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防洪工程问题论文

时间:2022-07-16 05:12:00

导语:县城防洪工程问题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县城防洪工程问题论文

摘要摘要:通过对新干县城防洪工程存在新问题分析,积极探索新时期城市防洪规划建设理念,提出城市防洪规划建设中应着力解决好的几个新问题。

摘要:县城防洪规划策略

1工程概况

新干县城地处赣江中下游,位于江西省中部,滨临赣江东岸而建,是革命胜地吉安市的北大门。京九铁路、105国道和赣江三条交通运输大动脉自南向北平行穿越县城全境。湄湘河从东向西横穿铁路、105国道和县城流入赣江,将县城划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县城现有城区面积7.6km2,现有人口6.5万人,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

新干县城自建城(镇)1000多年来,历史上未曾设防洪工程,洪涝灾难频繁发生,洪水根源来自赣江,十年九涝甚至一年多涝,是县城人民历来的心腹之患。每当洪涝发生,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都十分巨大,甚是悲惨。鉴于以上原因和承蒙上级大力支持,新干县人民于1995年秋动工、1997年底建成了新干县城防洪工程。

工程按防洪标准30年一遇,3级堤防设计,截弯取直京九铁路桥以下湄湘河,沿赣江及湄湘河京九铁路以下河段设防,集水利、交通、市政于一体。主要工程项目有摘要:新开湄湘河,全长972m;新筑两条堤,即城南、城北防洪堤,全长4.64km,其中南堤长0.91km(含湄湘河多功能防洪墙233m),北堤长3.73km(含赣江防洪墙1099m),堤顶高程41.5m,宽6m。新建排涝站三座,排涝集水面积4.41km2,总装机容量4×155kw。新建交通桥三座,即105国道桥、通远桥和商贸桥。以及建有3条总长1.1km的排洪渠和9座涵闸。在县城构筑起“一河导洪流,两堤锁蛟龙,三站镇波澜,三桥飞彩虹”的防洪排涝格局。工程经1997年、1998年、2002、2004年先后六次洪水考验,

确保了县城主城区3.01km2,4.5万人口和2.5km的105国道平安无事,免遭洪灾直接经济损失1.2亿元。

2存在的新问题

2.1建设起点低、标准不高,工程老化严重。

受当时的经济条件和城市观念限制,已建工程建设起点低,标准不高,样式和格局陈旧,未构筑城市风景。防洪堤大部分采用土堤形式,堤顶道路未硬化,河道、堤岸未衬护,堤坡未绿化、美化、亮化,整个堤坝杂乱不堪,和城市建设很不相当;城区河道和水域未能很好地开发利用,成了垃圾河和臭水塘,并且淤堵严重;未建设规范完善的排水和防污体系;防洪大堤未和城市主、次干道形成顺畅的交通网络;现有工程经过多年运行,部分工程存在病险、老化和功能退化现象,部分遗留工程新问题未处理;管理设施不配套及管理手段落后等。

2.2保护范围太小,和城市发展不相适应。

已建防洪工程形成3个小防洪圈,总保护面积3.01km2,和现有城区面积比,不足1/2,和新一轮新干县城2004-2020年总体规划面积40km2相比,还不足1/13,尚有大部分新城区防洪排涝得不到保护,防洪能力小,大大限制着城市的发展。

2.3功能单一、单调,不能体现城市水利特色。

大部分工程仅具有防洪或排涝功能,水域狭窄,不成景观,不能和城市设施有机结合,缺乏多样性,没有体现城市水利特征和风貌,展现防洪和商贸、交通、市政、园林、观光、休闲融为一体的城市功能,营造以人为本的滨水、亲水舒适场所和景观。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县城防洪工程和城市建设越来越不协调,矛盾日益突出,影响城市规划和发展,也影响当地的投资环境。

2.4水环境未得到合理规划和治理,水务一体化没有进展。

截弯取直新开了一条湄湘河,但却把原有的湄湘河大部分、北门湖大部分填掉了搞城市建设,加上修建县城中心广场又填掉了一个湖,造成县城区水域大面积减少,而县城建设日益扩张,从而大大缩小了城市水面率。保留的部分老湄湘河、北门湖和新开的湄湘河、城南蓄洪区,又因排水体系不完善和无配套的防污办法,成了污水和垃圾的集散地,不堪重负,污染严重,水质基本上处在Ⅳ~Ⅴ类的水平,部分处在劣Ⅴ类的水平,大大超过了Ⅲ类水质标准要求。污水甚至使排涝站泵房底部的机电设备腐蚀坏死。整个县城区水环境未得到合理规划和治理,水务管理仍然是多部门、多头管水,水务一体化没有任何进展,县城区水环境管理处在无序状态,防洪堤河滩地或保护范围内存在违规建房,水环境状况十分恶劣和令人堪忧。

2.5非工程办法不健全,管理和维护经费无保障。

突出的新问题有摘要:城市防汛机构不健全,参和机构多但职责不明确,业务人员少;防汛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装备基本空白;没有水、雨情观测设施,防汛方式落后;管护及水行政执法力度太弱;防汛经费及工程管理、维修经费无固定渠道,保障不足,水毁工程及病险工程得不到及时修复等。

3策略

3.1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分期实施。

鉴于现有防洪工程的规模不大,保护面积太小,不能满足城市建设迅速扩张的要求,根据新一轮新干县城2004-2020城市总体规划,以新的总体规划为基础,按照县城新规划的城市功能分区情况,重新对防洪工程进行规划。县城新总体规划面积增至40km2,比现有城区面积扩大5倍,比现有防洪保护区面积扩大10多倍,防洪和排涝保护圈从现有的3个增加到11个,防洪保护矛盾十分突出。重新规划和建设县城防洪工程,以确保县城新规划建设受到防洪保护。为此应对新增的7个防洪圈进行规划建设,并对规划的防洪圈按先老城区、后逐渐向城郊延伸的顺序,分轻重缓急,提出分期实施计划。根据城市建设状况,近期急需开展老城区天府庙防洪圈、城南新行政区防洪圈和城北花园新区防洪圈规划建设,以尽快拓展防洪保护范围,适应城市建设需要。急需开展滨江大道(改105国道西迁至赣江岸边而建)规划建设,形成总长10km的景观轴心,打造江岸风景,极大提升周边土地价值,并可拿出部分土地换取建设资金用于建设防洪工程。远期开展三背、化工厂、灌溪、瓦桥和赤岗塘城区防洪圈规划建设。

3.2充分考虑城市水利特征,规划和城市建设相协调。

防洪工程布置要和城市人文、商贸、交通、景观、休闲等各方面有机结合,协调统一,积极构建便捷、畅通的交通网络;要对城市河道、水域、湖泊进行重新规划布署,适当开挖引进新河道和湖泊,增加城区水域面积,扩大城市水面率,增强城市水面调蓄洪水能力和改善城市水体调节功能,改善城区气候和空气环境,充分兼顾城市功能和防洪功能,使防洪工程和城市建设融为一体。

3.3贯彻以人为本和人水自然和谐理念,完善配套设施建设。

要开发建设城市水域和水岸,体现“绿脉引导,生态水岸”特征,贯彻生态和环保理念,切实做好排水、排污和治污规划,完善各项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城市水环境,还清水于民。要开发建设滨水公园、水上娱乐中心和各种水岸休闲设施,把城市滨水地带建成适宜居家生活、休闲娱乐、观江赏景、饮食购物之理想场所,形成人水自然和谐空间,建成对外展示城市滨水风情特色之窗口,构成新干城市人文景观闪亮的风景,极大地改善县城的总体环境和提升县城的城市品位,促进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

3.4规划建设应坚持高起点、高标准。

要求规划建设观念要新、要实,既要承认现实状况,又要大胆创新,眼光放远,思想放宽。规划布局要体现现代化城市建设要求,采用先进而风格多样的水利建筑型式,借鉴园林特色,做到起点高、标准高,改变过去那种灰头土脸的形象。建设标准上要适度大气,要有一定的超前意识和目标,市政建设要服从于防洪大局,不能因个别工程降低整个城市防洪标准,造成洪水隐患而因小失大。

3.5搞好水务一体化改革,健全管理和经费保障体系。

城市防洪工程涉及到多个行政部门,矛盾较多,现行体制又是分灶吃饭,水利和城建对防洪、除涝、排水、排污和环卫各自为政,使矛盾难以协调解决。因此应立即改革管理体制,加强对防洪工程和城市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治理,走水务一体化道路,从整体出发,统筹兼顾,处理好各部门关系,搞好防洪保障。要建立健全防洪非工程办法,建立防汛信息系统、预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通讯系统,构建现代化防汛管理体系。要健全防洪工程管理办法和制度,加大城市防洪工程水行政执法力度,整治违规建房等严重违法行为。要从财政拨款、防洪保安基金和受益单位收益等方面建立正常的管理、维护经费来源渠道,以及时修复病险或水毁工程,确保防洪工程的正常运行,为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有力的防洪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