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精准扶贫论文

时间:2022-04-04 10:43:43

导语:农田水利精准扶贫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田水利精准扶贫论文

1花垣县基本情况

全县人民经过60余年的水利建设,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借助西部大发展的东风,水利设施总体布局基本形成,全县范围内基本形成了以水库为骨干、塘坝为基础、蓄引提并举、大中小相结合的灌溉体系。花垣县位于湖南西部边陲,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水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造成全县农业生产条件差,经济发展缓慢,群众生活困难。“十二五”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项目建设年”为抓手,不断拓宽思路、创新机制、集中连片、重点打造,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小型农田水利和贫困村基础设施现状

(1)农田水利设施基本情况。全县共建中、小型水库52座,其中:中型水库3座,中型水轮泵站1座,小(I)型水库10座,小(II)型水库39座,总库容11411万m3,有效库容8968.5万m3,设计灌溉面积0.687万hm2(10.31万亩),工程完好率75%。骨干山塘243口,总库容132.73万m3,设计灌溉面积541.3hm2(0.812万亩),工程完好率71%;小型水轮泵站75处,设计灌溉面积313.3hm2(0.47万亩),工程完好率51%;小型堰坝引水工程666处,工程完好率48%。大小渠道252条,总长1458.5km。其中明渠142条长1439.93km,工程完好率46%;隧洞35处长8685m,工程完好率61%;倒虹吸管40处长7572m,工程完好率66%;渡槽25处长2315m,工程完好率68%。花垣县内有大型灌区1处,酉水灌区(包括小排吾灌区、红卫提引联合灌区和兄弟和水库灌区),在花垣县内的设计灌溉面积0.534万hm2(8.01万亩),实灌面积0.26万hm2(3.91万亩),灌溉范围包括排吾乡、雅桥乡、猫儿乡、龙潭镇、道二乡、花垣镇、团结镇、长乐镇、边城镇。花垣县内有中型灌区2处,分别是莲花山灌区和广车灌区,莲花山灌区设计灌溉面积986.67万hm2(1.4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53.33万hm2(0.53万亩),实灌面积280hm2(0.42万亩),灌溉范围包括吉卫镇、补抽乡,现有骨干渠道2条,总长度45.40km,其中防渗衬砌长度为8.17km,衬砌率为18%;有渠系建筑物22处,其中流量在2m3/s的渠系建筑物,目前建筑物完好率为45%;灌区范围内已发展田间节水灌溉面积53.3hm2(0.08万亩)。广车灌区设计灌溉面积826.67hm2(1.2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553.33hm2(0.83万亩),实灌面积293.33hm2(0.44万亩),灌溉范围包括麻栗场镇、雅桥乡,现有骨干渠道2条,总长度38.2km,其中防渗衬砌长度为6.88km,衬砌率为18%;有渠系建筑物19处,其中流量在2m3/s的渠系建筑物,目前建筑物完好率为52%;目前完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约336.67hm2(0.505万亩),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838.93hm2(1.2584万亩)。全县干流长度在5km以上的河流32条,水能理论蕴藏量为14.32万kW,技术可开发量9.1万kW。到目前为止,全县共开发水电站22座,装机总容量3.33万kW,占技术可开发量的36.59%。电站年平均发电总量为1.10亿kW•h。(2)贫困村基础设施基本情况。花垣县目前有贫困人口4万多人,占农村人口的23%,是全国低收入贫困人口比例的三倍多。花垣县有162个贫困村,占整个行政村总数的56%多,全国有重点贫困村14.8万个,占行政村总数的21%,花垣县贫困村的比例比全国高出两倍多。花垣县计划到2017底摘除贫困县帽子,农村贫困发生率减少到3.8%以内,贫困人口下降到0.99万人以内。全县162个贫困村,2016年第一批退出贫困村93个,减贫25000贫困人口以上,2017年第二批退出贫困村69个,减贫剩余贫困人口的22109人。目前已经实现乡乡通等级公路,村级公路和村间道路硬化率81%。“十二五”期间,截止2016年底,全县162个扶贫村新建及改造渠道145.025km,配套渠系建筑物新建改造627处。除险加固整治重点山塘61口,整治小溪坝12座,新建排涝渠12.05km,新建水窖138口,灌溉蓄水池8口4150m3,新修引水隧洞工程1处6km。

3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统筹规划问题。“十二五”期间,花垣县大部分基础设施项目已基本由县委、县政府统筹规划,但仍然存在不少漏掉村,特别是一些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的贫困村。一部分单位申报项目选在经济相对发达、基础设施条件好的地方便于出成绩,一部分单位不愿得罪人仍然沿用“撒胡椒面”办法,造成项目建成后,效果不明显,发挥不出应有效益。(2)资金政策问题。由于经济差距问题,湖南省除少数县市外大部分地方财政收入都无法和发达地区相比较,虽然在人饮安全、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已经基本取消了地方配套资金,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仍然存在部分配套及投工投劳,由于本身就是国家贫困县,县级配套根本难以到位,加上贫困村原就是因为农民收入低,青壮年劳动力基本外出务工,在家都是老小,投工投劳属于“纸上谈兵”。(3)建后管理问题。工程管理机构不健全,规范化管理滞后。12个乡镇无明确管理机构,工程无固定专业管理人员,缺少必要的监测设施和管理资金,对工程设施维护管理全靠政府投入,投资渠道单一化。但由于政府投入极其有限,无力对工程进行系统性和整体性的管理,只能采取“头痛医头,足痛医足”的近利办法进行简单维护管理,使得工程整体功能严重下降,农民用水户协会形同虚设,难以正常运作。

4破解方式的探讨

(1)着眼大局、谋划长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落实“六个精准”要求,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重点围绕贫困村做好五年总体规划,突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生产与生活条件,增加抵御灾害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切实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达到精准脱贫,杜绝因灾致贫、返贫现象。贫困地区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生态环境恶化、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尤其是部分群众虽然目前解决了温饱,但因脱贫标准不高,基础不牢,“靠天”吃饭现象突出,收入很不稳定,因灾、因病致贫、返贫现象突出。(2)减少配套、加大政策支持。多渠道、多范围,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自上而下逐步减少地方配套及投工投劳。用活国家及湖南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以及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民族自治等优惠政策,把中央和省财资金项目向贫困村倾斜,实现项目和资金最大化。(3)管护与驻村扶贫机制相结合、构建长效运行体系。要改变过去传统的管理观念,引入新的竞争机制,与精准扶贫干部驻村的机制相结合。每个贫困村都有扶贫工作组,全县162个贫困村都可以由扶贫工作组、村委会引导贫困村群众成立用水户协会。根据不同类型工程的特点,由村集体通过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把使用权、经营权交给用水户协会统一管理,扶贫工作组对用水户协会拥有监管权。这种水务管理模式,即实现了村民的自我服务、民主管理,降低了水费征收难度,又保障了机制的长效运行,确保水利工程长期发挥正常效益。

作者:姚治 单位:花垣县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