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建设与管护思考

时间:2022-10-18 09:01:11

导语:农田水利建设与管护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田水利建设与管护思考

农田水利建设是提高和改善农业基础条件的保证,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针对安徽省五河县农田水利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一、基本情况

安徽省五河县位于淮河中游下段,淮河及怀洪新河两大河流穿境而过,境内河湖众多,水系复杂。湖洼湾地面积794.4km2,占全县国土面积一半以上,这部分土地地势低洼,易涝易渍,是排涝的重点区域。平原岗地467.6km2,占三分之一强;丘陵区170km2,占11.9%,主要分布在朱顶、小溪及武桥镇天井湖东岸地区,这部分土地由于地势相对较高,地下水难以补给,耕作层浅,极易受旱。综合分析,全县洪涝旱渍四种灾害并存,但以涝灾最为突出,这是五河县拥有的排涝泵站在全省县区中较多(总装机2.2万kW)的主要原因。2003年后,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推进,农田水利兴修从主要靠农民义务出工出力的投资投劳模式逐步改变为国家项目投资为主的建设方式。目前,水利、农委、国土、财政(开发办)四个部门共同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每年投资近亿元,成片治理面积达8~10万亩,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治理区域的农田排灌条件,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奠定了基础,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从建设高标准农田角度考量,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依然存在许多问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的排灌问题仍没有全部解决近年来,通过实施一系列支农涉水项目和八小水利改造提升工程,全县一半以上的耕地面积得到治理,农田水利的基础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在没有得到治理的边角区域,灌不上、排不下的问题依然存在。丘陵地区因田块分散、不规则,治理后效果不显著,往往没有申报项目的机会,多年来得不到治理,农业生产只能“望天收”,农田最后一公里的“毛细血管”没有打通。这样的农田水利短板在全省其他地方也都不同程度存在。2.配套不完善,排涝引水不畅问题突出目前五河县仍有相当数量的排涝大、中沟没有全部疏浚或彻底疏通。初步统计全县有70%以上的排涝大、中沟(约有80多条)没有得到全线治理或者疏浚不彻底、配套不完善,影响效益的发挥。其原因是前几年实施的农村“八小水利改造提升”疏挖大沟的奖补数额较小,无法完成整条大沟疏浚;其次是非水利部门实施的大沟清淤因设计、施工管理的原因,清淤不到位。3.边远地区和交通不便地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近年来,很多农水项目大都沿国道、省道、县道两侧或成方成块的区域实施,一些零散的、田块不规整的或远离交通线路的区域多年来没有系统治理,农田水利“欠账”较多。如浍南镇西部与固镇交界处、徐桥北新集西部大洪沟两侧、刘集镇周庄以西、申集镇北部及沱湖圈地外滩地、武桥镇西北部、东部与江苏省接壤地区、双忠庙镇打雁刘圈堤内侧、朱顶小溪丘陵地区,由于得不到项目投入治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依然薄弱。4.“多龙治水”导致工程建设参差不齐本次机构改革前,农田水利由农委、水利、财政(开发办)、国土四家单位实施。政出多门,投资多元,各部门有各部门的规定、规则、程序,规划设计标准多样,治理重点不一,导致国家大量资金没有用到刀刃上。项目与项目之间要么不衔接,要么有遗漏。有的项目未能对该地区突出的旱涝灾害进行系统治理,一遇到强降雨,农田仍然排不出,大旱时无法灌溉,农业生产受到极大制约。5.农田水利管理养护任重道远重建轻管问题仍然存在,建成后的工程管护责任不落实或管理养护不到位情况较普遍,工程不能长久发挥其应有的效能。建好的防渗渠渠道内淤泥、杂草比比皆是,节水灌溉效果缩水;清淤后的大沟长满芦苇水草,秸秆、垃圾随意丢弃在沟渠内,严重影响排水。此外田间汇水不畅,排涝泵站不能满负荷抽排;农村建房铺路无序,排水沟渠被堵,排水系统打乱,导致一些村庄内的积水排不出去,这都是强降雨后农田被淹的原因。

三、对策及建议

本轮国家党政机关机构改革后,将四部门的农田水利项目划归一家实施(农业农村局),从体制上剔除了政出多门的弊端,从源头上解决了规划、设计、实施不协调、不一致问题。针对全县农田水利存在的问题,对策建议如下:(1)开展全县范围内摸底调查,摸清全县农田水利“家底”,找出“病灶”,对症下药,为总体规划收集详细资料。(2)制定全县高标准农田规划。坚持从实际出发,克服本本主义,规划团队要聘请专业设计部门人员和老农技(水利)人员做顾问,倾听水利部门对宏观规划、微观治理的意见,征求社会方方面面特别是农民的意见。制定高标准规划,作为今后一个时期五河县高标准农田治理的依据。坚持规划引领,力争3年内消灭农田水利建设盲区,5年内使全县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耕地面积的80%。(3)推动农村土地耕种集约化。田块相对集中后面积较大,是搞好高标准农田的条件之一。(4)着力解决已建工程的管护问题,坚持建管并重。落实管护经费,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预算用于农水工程管理养护。探索物业化农水工程管护的新模式,将农水工程管护与林长制、河长制、湖长制、路长制等管护制度相结合,实现一套管理队伍管理多种工程(项目),既可节省看管经费,也能提高管护效益,从根本上解决工程建后无人看管的问题,保障已建工程长久发挥效益。

作者:张元敏 单位:五河县朱顶水利规划工程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