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灌区农业灌溉井渠双灌作用

时间:2022-06-01 05:08:00

导语:河套灌区农业灌溉井渠双灌作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河套灌区农业灌溉井渠双灌作用

近年来,由于黄河水资源日益紧缺,引黄水量大幅减少,在河套灌区农业用水消耗巨大,如果上游来水少,会直接导致灌区出现断流情况,从而,影响到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坏境的保护,为有效缓减水资源紧缺而带来的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必须采取节水措施,尤其是在当前提倡农业节水的大气候下,应该充分利用和开发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大力发展井渠双灌,是解决以上矛盾的一条有效途径。

1河套灌区的基本情况

河套灌区位于黄河上中游内蒙古段北岸的冲积平原,引黄控制面积116.2万hm2,现引黄有效灌溉面积60万hm2,农业人口100余万,是亚洲最大的一首制灌区和全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也是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的商品粮、油生产基地;多年来灌区用水总量在52亿m3左右,近年实际用水总量在49亿m3左右,供水需求量逐年减少,缺口逐年增大;灌区降雨量少,多年平均130~210mm,蒸发量大,多年平均2100~2300mm,是典型的没有引黄灌溉就没有农业,没有灌溉就没有生存环境的地区;灌区内除部分沿山地带,包括狼山山脉冲积扇一带和部分低凹地采用井灌外,其余,大部分地区均采用黄河水灌溉。

2发展井渠双灌的意义

井渠双灌就是采取井灌与渠灌相结合的方式,联合运用地下水与地表水,力求节水增效,在充分利用当下水资源的条件下,解决农业用水的问题。当前,河套灌区主要还是以地表水(引黄)灌溉为主,只有少数采用井灌,根据河套灌区的实际情况,且受一首制灌溉引水的制约,河套灌区主要是采取“轮续灌”相结合的方式,同时满足所有供水需求是不可能的,必须采取井灌结合。笔者认为,发展井渠双灌不仅能改善用水紧缺的现状,而且合理开发地下水有利于实现水的良性循环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具体来讲,采用井渠结合灌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

(1)在上有来水不足,黄河枯水期、用水紧张和渠道稍部供水困难时,采用井灌,起到应急作用,做到适时灌溉,缓减供水不足矛盾,保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由于近年来河套灌区内的种植结构大幅调整,一些经济作物(如青椒和番茄)得不到适时灌溉,采取井灌,可以达到增产增效和增收的目的。

(2)由于河套灌区的地形构造特点,灌溉期间,大量渗漏水会造成地下水位不断上升,实践证明,地下水位的高低,直接影响土壤的积盐程度和作物产量的高低,采用井灌有利于地下水位的控制,改善土壤盐碱化程度;相反如果长期采取纯井灌,地下水位会逐年下降,久而久之会形成“漏斗”现象,直接影响到植被生长和生态环境,通过井渠双灌,能实现采补平衡。

(3)发展井渠双灌,可以大幅度提高灌溉利用率及灌溉水保证率。在引黄灌区采用井渠结合灌溉既能重复利用渠道输水和田间灌溉渗漏水量,又能确保农作物适时,适量灌溉用水,从而提高了灌溉保证率。

(4)由于井渠双灌提高了灌溉水保证率,延伸了灌溉范围,从而,扩大了有效灌溉面积,甚至局部高地、凹地,原来从未到过的黄河水的地方也得到了灌溉:如乌兰布和灌域五团地带是典型的井渠双灌受益地,不仅灌上了适时水,而且,还增加了灌溉面积,做到灌溉、增地“两不误”。

(5)最重要的是采用井渠双灌可以达到节水的目的,尤其在秋浇期间,节水的效果尤为显著。河套灌区秋浇用水量约占全年用水总量的1/3,这时又处于黄河丰水期,如果能够合理利用相对淡化的黄河水,来回补更新地下水,使一部分水量通过井灌被重复利用,所以,实行井渠双灌可以节约大量的引黄水量。

3发展井渠双灌的可行性分析

河套灌区有十分优越的井灌条件,实行井渠配套建设,有利于加快农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河套灌区小麦种植面积大幅缩减,各种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增长,有些地方群众自发地集资打井取水,发展经济。因此,采取井渠双灌,能够随时灵活地满足不同作物的用水需求;地下水储量丰富,开采潜力大,有利于发展井渠双灌。据统计,河套灌区多年平均地下水储量约为15亿m3,可用水量有7亿m3,约有70%的地区地下水质符合灌溉要求,可见开采利用地下水空间可观;发展井灌还有利于改进灌溉方式,提高灌溉用水技术,节约水资源。利用井灌不仅可以缩短输水时间和距离,节约用水,而且相比渠灌有许多特殊的优点:水源比较稳定,水质清澈,导水性能好,使用便捷,适合发展田间畦灌、滴灌和喷灌等配套技术,改变过去大水漫灌的习惯和“喝大锅水”的落后灌溉方式,在当前灌区的用水形势下节水效果尤为显著,所以发展井渠双灌很有必要。

4有关问题的探讨

(1)灌区内种植结构的调整。农田灌溉直接为农作物高产高效服务的,一方面井渠结合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必须围绕作物的种植结构来尽进行,而另一方面则应根据农业生产的新要求,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来适应灌区的水资源状况,以发挥灌溉用水的最大效益。因此,要对灌区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首先,要优化灌区的作物种植结构。同时,要进行作物品种的改良和耕作栽培技术的改进,采用节水灌溉制度,做到节水、增产、增效、优质。

(2)灌区内多种水源联合运用。对井渠双灌的水资源要进行优化配置,必须在维持水环境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定时定量安排各种水源,并对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进行人为控制,一般在雨季应多用井灌,以使增加地下土壤储水枯荣,有利于雨季补充地下水源,同时,对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优化的联合调度,在开采一定地下水量的条件下,应适当引进地表水,使地下水位稳定在一定的适宜农作物生长的范围内。

(3)灌区用水管理。发展井渠双灌要站在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高度,把井渠建设放在灌区续建配套改造的同等重要位置,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布置。实现井渠双灌需要有一套用水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度来保证,如明晰产权,实行用水企业化管理;成立用水管理协会,结合灌区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农业水价体系,加强节水意识,让用户舍得在购买节水灌溉设备上花钱,有钱进行水利工程维护管理等。加快研制行之有效的水权转化机制,通过市场交换,实现水资源的最优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