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农田水利供给问题综述
时间:2022-01-23 03:36:00
导语:农村农田水利供给问题综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农田水利建设关乎国家整体经济及环境的发展,我国是一个有着9亿多农民的农业大国,在党的领导下,重点的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我国农村已有60%的人用上了自来水,我国加大农田的改造力度,开展了大规模的灌溉排水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初步建立了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为农业农村形势良好势头提供了重要支撑,但我国农村农田水利发展仍步履艰难,表现为:农业干旱缺水情况日益严重,灌溉设施简陋。每年因干旱造成的粮食损失严重,存在着设施简陋、工程严重不配套且老化失修等问题,上千万农村居民因旱发生粮食短缺,我国一半以上的耕地甚至没有灌溉设施。农村饮水问题依然严重,水土流失问题、草场退化、水污染突出,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导致寻找饮用水源的经费短缺,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给解决农民饮水问题带来了诸多困难。防御水旱灾害能力偏低,很多农村地区达不到饮用水卫生标准,而病险水库也不能正常发挥防洪、抗旱、灌溉、供水等功能。我国农村水利发展不平衡已经成为十分突出的问题,地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如西部地区地大人稀,但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较低,而山东、河北和江苏有效灌溉面积则利用非常好。我国农村农田水利建设在各个层面的投入也不同,各个项目上的资金投入也差别很大,但总的来说,全国有效灌溉面积呈持续增长趋势。在易涝耕地和盐碱耕地的治理方面,易涝耕地及盐碱耕地得到初步治理。
2、我国农村农田水利供给短缺原因
我国农村农田水利供给投入不足主要体现为投资不足与投工不足,我国农村农田水利建设投资不足是其供给不足的原因之一,地方财政在大力发展城市经济的政绩观指导下,支援农村农田水利公共设施建设的资金同样缺乏。因此,我国应该多方面吸纳资金,扩充来源;我国农村农田水利建设不仅存在投资不足,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工情况分为几个阶段:新中国成立—1952年农田水利建设的恢复阶段,1953—20世纪70年代末农田水利建设的高潮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末农田水利建设的停滞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农田水利建设的初步改革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农田水利建设的初步改革阶段。农村农田水利建设供给方式不均衡,农民对投工也缺乏积极性。建国初期,我国对农田水利建设采取了政府强制性的供给方式,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逐渐采取了政府主导供给型和农民自愿参与供给型并存的方式。国家的逐渐退出,使得单一供给方式的能力逐渐弱化,很难达到一种完全均衡的状态。农村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面临着资金筹集困难,一事一议的供给方式大多难以通过议事表决,对跨村、跨乡的流域性工程项目,统一组织和利益协调的难度较大,导致农民从公共品中获得的收益并不均衡。农村农田水利建设供给产权关系模糊,在对农村农田水利进行供给时,产权关系不明晰,影响农田水利的健康发展和水资源的有效供给。小型农田水利被视为政府或集体主持的福利工程,产权主体之间关系较为复杂,导致村级组织没有资金和资源来解决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维护。
3、发展我国农村农田水利的相关政策措施
为了提高我国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供给,应着眼于防微杜渐、未雨绸缪,推进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供给多元化。对于政府层面来说,要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如美国采取了大量的、直接的政府财政投入来保障农田水利的供给,并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制度促进农田水利建设;在解决我国农村农田水利供给不足的过程中,可以实现政府与SPC以合伙方式共同营运等方式,缓解财政资金不足的压力,增加农田水利建设的供给量。遵循法制建设是前提,价格机制是核心,通过吸收先进国家的经验,做到人才培养是保证,政府部门是主导,项目分区是关键。改良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供给方式,使各种供给方式发挥最大效用,广泛发挥传统供给方式的优势,对不同的农田水利采取不同的供给方式,克服自我供给制的缺陷,从而发挥各自的优势。立足农村、服务农村,严格操作程序,名副其实地推行民主议事,强化自主监督管理,严格专款专用,考虑到农村有农村实际,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改革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供给产权,确保我国农村农田水利工程的供给产权清晰,.稳定集体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转变集体产权为私人产权和法人产权,整合私人和共有产权。随着我国农村农田水利供给产权改革的不断深化,建立一种新的责、权、利产权结构关系,完成的农田水利服务任务。
本文作者:孙富生工作单位:四平市南崴子灌区管理局
- 上一篇:烟草公司知识管理设计
- 下一篇:刍议知识管理课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