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利工程管护经验分析
时间:2022-11-22 10:05:20
导语:农村水利工程管护经验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近年来,高唐县以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为契机,尝试建设农民用水户协会,参与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运行,初步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小农水项目建设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唐县;农田水利;用水户协会
高唐县耕地面积6.27万hm2,其中有效灌溉面积5.08万hm2。地表水资源比较缺乏,总量仅为1.036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400m3。县内有徒骇河、马颊河穿境而过,有位山引黄一干渠、二干渠纵贯全县,引用客水资源条件相对较好,年平均引水量在1亿m3左右。近年来,高唐县转变治水思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增加水利投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展开,水利改革向纵深推进,水利事业全面快速发展,有力地保障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高唐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
近年来,高唐县共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1.05亿元,其中争取上级无偿项目资金2.57亿元,实施完成了四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1)建设完成南水北调续建配套建设工程。工程静态总投资为83207.22万元,于2015年底全面开工建设,2016年底太平水库主体工程完工,并顺利通过市级蓄水验收,共引蓄长江水500万m3。2)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全力助推现代农业发展。先后实施了小农水重点县、农田水利项目、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田间工程建设项目等七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总投入资金1.35亿元,其中中央和省、市无偿资金1.17亿元,共建设机井射频卡控制低压管道高效节水灌溉工程0.79万hm2,涉及全县11个镇(街)的134个自然村。3)实施现代水网灌排体系建设,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水利支撑。按照引得进、蓄得住、排得出、可调和、保生态的要求,依托徒马两河和一、二干渠为骨干,以现有骨干河道为分支,以连通工程为重点,逐步实现“河河相连、库河相联、库库相通”,加快构筑高唐县水资源保障、防洪安全及水生态安全“三网合一”的现代水网。一是实施完成了七里河治理工程,总投资2369万元,共规划治理河道清淤9.77km,修复堤防19.54km,管理道路9.77km,建筑物29座。二是实施完成了沙河沟治理工程,总投资2806万元,共治理河道清淤17.09km,修复堤防18.04km,管理道路17.09km,建筑物62座。三是实施完成了一、二干渠衬砌工程,总投入资金1487万元,衬砌河道26.73km,改、新建及维修建筑物14座,改造小型建筑物19座。四是按照“旱能浇、涝能排”的标准实施除涝减灾治理工程,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对全县范围内县、镇、村三级水毁工程进行分批分期实施治理,共清淤扩挖沟渠204条,总长度476.87km,改建维修桥涵等建筑物91座,总除涝面积3.74万hm2。总投资3420.17万元,进一步恢复和完善了全县排涝工程体系,解决了全县农田排涝问题,实现了“大雨不成灾、小雨不减产、超标准降雨早排出”的预期目的。同时,积极探索发展农村水利的新机制、新办法,把发展农村水利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工作来抓,逐步从传统水利向发展现代水利迈进,进一步完善高唐水系构架,增大生态用水的比重,突出民心工程的亮点。着重将工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平原水库建设、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作为高唐新水利的中心工作。高唐县新的水利框架初现倪端,防洪减灾保障体系、城乡供水用水保障体系、经济用水保障体系和生态环境用水保障体系这四大体系基本构建完成,为高唐经济的再次腾飞插上了坚实的水利臂膀。
2工程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极端天气灾害增加,特别是特大涝灾和罕见旱灾导致农业损失异常严重。尽管近几年中央和省、市在农田水利项目建设方面做了较大投入,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仍有一大部分建设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水利工程超期服役、带“病”运行,农业生产灌溉保障能力仍然不足。2)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一家一户农业种植结构模式,不适应大规模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特别是高效节水工程建设的需要,地块分散、土地不能集中使用已成为制约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特别是高效节水工程的“瓶颈”,土地流转是解决新技术推广应用和发展高效优质农业种植的唯一有效解决途径。3)重建轻管现象依然存在。由于农田水利工程建成后管理跟不上,维护不及时,致使部分水利设施受损严重,有的甚至废弃闲置,浪费了大量钱财,引起群众不满。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一些现行的管理措施得不到落实,没有形成规范高效的运行管理体制;另外,少数农民只图自己方便,缺乏责任心,在耕种过程中随意性大,致使河道淤积、机井填埋、井房破损、输水管道暴露,极大缩短了农田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
3积极推进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
近年来,高唐县积极尝试多种方式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特别是在农用机井建设方面,采取群众个体投资、股份制合资和群众投资政府补助三种方式。鼓励群众投工投劳进行机井建设,按照“以井保丰、引河补源”的路子,保障贫水区和高亢地区农业灌溉用水,降低引黄水源分布不均衡和季节性差异较大对农业生产灌溉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农业丰产丰收的水利基础保障能力。同时,结合小农水重点县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大胆尝试,全面推行“三位一体”管理模式,积极做好小农水工程与用水管理体制改革相结合的文章,按照政府指导、自愿组建、民主管理、积极稳妥、注重实效、合作互助、互惠互利的原则,培育规范的农民用水户协会,依靠农民互助合作的力量,在政府引导下管理直接受益的农村水利工程设施,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在小农水工程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中,特别注重农民用水户协会的重要作用,按照参与设计、监督建设、负责管理的思路,积极引导受益农户代表参与到工程设计、施工放线和管理等基础性工作上来,并以此为基础,挑选有能力、懂技术、积极热心的农民群众,鼓励他们参与用水户协会的筹建管理工作,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工程建设竣工后,及时向用水户协会进行产权移交。农民用水户协会成功组建和运行一年来,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
4推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及建议
坚持综合施策、两手发力、供需统筹的原则,突出政府调节作用和市场机制两手协同发力,创新农业用水管理方式,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2017年,在人和办事处、尹集镇先行试点改革,逐步完善农田灌溉工程和计量体系,建立农业初始水权制度,保障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最终达到建立起合理反映农业供水成本,有利于节水和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实现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常态化。立足农业经营方式的新变化,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建立明确的水利管理主体势在必行。为此,一要多方筹集资金,为田间小农水工程的维护和运行提供工程保障;二要突出农民用水户协会在田间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加强管理人员培训,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创新灌溉管理机制,全力降低灌溉成本,增加工程使用寿命,充分发挥工程效益;三要加大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引导群众种植高附加值作物,并鼓励农民土地流转,逐步实现规模经营、集约化生产。
作者:刘长花 徐 震 单位:高唐县水务局
- 上一篇:水利工程档案管理水平路径研究
- 下一篇:交通绩效审计思路和方法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