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对路基的危害及整治
时间:2022-08-09 11:23:00
导语:地下水对路基的危害及整治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对地下水的防治:防治地下水,首先要在查清楚地下水的来源和位置上下功夫,如果地下水是公路两旁渗透引起的,应采用路田分家,加深公路两侧的边沟或砌石边沟。在每年的春季,农田用水前,将农田两侧的边沟加深就可以解决。
如果是潜流,就应该采取加设盲沟或渗沟,以降低地下水位。
地下水造成最严重的病害是翻浆,对翻浆地段不宜直接抛填碎石等,因为这些材料空隙较大,重量也大,填后在行车的作用下,泥浆上留,石料下沉,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若材料方便可以采用换填土法,将原土进行挖除、换填砂砾级配土并加以夯实,然后再铺筑路面。
在路肩两侧每隔一定距离交错设置盲沟,把路基中上升的地下水排到路基以外的边沟内,做盲沟一定要用渗水性良好的材料做填充(如碎石、砾石、粗砂),其施工方法是下层碎砾石做填充料,二层用粗砂,再用草皮反铺掩盖,最后做路肩,防止泥土渗入,使其失去导流作用。
由于我区属于北方高寒地区,冰冻期较长,在春天融化解冻时,常见路面呈现不均匀的起伏,以及潮湿的斑点,裂缝等,使路基局部失去承载能力,经过行车反复作用,发生下沉、弹簧、冒浆,即翻浆阶段。
秋季地下水上升,在路基土上层凝聚,到冬季寒冷时,路基土自上而下冻结,由于水的特性,地下水分由于受到毛细作用和温度的影响,逐渐自下而上的移动并聚积使路基土上层的温度超过冰冻前的温度,由于冻结地区内进入额外的水造成此处体积增大,并将上层土壤向上挤压造成不均匀的变形,甚至裂缝,此时路基强度不但未降低,反而提高,这是第一阶段。
到了春融时节,气温上升,路基冻土开始解冻,土基饮食大量液态水,因路面传热较快,路面下冻土层首先融化,但因路面层的覆盖而蒸发不掉,其下部又尚未解冻,两侧路肩的土层,化冻较缓慢,不能排除,故使路基土层中湿度加大,承载力降低,再加之行车作用的挤压,路面变形破坏,挤出泥浆,这是翻浆阶段。
此外,路基、路面强度较低,交通量大,也可产生翻浆。
防治翻浆的措施细分有许多种,其目的均是保持路基的适当干燥,不失水温稳定性。
①提高路基:这是大中修、路网中常用到的方法,使地下水与路基中层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减少地下毛细水的上升,造成路基含水量过大而失去稳定性。
②更换土壤,这是小修保养中常用的方法,将路基上层40~60cm的土挖除,换填砂性土、碎(砾)石等透水性良好的材料,以降低地下毛细水的上升高度,为避免路基土中水饱和可采用加强排水性能,减少冬季冻胀作用,换填土时一定要进行夯实。然后重铺路面。
③设置透水性隔离层:在地下水位以上,土基50~80cm深度处,用粗集料(碎石、砾石或粗砂)铺筑,厚度约10~20cm,分别自路中心向两侧做成3%的横坡。为避免泥土堵塞,隔离层的上下两面各铺1~2cm厚的苔藓、泥炭、草皮或者土工布等其它透水性材料防淤层。连接路基边坡部位应铺大块片石防止碎落。隔离层上部与路基边缘之间高差不小于50cm,底部高出边沟20~30cm。
④设置不透水隔离层:隔断地下水上升。a用沥青含量8%~10%沥青土或6%~8%沥青砂,厚度2.5~3cm。b沥青直接喷洒。c用油毛毡或不宜老化的特制塑料薄膜。
⑤设置隔温层:以减少冰冻层的深度。用隔温材料(泥炭、炉渣、碎砖)等,直接铺在路面下,厚度一般不小于15cm,宽度每边宽出路面边缘30~50cm。
⑥设地面及地下排水设施:设置盲沟、渗沟等,截断地下水潜流,使路基保持干燥。
- 上一篇:水利建设对环境危害透析
- 下一篇:重大交通事故整改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