小3%~16%.实测江道地形分析和一维动床数值模拟预测表明,塘前50m范围内河床刷低深度可大为减小(见表6);但对岸塘前洪水流速将增大16%.据此,宜在以九号坝为起点的0+050、-1-100和-2-200三处各建一座盘头,依次命名为9#、8#和7#盘头.盘头圆弧半径均为80m,外各接30m长的丁坝,共伸出塘外110m.
3.2新添建筑物的结构形式
3.2.1乌龟山至美女山坝间的7#和8#丁坝
为免两丁坝再次被毁,经试验改进结构型式,坝根30m范围内采用八字脚,并用小沉井防冲;30m以外坝身,均用不同长度的灌注桩和板桩相间保护坝脚.坝根高程6.0m,坝头高程5.0m.这种结构的造价虽比传统丁坝高出近80%,但它运行可靠,维修费用低;又因它们关系到赭山湾整治成效安稳,故决定采用这种结构.
3.2.27#~9#盘头
采用传统的结构形式.
3.2.3美女山坝加固
该坝是抛石圬工面结构.1991和1992年曾两次冲成缺口,1996和1997年,坝身上游又大幅度淘空,多次抢险,坝身沿线也修补较多,防冲能力参差不齐.故应予全面加固.在勾头段外侧和丁坝段上游侧用拉锚式小沉井防冲结构,沉井底高程为0.0~1.0m,上设钢筋砼护坦宽6.0m;两坝段的另一侧则建砼直墙,高1.6~3.1m,以固定护坡脚趾和减少丁坝段坝基进潮水量.丁坝段两侧则拆除原有坡面,另建筑砼护面,厚40cm.勾头段坝头用环梁挂桩防冲结构,环梁是半圆形,直径16m,环梁后趾伸入钢筋砼护坦锚块,计长20m,环梁周边放置钢筋笼装石和抛石护脚.
3.2.41#~4#盘头前丁坝加固
这4座盘头本身已相对稳固,无需加固.但前面的丁坝则年年抢险,应提高防冲能力.拟用4m高的沉井,底高程为0m,顶部建砼护坦宽8.2m,顶高程为5.6m.沉井处安放砼四面体,单块重4t,水平布置5排.
3.2.5局部海塘塘脚加固
在九号坝下游堤长500m用4.5m高的沉井加固,沉井底高程0.5m,上建C25钢筋砼护坦,厚40cm,宽8.20m,于原外坡贴面建C25混凝土,厚25cm,沿井外侧抛块石混合料.
美女山坝下游660m脚塘已有小沉井的底高程偏高,应在沉井外安放不锈钢丝网兜袋石护脚.
4结语
(1)塘前挑流建筑物对保护塘前河床具有明显作用;
(2)按推荐方法加固现有塘前挑流建筑物,可以避免或减轻潮流冲刷破坏;
(3)塘前没有挑流建筑物的段落,应补充新添.新添建筑物的布置以方案Ⅲ为佳,既可较好地调整塘前流场,又可以将塘前河床冲刷高程控制在-0.75~-1.7m(1%)或-0.54~-1.7m(2%)以内;
(4)经过新添建筑物和加固现有工程,赭山湾河势可基本得到控制;
(5)本文提供的成果已为当局采纳.
参考文献:
[1]李光炳.赭山湾整治的回顾[J],河口与海岸工程,1991,(1).
[2]陈希海.钱塘江南岸赭山湾河势控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R],2001.
- 上一篇:清淤工程河岸滑坡分析论文
- 下一篇:大坝帷幕灌浆应用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