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研究现状及发展

时间:2022-10-27 08:27:48

导语:农田水利研究现状及发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田水利研究现状及发展

摘要: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水利基础设施是农业的命脉。农田水利在我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国民的生活水平能否得到提高,农田水利建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国家只有大力兴建水利建设,才能够使较少的土地发挥更大的作用,农田的粮食作物产量才能够得到保障。

关键词:农田水利;现状;发展

我国在实施小康社会建设,在发展农村经济以及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中,薄弱的农业基础与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匀对其形成了很大的制约。因此,对农村水利工程进行建设,在使国家粮食生产得到有效保证的同时,就提高我国农业的竞争力度,而且能够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解决农田水利建设中的问题,制定正确的农田水利的发展方向与措施,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1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现状以及形成原因分析

1.1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基本建设现状

1)在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首先,我国是农业大国,农田水利建设必然应处于重要位置。然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与基本建设的资金供给之间存在很大矛盾,以致资金不能够得到有效利用。很多水利工程管理部门,只重视水利工程建设,而忽略管理,很多农田水利设施没哟发挥应有的功能更,导致很多中小型水库及机井设施毁坏严重,很难得到修复。由于农村设施建设中,报酬低待遇差极大的挫伤了人们兴建水利工程的积极性,导致很多农田水利工程得不到有效的加固与维修。同时,有很多水利项目进行申报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规范现象,很难得到有关部门批复。2)水利设施不能满足农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我国在改革初期实施的农田水利建设,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农业需求。在我国,很多农田水利工程不是属于一个区域的,而是属于很多地方共建的。在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乡镇,哟与资金严重短缺,导致农业生产极为需要的灌溉渠道不能满足需要,硬化设施更是极少。由于国家政府投入较少,造成水利建设设施标准不高,没有应有的配套设施,有的区域甚至出现功能衰退,也无力进行改建,以致造成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滞后。同时,水环境得不到有效保护,很多水资源被遭到破坏或者受到严重污染,很多地方的地下水位严重下降,水浇地变成了旱地。很多地方的河流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在我国水资源相对与其他国家比较短缺,人均以及按照国土面积计算,处于世界中下游。3)我国农田水利管理制度不完善。在我国,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农田水利建设,国家水利部是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农村水利建设工程由农村水利司主管;跨省市的农田水利直接由省水利厅主管;市以及县水利局负责本市县的农田水利管理。支渠以上的水利建设由同级人民政府负责管理,支渠以下的水利建设由乡镇水利主管部门负责管理,由上级主管部门对其进行指导。由于农村土地制度对灌区水利设施有一定的制约,就会形成很多问题。过于集中的建设与管理权,导致用水单位及个人没有很好的主人翁意识,同时,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对群众自发的水利保护组织进行有效保障,导致水利设施建设后,没有单位或个人进行有效的维护。农村基层水利实际情况以及农民的想法,也不能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以致水利主管部门的计划与实际应用发生脱节现象。水利机构用水费用与用水缴费的农户之间不能同步发展。因此,农田水利管理体制的计划经济模式,很难适应今天的市场经济体制,导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受到很大的阻碍。

1.2现状形成原因分析

1)承办主体严重缺位。国家近年来通过各种方式减轻农民负担,通过各种渠道保障农民增收,然而,事关农民增收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却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我国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资金仍然处于缺乏阶段,国家仍然需要农民筹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承办主体的严重缺位。很多农田水利设施没有尽到应有的义务,同时,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也会对农村生产形成很大影响,以致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增效以及农民的增收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2)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管理体制较差。很多中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仍然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体制,导致水利设施的产权不明确,没有有效的管理体制对水利工程管理进行有效的约束,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没有灵活的管理机制。同时,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与维护没有充足的经费,没有合理的供水机制,没有完善的水利经营资产管理运营机制,很难使水利管理单位的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这些问题都会对水利工程建设形成很大的影响。3)农民群体组织没有凝聚力。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通过实施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生产力得到了很好的解放,然而,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措施进行引导,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却没有跟上农村的发展。农民只是忙于自己的农田,却忽视了公共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因此,水利建设的整体性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个体性之间存在很大的矛盾。

2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对策分析

农田水利发展建设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体方向,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的农田水利建设发展思路,改变传统的农田水利建设思想,实施现代化水利建设。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必须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实施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通过多种战略举措,运用科学发展体制改变落后的农田水利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农田水利建设中的问题。我国民生建设中,农田水利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国家明确指出,必须加大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步伐。因此,实施农田水利建设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发展民生水利的原则,必须坚持农田水利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原则,必须坚持节水保护原则,必须坚持强化社会管理,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共同发展现代农田水利建设。2011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了今后5~10a或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

2.1农村水利建设过程中,政府责任必须明确,必须充分发挥其作用

农田水利建设是事关民生的大事。国家明确指出,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对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行有效的构建,必须对社会管理进行创新。国家与政府必须发挥自己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作用。实施经济调节职能,确保农田水利能够可持续发展。建立农田水利建设的增长机制中,必须加强资金的投入。国家已经出台了很多关于保障支持我国农田水利发展建设的新政策新举措。国家应该探索多渠道的融资方式,不断健全村级基础农田水利事业,促进农田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的建设与长效发展。

2.2加强水利建设执法力度,完善相关水利建设法律法规

国家通过建立《水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制定相关的水资源管理条例,明确了水利工程的产权归属、管理职责、管理经费以及产权、管理权转移等很多有关农村水利建设的制度。必须通过严格的论证与审批,才能实施农田水利建设。很多农村水利管理以及水资源开发混乱,是由于监管不力造成的。因此,加强我国农田水利发展建设,必须深化监管,实施保障农业用水的有效举措。同时,必须对农田水利用水的技术标准不断完善。农田水利建设中,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

2.3对农田水利薄弱环节必须加强建设

解决我国农业用水中的突出矛盾,促进农田水利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就是必须对农田水利薄弱环节进行加强。在建设农田水利设施中,必须好小型农田水利排水与灌溉,骨干与田间的工程配套工作。同时,必须对农田水利科研工作进行加强,应充分运用优良传统和经验,并加强新科研成果的开发和推广。做好各种水利建设的宣传教育,为全民办水利打下良好的基础。

2.4加大资金投入,调动农民积极性

我国在实施工业化与城镇化工作过程中,农业和农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国家对农村应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应加大投入力度。在此基础上,对农民建设农村水利工程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应进行充分的调动,通过良好机制进行激励,让更多的农民、企业或社团参与到水利设施建设之中。国家应鼓励与吸纳社会资金办水利,确保水利事业能够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同时,对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筹措渠道进行改革。国家不仅对大型水利工程进行投资,更重要的应对农村农田水利建设进行有效投资。国家各级政府以及水利部门应积极开拓思路,通过有效的经济措施建立长效水利机制,国家应设置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可以通过科学的筹措渠道,对一些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实施企业、集体以及个人投资兴办。

2.5国家应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国家应将水利建设与节水工程建设结合起来,通过有效的措施实施喷灌技术的应用,应积极发展大棚滴管技术。通过各种水利建设工程的,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国家应制定相关的节水灌溉发展的经济补偿政策,实施有效的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进一步提高农民的节水积极性。

2.6提高水利管理工作人员素质,加大农田水利工程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

各级农田水力资源部门应制定有效的计划措施,鼓励工作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提高个人的素质,能够更好的满足岗位以及市场的需求标准。农田水利管理单位应对技术人员进行明确分工,加强农田水利管理的力度。农田水利管理单位应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基础性作用,加大人才队伍的建设与流动,对农田水利科技队伍进行优化。国家应对水利部门的工作人员的各项权益进行保障,对基层工作人员的各种生活以及工作中的困难及时解决,使他们能够更好的服务农村农田水利建设。

3结语

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农业。保障获得良好粮食经济效益的关键是农田水利建设。我国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已经投入了极大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随着经济社会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很多农田水利建设已经不能与之同步。今天,很多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已经显示出其薄弱的一面,并对我国城镇化建设形成了很大的阻碍。因此,必须从全局出发,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

作者:张立荣 单位: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水利勘测设计院

参考文献:

[1]王朝新.中国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制度创新研究[D].武汉大学.2011.

[2]刘梅芳.我国农田水利供给的利益关系与激励机制构建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3.

[3]葛舒琦,张翔.2005—2012年我国农田水利管理研究综述[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