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流域建设管理论文

时间:2022-06-27 05:33:00

导语:水利流域建设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水利流域建设管理论文

1、21世纪水利如何满足国家现代化的需求

中国的水利长期以来没有摆脱农业水利的范畴,在改革开放之前国家对水利的投入相对不足,因此水利建设的基本特点是:

(一)防洪工程建设标准低,国家虽然投资兴建了许多骨干防洪工程,但是大部分堤防是靠群众运动在历史残留堤上培高建成,在堤基、堤身上遗留隐患较多,遭遇大洪水时险象环生。同时大量设置蓄滞洪区,在其中生活的2000万人难以实现脱贫致富,蓄滞洪区使用的难度日益增加。

(二)农民自发兴建的低质量水利工程虽然发挥了一定的效益,但是遗留问题日益突出。在合作化运动、、以粮为纲、农业学大寨等政治运动中,全国农民每年冬春自发大兴水利。仅在期间就兴建大中型水库900多座,小型水库更是遍地开花。这些水利工程虽然没有花费国家太多投资,但是没有统一规划、缺少严格地勘测、设计和质量控制,因而病险工程较多。在80年以前,每年溃坝事故都在200座以上,最多年份超过700座,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将更加突出。

(三)我国农田灌溉面积已达8亿亩,但农民自发兴建的农田灌溉系统的水资源浪费十分严重。我国的农业灌溉系统除干渠外缺少量水和控制设备,取水随意性大,跑水或超额引水十分普遍。渠系的渗漏、田间蒸发等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特别是由于田间灌溉方式不合理,许多干旱地区灌溉水量远远超过作物需水量,这种农田水利工程是低效工程。

(四)我国有机井372万眼,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在干旱缺水地区,机井成为地下水严重超采的祸首。由于机井所有者为个人或小集团,只要一合电闸就可以抽出水来,很难进行控制,在干旱季节,互相争水,井越打越深,越大越多,不利于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五)对于水系和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的各类污染源缺少监控手段。面对日益严重的污染流域管理部门无能为力。由于水资源污染加剧了供需矛盾,也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极大威胁。

(六)长期以来,水利规划只着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没有把生态效益列入规划主要内容。因此,由于水利工程建设而造成河道断流、湖泊萎缩、湿地消失、草场沙化、珍稀物种生存环境破坏等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屡见不鲜。

(七)作为水利部门的职责,以建设水利工程满足社会对水资源需求为主要目标,而对于通过宣传引导合理消费水资源以及通过管理控制水资源的不合理消费方面苍白无力。

总结20世纪的水利建设经验,一是由于我们的观念上落后,水利建设仍停留在农业水利的阶段,对城市化过程中大城市对水利的新要求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利建设的新要求缺少认识;二是我们技术上落后,水资源的利用仍停留在低效阶段,水资源的浪费与水资源紧张并存;三是管理体制上落后,流域管理停留在水系管理的范围,对流域内各种不利于水系管理的不良人类活动无权管理,21世纪的水利建设要实现现代化必须解决观念、技术、体制三方面的问题。

观念上落后可以通过教育转变,技术落后可以通过科技进步提高,而管理体制的改变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彻底改革。

2、水利建设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已被现代人所接受,为谋求全球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不仅要力求当代的发展,而且要做到不破坏后代人的发展条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在代际公平、地域公平基础上建立的人口、资源、环境、生态及经济的协调发展。

传统的水利建设理论没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因此出现了许多问题,如黄河断流、华北大平原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淮河、辽河水系的严重污染等都已走入绝路,谈何可持续发展。21世纪的大水利建设必须高举可持续发展的大旗,把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水利建设的核心理论,明确水利建设的发展方向。

(一)水利建设不仅要满足当代人对水资源的需求,也要满足后代人对水资源的需求。

水资源是一年一年不断循环的,人类在水的循环过程中如仅对其合理利用并不构成对后代人的影响。但是如果在利用过程中使水中的污染物不断积累,超出水域的自净能力;或者超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逐年降低,以至于使地表水面及湿地面积减少、海水入侵等难以逆转的问题发生,就是损害了后代人对水资源利用的权利。试想,历经千万年留给我们的地下水和秀美山川我们有什么权利把它们用光和毁坏掉呢。从可持续发展的立场来看,我们不仅不能超量使用水资源,而且要尽快把过去超采的地下水资源加以补偿。对污染的河流、破坏的生态环境尽可能加以修复,当代人欠的账当代人来还,这是我们不能推辞的责任。

(二)地域上的公平发展要求水利建设的公平,不能为保障一个地域的发展而牺牲其他地域的发展权利。

“牺牲局部,保全大局”一直是水利规划中所提倡的,这种精神在的样板戏中被升华为“龙江精神”。这从经济角度或许是合理的,但是从人权及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它又是极不合理的。例如把2000万人生活的区域划定为蓄滞洪区,居民非自愿承担洪水风险,是为了保护下游的发展。同样为保护下游大城市而降低上游堤防防洪标准,为保护堤防一侧而降低另一侧堤防的防洪标准。就是说为了保护某些特定地区而损害了其它地区的发展权利,使富者更富,穷者更穷。目前所提出的《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条例》虽然对蓄滞洪区作出部分经济补偿,但远不能补偿该地区在发展潜力方面所受到的损失。

(三)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流域为单元。

目前许多省、市都在制定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但大多忽略了一个事实,即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流域为基本单元。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是由各大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来完成,大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是由各支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来实现。在这样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讨论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试想,上海市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再好,如果太浦河和长江下游水质严重污染,怎么能保障上海市的可持续发展呢?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流域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它要求通过水利工程建设充分发挥水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和生态功能,使流域的安全度、舒适度及富裕度都不断得到提高,这应当是21世纪我国大水利建设的目标。

(四)水利事业不仅仅是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支撑条件,而应当说是首要条件和根本条件。

在谈及水利事业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时,流行的说法是:水利是可持续发展的支撑条件,这种说法不确切。因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条件极多,如每一种资源都可以说成是支撑条件,但是一种资源不足,可用其它资源代替。水则不成,它是不可替代的。而且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对流域的土地开发、生态、环境、人口、经济都会产生重大影响。流域中生命四大要素是:阳光、空气、水、土壤,前两者不是稀缺性的,不会成为流域内可持续发展的障碍;而土壤及其分布条件是难以改变的,只有在流域内通过有限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才能实现水土平衡,不断地创造维持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可以说在流域内除了人为管理因素之外,对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主要方面,即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经济都会产生影响的要素只有水和土地。而改变水的时空分布以实现水土平衡并满足人类的各种需要正是我们水利事业的目标。因此,我们应当让全社会都认识到:水利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和根本条件。

3、强化流域管理体制才能实现21世纪的水利发展目标

面对水利事业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要完成以流域为单位的国土综合整治,实现以流域为单元的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强化我国的流域管理机构。应当说,提出以流域为单元的可持续发展,意味着流域时代的来临。必须通过严格的流域管理,使举国上下都意识到流域是一种自然存在,只有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某一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流域管理机构应当对流域实施真正的管理,协调流域圈与行政圈、交通圈、经济圈之间的矛盾,把流域作为一个开放的巨系统进行科学管理。作为流域管理机构应当有权对流域内一切对水系造成不良后果的人类活动进行干预和制止,对于可能造成重大后果的建设项目应当有一票否决权。从根本上来说现在的流域管理机构充其量不过是水系管理机构,强化流域管理机构就是要把流域管理机构从目前的水系管理升华为真正的流域管理。其要点是:

(1)对流域的防洪管理应当从目前的防洪工程建设管理扩展为全流域的洪水风险管理

(2)以提高全流域国土安全度为管理目标

(3)对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应从目前的水资源分配管理扩展到全流域的配水、用水等全方位的水资源统一管理

(4)对流域的水利工程建设目标应当从目前的防洪、供水、发电、航运、养殖等单纯的经济目标扩展到经济、环境、生态等大目标

在一个流域内只有建立了真正有流域管理职能的管理机构,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这样的管理机构的具体组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必须赋予它必要的管理权。21世纪的水利建设是流域的时代,必须建立与其相适应的流域管理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