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建设对环境危害透析

时间:2022-08-09 11:20:00

导语:水利建设对环境危害透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水利建设对环境危害透析

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人口剧增,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逐步提高,从数量上看,地球上水的蕴藏是极其丰富的,地球表面有70%被水覆盖着,但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及其不均匀,从而给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减轻、避免水害提出了难题。为了有效地控制和利用水资源,达到径流调节,兴利除害目的,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兴建水利工程就是其中主要手段之一。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不仅为国民经济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且为改善人们生存、工作、生活条件提供了有利环境,但是,同时应当看到,大规模的水利建设也给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一些地区水资源短缺和污染加重,水资源危机正在日益迫近,森林减少、土壤退化、土地沙化、自然灾害加剧等等,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面临着恶化的趋势。

1水利工程对环境危害的主要表现

1.1水库工程对环境的利与弊在流域上某一河段修建能控制一定流域面积的水库枢纽工程,可以提高上游水位,增加蓄水量,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矛盾,起到防洪、发电、灌溉、供水、养殖、航运、旅游等目的,这些都是有利方面,但是,对环境也有不利的一面。

1.1.1修建水库时,要造成规划库区内的人口迁移、安置;土地(往往是肥沃的土地)、文物、古迹、矿藏及其他设施的淹没,工矿、企业的改建,道路交通、电力通讯设施的改建重建等,有学者曾做过统计,上述各项投资和约占水库枢纽工程总投资的1/3甚至1/2。

1.1.2水库建成后,大坝蓄水增加了水体的表面面积,在炎热的气候条件下,大量的水被蒸发掉,增加了水资源的损失,这种损失是非常严重的。据统计,北方地区整个水库的总库容超过1300亿m3,每年蒸发水的损失达到200亿m3,这200亿m3比北方地区的缺水总和还多。

1.1.3水库建成后的管理运行中,由于上游蓄水抬高水位,过水断面增大,水流速度减少,挟沙能力降低,因而大量的泥沙将淤积在水库中,这将使水库的有效使用库容减少,防洪标准降低,直接影响到水库的使用年限。尤以多泥沙河流上的水库工程受影响最大。

1.1.4水库建成后的管理运行中,由于长时间的高水位,大蓄水量,会使库区地壳结构的地应力发生变化,为诱发地震创造条件。引起水库大坝及库区周围塌岸、渗漏等方面的地质问题。

1.1.5水库建成后,对局部地区的小气候,如降雨、气温等带来一定的变化;对动植物的生长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会造成水库周围的生态环境出现一系列的变化,对水库内的水体的水质、水温变化及水生藻类的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水库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由于水库中的水体水流缓慢,工业企业生产污水及城市生活污水(如使用磷洗涤剂所形成的日常生活中各种洗涤用水,农村灌溉排水中的化肥、农药)及雨后径流含有大量的含氮、磷有机物,将导致水生生物(主要是各种藻类)大量繁殖和水体中的溶解氧急剧降低,使水体中处于严重缺氧状态,造成鱼类大量死亡,出现腐臭的恶劣气味,致使水库水质严重恶化。

1.1.6水库的大坝隔断了天然河道中的河道通航、木材放流、鱼类洄游等自然平衡状态,打破了原有水系内的生物(尤其是珍奇动物)生活环境,使食物链遭到破坏,可能导致濒危珍稀动物植物灭种,如三峡库区的猿猴。据专家预测,到三峡大坝建成后会有相当数量猿猴流离失所,再也没有“两岸猴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胜景了。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修建过船、过木、过鱼的建筑物,而这些建筑物的修建,不但耗资较大、技术要求较高,而且还会对大坝的安全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1.1.7水库建成后对下游环境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①由于水库蓄水沉沙,下泄清水,改变了天然河道中的水沙条件,如果水库向下游放水,将增加水流的冲刷能力,使沿河建筑物失去稳定和原有的平衡状态,对供水、水情及道路、桥梁产生不利影响。

②流域的中下游河道附近往往是工农业集中、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生产、生活废水排放较多,因而在水库下游形成的污染源由于得不到稀释、溶解,容易产生严重环境污染。

③由于水库的坝高及泄洪建筑物是按照一定的设计洪水(设计标准)来进行规划设计的,现行的设计标准是根据实测历史资料得到的,存在着一个推理:即由有限的资料推断无限总体的规律,而资料的一致性、可靠性、代表性很难得到满足,设计标准如果偏高,经济上不划算,设计标准如果偏低,当出现超标准洪水时,一旦失事,将对下游地区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

1.2堤防工程对环境的利和弊修建河道堤防是河道防洪工程中所采用的一种重要水利工程措施,具有约束水流,防止洪水自由满溢,保护两岸农田和村镇的功能。但是筑堤将影响天然河流的水流自然流态,特别是对多泥沙河流,将产生一些不利影响。

1.2.1水流受堤防约束后,流动较快,洪水将比无堤防时到达时间快,增加下游防洪准备工作难度。

1.2.2洪水到来时,堤内的水位壅高,水面将高于堤外地面,对大坝形成较大的水压力,易形成堤防的坍塌、跌窝、渗水、漏洞、管涌、风浪淘刷等险情,而且洪水破堤时会加重洪水灾害。

1.2.3修筑堤坝后,水位提高,上游无堤河段的坡降变缓,导致上游河道中泥沙不断淤积。

1.2.4大堤来水时,水深加大,流速增加,引起河床冲刷,在下游由于河床坡降变缓,水流速度变小,引起河道中泥沙淤积,河床不断抬高,需要不断增高堤防,如此恶性循环之后,形成了地上“悬河”,增大了防洪威胁。

1.2.5由于渗漏造成堤内水面高于堤外水面,使地下水位抬高,造成大面积土壤此生盐碱化、沼泽化。高边坡地区还会因土壤含水过高而引起滑坡或泥石流。

1.3跨流域调水工程对环境的利和弊跨流域调水工程为缺水地区提供了新的水源,开拓新的发展空间,促进了当地的工农业发展。有利的方面是主要的,但也存在着不利的影响。

1.3.1对于资源调出地区,由于调出一定的水量,改变原有河床的冲淤条件,影响河流对地下水的补给,减少了河流对污水的稀释,降低了河流的自净能力,加重了河流的污染程度;如果调水过多,会减少河道最终流人海洋的淡水量,使海湾污染加重,海水入侵影响沿海城市的地下水水质,影响河流入海口的河岸和河口的稳定。如原苏联的北水南调工程造成原流入喀拉海的淡水量和热量减少,西伯利亚大片森林遭破坏,风速加大,春雨减少,秋雨骤增严重影响农业生态环境。

1.3.2对于调入地区来说,由于水文和径流状态的改变,从而改变水质、水温和泥沙输送条件,由于地下水补给条件的改变,影响土地使用。

2结语

现在水利事业发展方向是变工程水利为资源水利,而环境又是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在进行水利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及管理运行中,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以科学、严肃、认真的态度予以深入研究、探索。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当在充分考虑水资源的生态功能,环境功能和景观功能等综合的开发模式下进行,真正体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筹兼顾,必须将环境影响评价作为水利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通过进行科学的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尽早对水利工程所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采取必要的措施,尽量减少和避免不利影响的产生。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利用工程措施及非工程措施等手段,充分发挥水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和生态功能,以实现流域内水利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坚决遏制浪费资源、破坏资源的现象,以可持续的方式开发利用水资源,实现开发与保护的平衡,实现水资源的永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