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水困难研究管理论文
时间:2022-06-27 04:49:00
导语:农村饮水困难研究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在21世纪这一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西部地区最突出的问题:一是群众生活贫困,经济发展落后;二是干旱缺水,供水不足。按1993年制定的《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还有3000万贫困人口没有脱贫,2423万饮水特困人口的饮水困难问题没有解决,这些困难人口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扶贫攻坚步伐,首先要解决农民群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问题,而解决中西部地区一些农村饮水困难问题就是扶贫攻坚任务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水利部在“十五”计划期间,明确提出重点解决中西部地区农村饮水困难的问题。
一、中西部地区农村饮水困难的基本情况
多年来,党和政府一直十分重视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累计解决了2亿多人的饮水困难问题。仅“九五”期间就解决了5000多万人、4000多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但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影响,还存在着严重的饮水困难问题。据有关资料显示(1999年底数字),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为53%,西部地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为40%,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3个百分点;据水利部《全国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十五”规划》汇总分析,到1999年底,由于人口自然增长、长期干旱造成水源条件变化,以及污染、工程老化等原因,新出现或重复出现了一批饮水困难人口,包括遗留的2423万人口在内,全国农村饮水困难人口共5020多万,绝大部分分布在中西部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在这些农村饮水困难人口中,按水利部1984年确定的农村饮水困难标准综合分析(水平取水距离1km以上,垂直高差100m,水中含氟量超过1.1mg/L),其中《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遗留的2423万人口饮水问题,困难程度特别大,是“最难啃的硬骨头”。随着近几年气候变化,干旱高温少雨,农村饮水困难的人数还在急剧增加。今年因大面积的长期干旱,全国新增临时饮水困难人数1800多万,大部分也集中在中西部地区。
中西部地区农村饮水困难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群众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二是资源性缺水严重。在西北地区,年降雨量仅200~600mm,大部分地区在270~320mm,并且分布不均,十年九旱,多年连旱。三是工程性缺水,在西南地区,年降雨量虽在1000mm以上,但由于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复杂,山高坡陡,河流深切。岩溶山区,石化严重,水利工程设施不足,有水蓄不住。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饮水困难地区群众为了生存,长年累月到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外翻山越岭去拉水、背水,劳动强度很大,且占用了大量劳动力。由于缺水,农民长年不洗澡,一水多用,卫生条件差;在氟病区,由于群众长期饮用高氟水,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致使许多人丧失了劳动力,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在饮水困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也非常缓慢,与其他地区相比差距很大。解决了农村饮水困难,首先是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群众有时间从事经济活动,从而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群众脱贫致富;其次是改善了卫生条件,减少了疾病,提高了群众的健康和生活水平;三是加强了团结,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维护了社会稳定,实践了江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二、解决中西部地区农村饮水困难的思路与对策
1.基本思路
解决中西部地区农村饮水困难的问题,首先要贯彻水利部党组提出的新的治水思路,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本思路是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的原则,近期重点解决中西部贫困地区群众有水吃的问题,并且要分地区、分层次地采取不同的投资政策和解决办法。远期是提高生活用水的质量和供水的保证率,普及和发展农村自来水,实现农村供水与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
2.目标任务
“十五”计划期间,力争用3年或稍长一点时间,基本解决中西部地区2423万人口饮水困难问题,改善群众的基本生存环境,提高生活水平。
3.主要对策
(1)推广节约用水,强化水资源保护。农村饮水困难地区大多是水资源非常短缺的地区,不但生产用水要推广节约用水,群众生活用水也要强调节水,特别是西北地区,降雨稀少,地下水埋藏很深。如西北找水计划项目,在部分地区发现的深层水埋深都在700~800m,该水源是几万年才得以形成的,是不可再生的战略性资源,一定要实行节约用水和水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利用。在水资源极度缺乏、解决饮水困难需开采深层地下水的地方,在水资源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水的开采量和农户的用水定额要有一个控制指标。采取经济和法律手段,控制用水量,为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考虑,树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思想。
(2)实行政府主导,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参与。解决农村饮水困难是一项扶贫性质的公益事业,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山西、陕西、甘肃、贵州、四川等地解决农村饮水困难的经验表明,政府在投资、组织发动等方面都发挥着主导作用。同时,还要把全社会的力量组织起来共同参与这项事业,形成多方位、多渠道帮助西部解决饮水困难的合力。如2000年全国妇联发起了“大地之爱、母亲水窖”大型捐助活动,帮助西部缺水地区解决饮水困难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响应,捐助金额达1.16亿元。
(3)加快以雨水集蓄利用为重点的小微型蓄水工程建设。利用集雨水窖等小微型蓄水工程来解决中西部地区农村饮水困难,目前已经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在西北地区,以甘肃为代表的“121”集雨水窖工程,即采用修建人工集流场汇集天然降雨,每户建两眼水窖的办法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并在一定的范围内适当建一些保证率高的水源工程,以便在特大干旱年份采取应急措施,保证群众有水喝。在西南地区,以广西、贵州为代表的“渴望工程”,发动农民一家一户,在房前屋后建水池、水柜解决饮水困难,都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甘肃省从1995年开始实施的“121”集雨工程,仅用两年时间解决和改善吃水困难人口131万。陕西省从1996年开始实施的“甘露工程”,3年时间解决412万人口的饮水困难。贵州省从1997年开始实施的“渴望工程”,3年时间解决饮水困难人口300万。实践证明,利用集蓄雨水解决农村饮水困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水利部在“十五”计划期间,规划建设集雨工程100万处,可解决近600万人的饮水困难。
(4)加大投资力度。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关键是要加大投资力度。目前,要把现有的以工代赈、扶贫资金、国债资金、小农水补助费等各项资金,统筹安排,定向包干,重点用于解决农村饮水困难的问题。近两年,国家仅国债项目就投入了13亿元,解决了近800万人的饮水困难。
三、解决中西部地区农村饮水困难问题的主要措施
1.强化政府行为,落实目标责任
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必须有政府行为作保障,这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该项工作涉及水利、计划、财政、扶贫等部门,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分工负责,狠抓落实。
2.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采取“规划建卡、按卡实施”的办法
农村饮水工程,单个工程规模小,形式多样,量大面广。所以,必须按照农村饮水困难的标准确定解决的对象和范围,认真细致地做好规划建卡工作。集中供水工程要落实到村,分散工程要落实到户,并按照规划卡片进行工程建设。最近,水利部组织了几个调研组深入西部的9个省区调研,规划建卡工作都落实到了一家一户,有些省的农户还揿上了手印。山西省还以县为单位,把计划要解决饮水困难的村登报公示,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3.农村饮水工程项目的实施要采取“集中资金,突出重点,连片安排”的办法
利用集雨水窖、水柜等微型工程解决农村饮水问题,必须按照规划,集中连片,整村、整乡推进,解决一片,销号一片,不能撒胡椒面。
4.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要采用“严格验收,实行报账”的办法
报账制的核心是先干工程后付款,与传统的计划拨款制相比,可有效地促进工程任务的完成,避免出现花钱不办事或挪用资金等现象。但实行报账必须与严格验收相结合。如贵州省兴义市菜子湾村,是以一家一户兴建集雨水窖来解决饮水困难问题的。他们的具体做法是:农民拿工程规划卡先从水泥厂赊料建工程,完工后由乡村两级组织验收,县组抽查,验收合格后,在验收卡上签字盖章,并贴上户主和水窖的照片,由乡政府统一到县水利局报账,农民再还水泥厂的材料款。
5.农村饮水工程运行要实行“有偿供水,合理收费”的办法
除一家一户的水窖、水柜外,所有集中供水工程都要实行有偿供水,合理收费,建立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水价要给群众公示,让农民吃上“放心水”“明白水”。
6.农村饮水工程的管理体制要与目前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
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属于扶贫性质的公益事业,但要改变“大锅水”“福利水”的观念,要因地制宜地确定工程管理形式。对水窖等小微型水利工程,产权明确归个人所有;对集中供水工程,可按照合作办水的原则,水源工程和骨干管网,由水利服务站进行经营和管理,入村部分由农民自己管理。
- 上一篇: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意见(市)
- 下一篇: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