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流域治水分析论文

时间:2022-06-29 06:02:00

导语:河流流域治水分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河流流域治水分析论文

近年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在水利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流域各级水利部门的共同努力,流域水利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流域防洪除涝工程体系得到逐步完善,标准得到逐步提高,成功抗御了1999年太湖流域特大洪水;流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得到加强,流域水资源保护实行水量、水质同步监测;同时利用水利工程体系实施流域水资源调度和汛期流域雨洪资源的综合利用。

但是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流域水利所面临的任务更加繁重,特别是流域水质型缺水和水环境恶化已经成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结合流域新情况,必须探索流域治水新思路。

针对流域水利新时期所面临的形势任务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要求,太湖流域管理局在认真学习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按照水利部党组新时期治水思路,提出在流域开展“引江济太”调水试验。通过现有工程体系调引长江水入太湖和流域河网,加快流域水体流动,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以缓解流域水污染恶化的趋势,改善流域水环境,实现流域水资源科学调度、合理配置,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实施“引江济太”落实新时期治水思路

江总书记在2001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指出:“‘十五’计划建议把加强人口和资源管理、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列为必须着重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全党和全国上下都要深刻认识和坚决贯彻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大政方针,努力抓好落实”;江总书记在建党八十周年讲话中再次指出“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生活环境,改善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江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明了我国流域水资源管理方向。

水利部党组在认真总结治水经验、深入分析宏观形势的基础上,提出要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太湖流域的实际情况,汪恕诚部长明确指示太湖治理要把防治水污染作为治水的核心问题,以防治水污染带动太湖流域的其它各项水利工作。

为贯彻落实水利部党组新时期治水思路和水利部领导对太湖流域工作的要求,探索流域新时期治水思路,太湖流域管理局认真分析了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流域水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提出以加强流域水资源管理与保护为重点的“十五”水利发展目标。确定以实施“引江济太”改善太湖流域水环境、缓解流域水质型缺水矛盾作为流域工作的核心任务。

二、实施“引江济太”适应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太湖流域经济社会取得了高度发展,流域凭借占全国0.4%的国土面积和占全国2.8%的人口,却创造了占全国的11.8%国内生产总值;且近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速度均保持在10%以上。但由于流域水质型缺水和水污染的不断加剧,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已受到严重制约。

目前,流域内年用水量远远超过本流域水资源总量,并且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现流域一般工业和生活污水年排放量已达49亿多立米,致使全流域河网湖泊水污染严重,流域骨干河道水体污染严重超Ⅲ类水质的河道水体已达75%以上。

太湖水质监测评价表明,目前太湖水体有机污染指数高锰酸盐(CODMn)逐年上升,太湖富营养化的主要指标总磷(TP)与总氮(TN)的含量,远未达到国家确定的2000年规划目标要求,太湖富营养化水域面积在80%以上。

流域河网湖泊污染已成为当前影响水资源供给的主要问题,大部分河网湖泊已经不符合地表饮用水源地水质标准。同时水污染的加剧,流域水环境的恶化,使流域水质型缺水的矛盾日趋突出。

因此,从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要求来看,利用流域水利工程体系开展“引江济太”调水实验,一方面可以解决流域水质型缺水的矛盾;另一方面可以缓解流域水环境恶化趋势,并最终达到改善流域水环境的目的,保障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实施“引江济太”实现流域水利工程体系综合效益

1991年太湖流域大水后,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流域水利建设,国务院专门召开治理太湖工作会议,作出了治理太湖的决定。经过十年治太工程建设,流域水利工程体系逐步完善,太浦河、望虞河工程已经完成,杭嘉湖南排和环湖大堤工程已进入竣工准备阶段;拦路港、红旗塘、杭嘉湖北排、黄浦江上游干流防洪工程等四项边界工程也已开工;东西苕溪防洪、湖西引排、武澄锡引排等三项地区性骨干工程建设进度明显加快,太湖流域现已初步形成由环湖大堤、环湖各口门水利枢纽、流域重要河道及水利枢纽组成的太湖流域水资源调蓄工程体系,上述工程体系的形成,为太湖流域防洪除涝和水资源利用、保护、配置及调度创造了条件。

由于太湖流域滨临长江和钱塘江,长江常年平均过境水量为9000多亿立方米,因此充分利用流域水利工程体系,特别是与长江直接相通的流域重要河道望虞河,通过水资源优化调度,引长江优质水入太湖和流域河网,改善流域水环境,解决太湖水质型缺水,是可行和必要的。

九十年代以来,太湖流域管理局和各省市在做好流域防洪调度工作的同时,针对流域水资源状况,为努力实现流域水利工程体系综合效益,积极探索流域水资源合理调度。

1997年由于流域降雨偏少,太湖流域管理局组织实施流域水资源合理调度,利用常熟水利枢纽调引长江水2.97亿立方米,改善了望虞河水质,缓解了望虞河沿岸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

2000年汛期太湖流域干旱少雨,在水利部和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的正确领导下,太湖流域管理局组织实施了《望虞河引水应急方案》。通过望虞河引长江水4.6亿立方米,其中引长江水入太湖2.22亿立方米,太湖贡湖湾水体水质从引水前的劣于V类水资源合理调度。改善为引水后的Ⅲ类。同时,由太湖向黄浦江增加供水0.73亿立方米。

2000年实施的《望虞河引水应急方案》,首次实现了望虞河建成以来引长江水入太湖,发挥了治太工程的综合效益,为流域科学调度,合理配置水资源,缓解太湖流域水质型缺水矛盾,改善太湖和流域水环境,引长江水入太湖2.22亿立方米境积累了有益的经验。通过流域水资源调度支持了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实施“引江济太”促进流域水利可持续发展

实施“引江济太”的目标就是充分利用现有流域水利工程体系调引长江水入太湖和流域河网,通过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及优化调度向流域环湖地区和流域下游地区供水;同时加快流域水体流动,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缓解流域水质型缺水矛盾,遏制流域水环境恶化趋势。

太湖流域受自然地理影响,流域地势周边高,中间低,流域湖泊河网密布,水流运动十分复杂,流域洪涝压力大。在这样的流域内实施“引江济太”将涉及到流域内各地区、各部门,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通过“引江济太”调水试验,研究流域水资源预测预报模型,研制引水演进数字化模型,研究潮位变化对“引江济太”水资源调度的影响,研究流域引水与区域排水的关系,研究望虞河常年引水对改善太湖水体水质的效果和引水泥沙对望虞河、太湖的影响等,以建立完善的科研体系。

目前“引江济太”调水试验仅通过流域重要河道望虞河引水,其引江能力有限。而要真正解决流域水质型缺水,改善流域水环境,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地相处,必须未雨绸缪,研究扩大“引江济太”工程规模和引江能力,完善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工程体系。

为了充分发挥“引江济太”调水效益,必须建设以流域水资源实时监控与调度管理为重点流域管理体系,以水利信息化促进流域水利现代化。

通过流域“引江济太”调水试验,探讨流域水权、水价、水市场的运行机制,努力实践以市场机制实现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规范流域水秩序,强化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保护,努力实现流域水利可持续发展。

今年9月,副总理主持召开了太湖水污染防治第三次工作会议,在会上他强调指出,水利部门要采取积极的措施,通过引江济太,实施生态调水工程,“以动治静,以清释污,以丰补枯,改善水质”,近期目标是调引10亿立方米长江水入太湖。国务院批复的《太湖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也将“引江济太”作为流域生态恢复的措施之一。

近期“引江济太”调水主要利用现有水利工程,对流域水资源实施科学调度,计划每年引长江水10-15亿m3入太湖,同时开展河网引清调度,利用雨洪资源与引江资源,改善太湖及地区水环境。远期在水污染防治取得进一步成效的基础上,将望虞河、太浦河等建成“清水走廊”生态河道,做好河道泥沙和太湖底泥清淤,开辟新的引江河道,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太湖流域山清水秀的目标。

今年以来,在水利部领导下,太湖流域管理局通过望虞河、太浦河的联合调度运用,已调引长江水7.6亿立米,其中经望亭水利枢纽入太湖1亿立米;太浦河向流域下游地区供水7.4亿立米。据2001年水质监测,太湖贡湖湖区水质已有较大改善,“引江济太”初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