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理问题分析

时间:2022-10-08 11:30:40

导语: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理问题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理问题分析

摘要: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前提条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保障。文章以岑巩县小型农田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为例,通过对建后的管理养护问题深入分析,针对性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为相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措施;问题分析

0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迅猛发展,但由于水利工程建成后,缺乏管理制度和维护资金,导致水利工程在投入使用后,处于长期无人管理养护的困境中,极大的限制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年限。因此,分析研究水利工程建后的管理问题十分重要。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管理意识淡薄

现阶段,先进的现代化农业发展理念和维护意识,在农村地区还未得到普及。我国大部分农民还保留的传统的农耕思维,缺乏对相关水利工程设施的认知。这导致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成后,农民只是单纯的从水利工程中享受到了便利和实惠,并没有意识到其的重要性,甚至没有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基本保护意识。

1.2管理体制不健全

造成目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缺少建后管理的关键因素是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很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成后,虽然建立了相关的管理模式和方案,但是缺少科学的理论依据的支持。尤其是在受地域、文化和教育水平的影响下,相关的管理制度差异很大,没有统一的管理和维护制度,很难给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依据。另一方面,受个人能力和认知的影响,对水利工程设施的重要性意识淡薄,没有统一责权利规章制度,导致一旦水利工程出现问题,无人承担责任,相互推诿,给水利工程设施的维修和养护带来诸多不便。

1.3管理资金管理不善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成后,需要一定的管理费用和维护费用来保持水利工程的正常使用。但是,很多地区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和投入使用后,没有设置相关的费用,或者专门的资金管理部门。这导致了大部分的水利工程连基础管理人员的工资问题都无法有效解决,建后管理工作和维护更加形同虚设。

1.4用水缺乏计量

大部分的水利工程在设计初期就缺少了计量设施,没有科学的用水方法,导致后期投入使用时,无法按照灌溉区的计量进行收费。另外一方面,存在计量设施的水利工程,设备并未启用或者未进行施工安装,最终没有按照规定要求,实现计量收费。这些都导致农民和管理人员对水利设施的重视程度降低,不仅浪费了水资源,而且造成了长期管理制度的漏洞。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2.1提升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意识

首先要统一思想,不仅水利工程管理部门要重视,而且要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护思维。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的管理理念和制度能够有效执行。例如:岑巩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立初期,当地政府和群众已把该项目作为该县水利扶贫、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内容,同时积极开展当地群众的统一思想工作,确保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明确水利工程所带来的巨大优势以及潜在的巨大经济效益,得到了当地群众的积极响应。

2.2建立健全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制度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一项长期保护基层农业发展的重要工程,要想彻底解决水利工程建后的管理问题,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例如:岑巩县积极推行“一把锄头”管水模式,逐步建立起产权明晰、职责明确、效益永续、管理科学的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水利设施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建、管、养相一致,责、权、利相统一,管活了“小农水”,除去了农民的“心病”。该县成立了灌区管理所及用水协会,由乡(镇)政府、水利站各抽调1—2名负责人或专职管理人员组成,按水源覆盖区域或供水功能划分,成立多个用水协会,每个协会以水源和功能不同划分灌区,每个灌区推选专职管护人员从事水利设施看护、养护和用水分配工作。

2.3因地制宜实施用水计量

水资源是宝贵的,科学的制定用水计量制度,对于水资源的保护至关重要。对于北方的干旱区域,可以采用针对居户的计水、供水以及定价方式,对于基层供水单位,可以采用水利灌溉的方式与农民进行合作。而对于南方来说,水资源相对充足,可以采用仅针对计量水进行收费,而灌溉水则可以采用财政补贴的方式。此外,还要完善计量收费制度,通盘考虑水利工程建设时的投入成本和运输过程中的水流失成本。通过科学的计费方式,既起到了节约水源的目的,又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例如:岑巩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为了促进灌区工程良性运行,实行了水价改革。通过对供水成本的核算,及时合理确定了供水价格。同时,为了避免纠纷,采用经济合同规范供、用水行为,实行计量收费。同时,按计划灌溉面积配水,发挥水价的经济杠杆作用,适时和非适时季节制定浮动水价政策,采用协议管理,分级计量供水,力求灌区达到均衡用水、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水灌溉,促进水资源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的提高。

2.4提升技术服务体系

对于水利工程建后的管理机构,人才匮乏,技能能力不足,资金收入少是突出的三大问题。尤其是受到重大改革的影响(精简部门管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系更加的不完善,缺失重要组成人员。针对提升技术服务体系,要从以下4方面入手:①进行管理制度改革,启用多种管理模式。②优化经费保障制度,确保其稳定、可靠和使用高效。③监督管理机制要奖罚分明,采用科学的方式进行管理考核。④重视人才和专业设备的投入。只有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职能,基层水利工程建后管理部门才能健全体系建设,做好水利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工作,提升水利工程的使用效率和年限。例如:岑巩县在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的技术服务管理上,深化设施管护体制机制改革,①明晰工程产权,本着“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的基本原则,结合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小型水利工程的产权。②落实工程管护主体和责任,明确了工程产权所有者是工程管护的主体责任部门。③落实工程管护经费,管护经费由工程产权所有者筹集,财政给予适当补贴,鼓励和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小型水利工程的管护工作。最后,探索工程管理模式,进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社会化的租赁和承包模式。

3结语

综上所属,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项目,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它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了基层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各地、各部分要充分认识到水利工程的重要性,健全完善水利工程建后的管理体系,采用科学的技术和严谨的制度实施管理,最终实现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史夫胜,林化莲,廉士永.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问题的探析[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12):121.

作者:吴静 单位:贵州省岑巩县水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