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防汛抢险队伍构建策略探讨论文

时间:2022-11-04 09:46:00

导语:群众防汛抢险队伍构建策略探讨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群众防汛抢险队伍构建策略探讨论文

摘要:黄河安危,事关大局。历史上,黄河给我国造成了深重的灾害。黄河属于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也是世界上闻名的“地上悬河”。黄河下游河道是黄河防汛的关键河段,防汛任务十分艰巨。同时,黄河下游河道,又是黄河宣泄洪水的重要通道和区域。黄河安危责任重大。

关键词:黄河防汛抢险队伍建设

人民治黄60年来,黄河防洪治理与开发取得了辉煌成就,防洪工程体系不断完善,抗洪能力大大增强。但是仍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洪水隐患还没有彻底根除,抗御洪劳灾害的能力还比较低。我们要从全国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大局出发,以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高于一切,尽最大努力,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项防汛准备工作,决不能有丝毫的麻僻思想和侥幸心理。在加快防洪工程建设的同时,必须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强化黄河防汛抢险队伍建设,决不能忘记“堤防靠人防,人防靠人想”这一道理,切实把加强防汛抢险队伍建设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中来,一旦黄河出现较大洪水,才能守的牢、抢的住,在两岸筑起铜墙铁壁,使黄河顺利流入东海,确保黄河岁岁安澜。

一、加强黄河防汛抢险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党和国家对水利愈加重视,水利形势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水利部党组提出了新的治水思路,强化进一步实施最严格的河道管理制度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现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把水利放在基础设施建设的首位。“实现水利现代化”这一新世纪的水利目标,鼓舞着黄河的治理者,在沿着黄河的现代化奋勇前进,提出了新时期黄河治理的目标,“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高”,全河上下正在围绕“原形黄河、数字黄河、模型黄河”三条黄河建设努力奋斗,把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确定为终极发展目标。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首要任务应当首先是确保堤防不决口,防洪工程建设与防汛抢险队伍建设同样重要。黄河防汛抢险队伍建设是沿黄党政军民的新时期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国家安定团结的大好形势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形势越好,对黄河安全的期望值越高,黄河一旦决口将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将会打乱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在国际国内都会造成不良影响。黄河能否安全度讯受到国际社会、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以及全国人民的关注,黄河防汛抢险队伍担负着重大历史责任。因此,加强黄河防汛队伍建设十分必要和紧迫。

二、目前黄河防汛抢险队伍现状

(一)黄河专业防汛抢险队伍

1、年龄结构偏大。专业防洪抢险队伍年龄大多数已接近或超过50岁,其身体条件已不适应防大讯抢大险的需要。

2、知识结构单一。多年来从事修、防、管的工作任务,缺乏掌握防汛抢险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方面的技术人才,更缺乏熟练掌握防汛抢险技术方面的年轻职工。人才“青黄不接”的局面已明显出现。

3、自我提高意识不强,信心不足,大多数一线职工生活在农村,家庭负担使其在自我提高方面力不从心,再加上文化底子相对较薄,缺乏信心。同时受家庭条件的制约,削弱了他们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对学习和钻研防汛抢险技术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机动抢险队伍

机械化抢险队伍是近几年为适应黄河防汛抢险的需要组建的新生力量。组建时间短,队伍年轻化,未经过专业教育与培训,缺乏防大讯、抢大险的实战经验;抢险设备品种单一,缺乏先进的防汛抢险配套和抢险堵漏新技术新设备的配备。

(三)群众防汛抢险队伍

群众防汛抢险队伍一般由乡防汛指挥部,按照民兵组织形式组建防汛基干队,抢险队、护闸队、搬迁队、留守队、后勤队等。将所有农村青年登记造册,有的常年在外打工,人员分散,集中受限,不易防汛知识培训与管理,同样存在落实困难现象,个别是纸上谈兵。

在防汛抢险队伍中,普遍存有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存有“堤高石头坝,来了大水也不怕”的盲目乐观思想,由于黄河近年来未出现较大洪水,对洪水突发性、灾害性认识不够。

三、黄河防汛抢险队伍的基本要求

(一)思想认识到位。认真学习《防洪法》,充分认识黄河洪水的突然性和灾害性,牢固树立“以防为主,防重于抢”和“常备不懈”的思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

(二)要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素质。这是对防汛抢险队伍的内在要求。只有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标准,才能有无私奉献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脚踏实地的做好防汛抢险的各项准备工作,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防汛抢险斗争中去,才能有夺取胜利的信心和决心。

(三)要努力学习科学的防汛抢险技术知识,这是提高防汛抢险队伍素质的基本前提和重要条件。只有掌握好防汛抢险技术知识,才能应对各类洪水和各种抢险的复杂局面。

(四)要善于研究黄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妥善处理问题。

(五)要具备顽强拼搏,敢于向洪水做斗争的精神,抗洪抢险如战场,只有具备顽强拼搏,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才能夺得防汛抢险的全面胜利。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建立健全高素质的黄河防汛抢险与管理队伍,全面提高防汛队伍整体素质,是“实施最严格的河道管理制度、确保防洪安全”的必要前提,目前,现有的黄河防汛抢险队伍和河道管理队伍与所承担的繁重的防凌防汛、抢险除险与河道管理任务极不相称。因此,当务之急,应从进一步强化黄河防汛抢险队伍和河道管理队伍整体素质入手,充实人员,强化培训,提高素质。真正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防汛抢险队伍。

(一)加强思想素质教育以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推动队伍素质全面提高,坚持教育常抓不懈,使职工队伍思想政治觉悟跟上时展的需要。

(二)发扬黄河精神黄河精神就是“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精神,是我们黄河系统的一面光辉旗帜,它激励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黄河人为了黄河安澜奋斗不息,夺取了黄河防洪抢险斗争的全面胜利。我们要继续高举这面旗帜,引导黄河专业防汛抢险队伍树立爱岗敬业精神;艰苦奋斗,顽强努力的拼搏精神;积极改革,锐意进取的精神;坚持本职,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为夺取防汛抢险斗争的胜利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三)强化技术培训要切实加强防汛抢险技术的培训,应常年坚持把岗位培训、技术比武作为职工技术培训的有效手段,通过开展多种培训班,举办各种抢险堵漏技术比赛,要通过防汛抢险演习,提高专业队伍的抢险堵漏实战能力,积累经验。通过河道工程整治施工,进一步提高专业队伍的实战能力。

(四)对机动抢险队伍要严格按军事化要求强化训练,强调严格的纪律,练就过硬的本领和作风,不断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实战工作能力。

(五)按要求配齐机动设备,加强设备的维修保养,机械完好率保证100%,抢险队伍要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一旦发现险情能够管打管用。

五、群众防汛抢险队伍建设不容忽视

黄河防汛涉及到千百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需要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和配合。《防洪法》中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防洪工程设施和依法参加防洪抢险的义务。在历次的黄河抗洪抢险斗争中,沿黄广大人民群众都积极参加,夺取了一次次抗洪抢险的胜利,群众防汛抢险队伍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在新的形式下更应当加强群众防汛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群众防汛队伍的素质。一要加强《防洪法》及其有关法规的宣传,提高沿黄广大人民群众参加防汛抢险的积极性,切实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使命感,责任感,为抗洪抢险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二要切实做到防汛工作“五落实”,特别要落实防汛抢险行政首长负责制,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制定好黄河防汛预案,严明防汛纪律,做到政令畅通,一旦发生大水,做到有组织,有纪律、妥善协调、密切配合,有条不紊;三要对群众防汛抢险队伍加强防汛抢险技术的培训和思想教育,抓好技术培训的落实和训练质量的提高;掌握防汛抢险及各类险情的辩别与抢护方法,并进行必要的实战演练。

六、加强防汛队伍自身保障

防汛抢险队伍都应做好自身保障工作,黄河防汛抢险工作有其任务的应急性,时间的随机性和区域的不确定性,给后勤保障工作都造成多重困难,各种防汛抢险队伍都要树立自身保障为主的思想。在物资器材储备上力争做到品种全、数量足,并且要研制配备必要的野外保障物资工具、生活物资和方便食品,以及通信设备,照明设备和电源设备,在自我保障的同时,建立起联络体系,最大限度地提高保障能力,做好与洪水长时间做斗争的准备,保证顺利完成防汛抢险任务。

七、充分发挥驻军在抗洪抢险中战斗堡垒作用

做好与驻军的联系、沟通与协作。人民解放军在历次抗洪抢险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驻军要在汛前确认责任段,明确任务,了解工程情况和工程薄弱堤段以及易发生的各类险情及抢护措施,进行必要的抢险技能训练,充分发挥在抗洪抢险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国家对黄河防洪工程的投资每年都有计划,对黄河防汛抢险队伍建设的投资也要列入年度计划,比如培训、演习、群众防汛抢险队伍的组建与管理,抢险工具物料的配备,都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改进计划经济时期留下的弊端,探讨新时期防汛抢险队伍的建设机制,以适应新时期防洪抢险新形势的需要。公务员之家

虽然黄河防汛工作形势严峻,防汛抢险队伍建设势在必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破”,只要我们在党的领导下,提高认识,认真落实“及早动手、防重于抢”的防汛方针,充分准备,就会防患于未然,夺取黄河防汛抢险斗争的全面胜利。

要加强各项防汛责任的落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工作措施到位,严明防汛纪律,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与部队联系,强化技术培养、不断提高各类防汛抢险队伍的实战能力和抢险技术水平,形成专业队伍与群防队伍相结合,军民联防的黄河防汛抢险大军,具备应付各类洪水特别是防大洪抢大险的要求,达到“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