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农村水利工程发展对策思考

时间:2022-02-18 04:22:00

导语:地区农村水利工程发展对策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地区农村水利工程发展对策思考

摘要:农村水利工程作为重要的农田水利基础性设施,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结合亳州市谯城区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水利工程;问题;对策;毫州市谯城区

一、亳州市农村水利工程现状

亳州市谯城区位于皖西北部,属淮北平原,国土面积2226km2,耕地12.43万hm2,是全国重要的药材、商品粮、优质棉生产基地,典型的农业大区。由于地处中国南北气候过渡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50mm~900mm。受大气环流的影响,年内降雨分配不均,6—9月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0%,降雨量年际变化明显,最大年降雨量为最小值的4倍,气象灾害频仍,旱涝交替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亳州市谯城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得到迅猛发展,通过多年大搞水利,已初步形成了以骨干河道堤防防洪,以井灌为主,与引水沟渠相结合的抗旱减灾的工程体系,但总体还不够完善。

二、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标准不高,配套不完善

农田水利工程,多数修建于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受当时建设条件的限制,原有规划不够科学、工程本身设计标准不高,尤其是配套方面不够完善。多数水利工程在建设期间,只重视主体工程的建设,而忽视了配套工程,致使受益范围窄小。如,一些灌溉工程只重视泵站工程建设,而忽视了对渠系配套;一些中小河道蓄水涵闸建成了,上下游河道没有清淤治理,致使汛期河水不能正常下泄,平常季节不能有效蓄水,影响了工程正常效益的发挥。

(二)现存水利工程损毁现象较为严重

多数由于缺乏妥善的管理,有的机械设备已流失,有的已经老化,有些零部件已经损坏,无人修理,长期带病运行。如,一些中小型泵站多数已全部或接近报废,中小型涵闸,70%的已运行了三四十年,随着运行期的增长,工程不可避免地出现老化和损坏,形成病险或隐患工程。出现闸墩碳化,闸门渗漏、护栏断裂,长期带病运行。一些机井因损毁造成不能使用或出水量不足。在中小河流堤防工程方面,由于农民长期利用堤防取土烧砖、填坑建房,造成堤身多数被毁,特别是非法采砂造成河床塌陷,堤基毁坏,汛期不少堤段产生管涌、渗漏,甚至发生溃堤的现象。

(三)农村水利工程管理能力极大削弱

农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建立了统分结合,户为基础的经营机制。但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只重视分“地”而忽视了分“水”的弊端。由于水利工程产权关系不明晰,与土地分散经营不配套,从表面上看,原有的水利设施实行集体所有,集体管理。而实际上的集体已成为名存实亡的空壳。本该由“集体”来承办的事,却往往要政府来承担,这就造成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使用严重脱节的问题,加之多年来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不到位,导致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不善或无人管理的衰减局面。

(四)工程投入不足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亳州市谯城区大规模地兴修水利,每年都要抽调数万劳力,从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可谓千军万马齐上阵。而20世纪90年代后,农民忙于经营或弃农从商,放松了水利建设,他们讲究的是经济效益。因此,难以抽调大批劳力兴建水利工程。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农民的个体经济意识较强,集体观念淡薄,在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着一种偏向,国家不投资,水利没人搞,纯粹依赖国家的思想严重,无论是打井、建站、挖河修渠,还是堤防加固甚至管理经费都依靠上级拨款,在水利工程管理上存在只知用,不愿管。

(五)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

以涵闸管理为例,亳州市谯城区水利工程管理仅仅把大中型水利工程纳入国家管理,即便是这些大中型水利工程,管理机构也不十分健全,管理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对工程不会维修、不会养护。而一些小型水闸全部交给乡镇实行群管,无管理机构,无专管人员,临时聘用管理人员多数是当地群众,文化水平低,且更换频繁,缺乏水闸的管理经验,客观上造成工程管理不善。

三、农村水利工程建管几点对策

综合分析亳州市谯城区现有建设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为确保农村水利工程建管有序健康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领导

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包括今后逐步更新续建,是一项比较长期的任务。需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有关部门协调合作,并有办事机构和一定数量的技术力量,才能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积极开展农村水利工程普查,做好科学规划

水务部门要及时组织开展一次农村水利工程大普查,通过查工程现状、查配套、查管理、查效益,逐步完成对辖区内水利工程的产权归属、设施完好程度、管理形式、效益和经营状况等调查摸底工作。在充分了解并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认真组织编制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并依托本区域水利建设发展整体规划,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以效益定工程,突出重点,制订切实可行分期实施方案。

(三)规范农村水利工程建筑秩序,提高工程质量

目前,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忽视水利基本建设程序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认为施工要求不高,工艺技术简单,重视程度不够,个别对方依然存在着无规划、无设计、无技术审查、无审批的“四无”现象,这些会给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造成严重隐患。因此要进一步健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进一步规范农村水利工程市场,对施工单位不备案,不接受审查,不得参与工程建设。产权单位、监督单位要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所用物料、施工现场监管力度,保证工程质量,力求建一处工程,发挥一处效应。

(四)积极引导群众筹资筹劳,完善社会投融资机制

近几年,由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旱涝频繁给农村经济造成极大的损失,广大农民对水利工程的巨大减灾效益有了新的认识,各地通过“一事一议”等活动筹资兴建水利工程的热情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国家近一个时期也加大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一要抓住机遇,积极组织引导农民群众围绕农田水利建设开展议事活动,探索建立通过财政奖补“一事一议”活动引导群众筹资筹劳的新机制,用足用活财政奖补奖金。二是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制定优惠政策,继续鼓励和支持民营水利发展,通过拍卖、租赁、承包和收益权抵押等方式广泛吸纳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建设。三是大胆尝试通过整合现有涉水资产、资源的办法,通过成立水务投资集团等方式,搭建投融资平台,争取信贷支持,吸引社会资金。四是积极引导和帮助广大农民群众提高认识,认真贯彻落实“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政策原则,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保证农村集体将一定比例的积累资金用于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五是广泛鼓励、吸纳社会资金办水利,努力促进农村小型农田水利事业发展投资多元化,确保水利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五)要完善农村水利管理体制与机制

要全面推进水管体制改革,切实加强乡镇水利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农村水利建设、管理与服务水平。认真落实管理经费和维修养护经费,在“两费”落实的基础上,推行管养分离,巩固扩大改革成果。按照分级负责、分层管理的原则,将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责任落到实处。所有河道堤防、中小涵闸、泵站都必须落实专人管理,逐步提高管理水平。继续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拍卖、租赁、承包和股份合作等形式,明晰工程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明确管理主体,落实管护责任,确保农用水利个设施的有效养护及其功能的有效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