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建设发展论文

时间:2022-03-01 11:44:00

导语:农田水利建设发展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田水利建设发展论文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过去都是各地水利部门的部门职能与行为,这还不够,必须上升为政府行为。我们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农委、水务、财政、发改、审计、国土、林业、畜牧、农机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领导小组,纳入政府一级目标管理,进行考核奖惩,并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主要考核条件。

组织制定规划方案,政府严格审批把关。我们先后制定了《穆棱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总体规划》、《穆棱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穆棱市防洪预案》等一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和方案,全部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进行专题讨论通过后,提交市委常委会议审定,进一步提高了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有效地保证了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稳步实施。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协调部门合力建设。坚持把农委、财政、国土等涉农部门的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努力实现效益最大化,形成合力,共同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是基础,资金是保证,实施建设是关键。需要及时捕捉各种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编制项目、储备项目、争取项目。目前,穆棱市编制储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已达37个。在工作中,采取了“一个项目确定,一名领导挂帅,一笔经费落实,一套机构成立,一定期限完成”的“五个一”的工作机制予以强力推进。几年来,累计争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22个,争取到位专项资金5420万元,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注重政府的建设主体地位的同时,还要培育多种建设主体、多种机制作为补充。为此,我们大力推行工程产权改革,按照“明晰所有权、出让使用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保护收益权”的原则,积极开展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截至2006年,全市620座“五小工程”已有502座实行了产权制度改革,承包、租赁和拍卖比例达到81%,为基层水利发展注入了活力。还有,成立灌区农民用水协会,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农民成立自主兴办、民主管理形式的用水协会,全市7个灌区已组建了11个用水协会,参与农户数量达到3900多户,管理的灌区斗渠条数达141条,灌溉面积达3.1万亩,有效地调动了农民自主兴办和管理农村水利工程设施的积极性。再者,开展民办公助项目建设。紧密结合国家有关政策,积极开展了以“民办公助”的方式兴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试点工作,2006年农民自筹144万元、争取国家补助62万元,建设了自兴、双兴和更新3座小型抗旱蓄水工程,新增灌溉面积3800亩,有效地加快了我市农田水利建设步伐。

除了政府主导,市场补充外,还要坚持把全民参与作为补充用工、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基本进程的有效手段,建立稳定建设力量的长效机制。一是组织集中攻坚治理。我们在积极引导农民以开展“一事一议”的方式增强治理主体主动投工投劳自觉性的同时,组织市直28个党委、47个部门和省直单位共2800余人,连续6年对治理难度较大的流域,开展了集中规模治理攻坚会战,累计完成治理面积3.4万亩。二是建立补充用工机制,形成水利建设新格局。面对严峻形势和现实困难,坚持把组织开展全民会战和市直部门攻坚战作为稳定建设力量的有益补充,通过连续多年开展的市直部门会战,不仅进一步扩大了生态建设宣传面,提高了全民的水土保持意识,而且成为我市补充治理用工,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扎实推进生态市建设进程的有效途径,初步建立了补充治理用工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了“水保搭台、政府导演、全民参与、部门攻坚”的水土保持工作新格局。

破解建设投入资金不足难题

新形势下农田水利建设面临的诸多问题中,投入不足、资金紧张几乎是各地特别是中西部地区遇到的最难逾越、最难以解决的问题。没有投入,再好的规划与蓝图也很难实施。陕西省合阳县虽然经济并不发达,财政也较为紧张,但却较好地解决了投入不足的问题。

抓投入是合阳推进农田水利建设的突破口,我们已经初步形成了“政府民营多元投入,县乡村组四级联动”的良好运行机制。

加强管理,用活项目资金。用实用活项目资金,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是解决投入不足问题的基础。多年来,我们一直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各级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了县乡主要领导负总责,主管领导具体抓,业务部门现场抓的工作机制。县上制定下发了《合阳县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实施方案》,坚持集中连片,规模治理;坚持对重点水利工程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监理制、施工合同制,建立了设计、施工、监理、验收一整套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坚持实行“统一规划设计,统一质量标准,统一组织机械,统一检查验收”,加强工程管理,严格质量标准。在项目资金使用上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抓住国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积极争取并保证项目资金及时拨付到位,按照要求专户储存,专项使用,逐级负责,专项审计。在“用实”的同时注重“用活”。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省财政部门关于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要求,坚持“政府统筹、渠道不乱、用途不变、资金捆绑、各记其功”的原则,以乡镇为单位,将农田水利、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扶贫、财政支持等涉农水利项目资金整合起来,捆绑使用,加强统筹协调,避免重复安排,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动农田水利建设持续深入开展。

以奖代补,激励民营投入。投入的多少决定农田水利建设速度的快慢。合阳是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又是旱塬农业大县,农民增收缓慢。农村税费改革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机制发生了很大变化,单纯的政府投资已远远不能满足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需要。为拓宽投资领域,吸纳方方面面的资金投入,我们狠抓了政策引导。县上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合阳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意见》、《关于民办水利的若干规定》、《五小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优惠政策,全面推行“谁治理、谁受益、长期不变、允许继承和转让”的政策,加强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千方百计鼓励扶持大户或股份合作兴办水利水保工程。同时,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投资回报机制,调动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建设。鼓励和支持民营水利发展,通过拍卖、租赁、承包和收益权抵押等方式广泛吸纳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建设。对社会团体、法人、个人投资农田水利工程,参照民办公助的形式,县上设立专项补助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给予适当补助奖励。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主,民营、农民个人、水管单位投入为辅的多元投入机制。

一事一议,群众筹资投劳。农田水利建设是一项政策性、群众性很强的工作,必须依靠广大群众。近年来,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减轻了农民负担,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但农民过多依赖政府的观念依然存在。为此,县上制定了《合阳县村级兴办集体生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实施办法》。《办法》本着自愿互利、注重实效、控制标准、严格规范的原则,严格区分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与加重农民负担的政策界限。地处我县定国水库灌区的王村镇北王村,在今年灌区平地工程建设中,积极推行“一事一议”制度,采取村民代表提出建设项目,村委会讨论形成意见,交村民大会形成决议并付诸实施的办法,较好地解决了群众筹劳筹资的难题。这种办法缓解了投入不足的压力,使农民真正成为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主体。

政府政策奖励,民营个体投入,群众筹资筹劳,初步缓解了投入不足的现实压力。

建立新的机制

———访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司长李代鑫

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司长李代鑫近日在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表示,今年我国农村水利工作基本思路已经确定,将重点深化灌区“两改一提高”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坚持不懈地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挥水利工程的整体效益。

李代鑫说,从面上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主要问题是,原有的投入政策、组织方式等被打破,新的机制和办法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开展农田水利建设难度大。因此,要按照国务院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的要求,从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健全政府投入机制、健全农民参与机制、健全建设管理机制、健全规划编制机制五个方面,加快建立与完善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一是促请尚未出台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实施意见的地方,结合当地实际,尽快制定出台实施意见或实施办法,使新形势下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有章可循;二是抓紧编制《县级农村水利规划指南》,为各地编制和实施县级农村水利规划提供指导;三是继续探索“一事一议”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途径、新办法,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和出台全国的指导意见;四是争取扩大小型农田水利“民办公助”项目中央和省级投资规模,引导和带动受益农户增加投入;五是加快推进以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用水户协会为主要组织形式的小型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为建立和完善工程运行的长效机制提供保障;六是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信息报送工作,包括月报、简报和阶段报告,为宏观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李代鑫说,“十一五”农村水利各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其中《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全国节水灌溉规划》、《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十一五”规划》已通过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咨公司组织的评审。此外,农村水利建设中央投资增幅较大。与此同时,农村水利改革继续深化。目前全国已有11个省(区、市)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实施意见。

李代鑫指出,今年,按照中央关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稳步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总体部署,灌区将深化“两改一提高”工作,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争取国家加大对大型灌区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快节水改造步伐。力争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投资规模能在2006年的基础上有所增加,在加大骨干工程改造力度的同时,重视田间工程的配套和改造,争取节水灌溉示范、小型农田水利“民办公助”、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投向骨干工程改造已基本完成的田间工程。尽快出台《大型灌区骨干工程节水改造基本完成评价标准》,争取到年底基本完成20个左右大型灌区骨干工程节水改造任务。

二是在全面推进灌区水管体制改革的同时,开展田间工程和用水管理的综合改革。积极贯彻落实水利部等三部委《关于加强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的意见》,明晰田间工程产权,大力推进农民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力争到2007年底,大型灌区由用水户协会参与管理的灌溉面积达到40%左右。通过推进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积极探索灌区农业水权转换试点,为实现水资源节约使用和优化配置、增加灌区节水改造投资来源积累经验。积极开展以用水户协会建设、田间渠系改造、终端水价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田间工程和用水管理综合改革,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改造与改革的整体效果。

三是进一步加强灌区行业管理和项目管理,保障改造与改革取得实效。要修订出台《占用农业灌溉水源及灌排设施补偿办法》、《灌区管理办法》、《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为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提供依据。同时,要狠抓落实,加强监督检查,把各项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和取得的效果同下一年的项目安排挂钩。继续做好《全国农业灌溉用水状况分析》专题研究,部署各地开展农业灌溉用水效率的实时监测和分析,为科学评价用水效率、评估节水灌溉发展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而科学指导灌区和节水项目建设布局、改进项目管理、加强灌溉行业管理提供依据。

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

安徽省泾县水务局局长朱山东

农村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农户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农民可以自行择业、自主经营。国家根据形势需要,取消了“两工”,水利兴修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完全依靠行政手段组织农民投资投劳,而农田水利建设投资需求巨大,完全依靠政府承担难以做到。包括农民在内的各方的参与,是必要的也是关键的。如何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呢?

泾县农建工作曾一度滑坡,农村水利的基础地位越来越薄弱,保障能力越来越弱化。对此,县委、县政府及时开展调研,摸清情况,调整思路,针对农田水利建设范围广、内容多,既有公益性的,又有经营性的特点,一方面对公益性较强水利工程,加大各级财政的投入;另一方面对一部分经营性的水利工程通过市场机制解决投入问题。经过几年的实践表明,这种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投入格局,是确保我县农建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一是积极争取中央项目资金的支持。主要是整合土地治理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平垸行洪及安全人饮等项目的国家投资支持,这是近几年我县水利兴修的重头戏,也是重要抓手。二是县级财政加大对水利的投入。我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可用财力非常有限,为了促进农建工作,我县每年都要从财政上安排近500万元投入水利建设,其中财政预算内安排了40万元用于“以奖代补”工程,以工代赈和扶贫安排400多万元的水利建设项目,40多万元的“以奖代补”工程项目,每年可做近80项农民迫切需要修建的小型水利工程,实际工程造价可达200多万元。“以奖代补”工程这种形式既可克服政府财力不足,又激发了群众投身水利建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另外关键是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水利兴修的受益者主要是农民,通过政策倾斜、资金扶持、技术服务等方式充分调动受益农户投资投劳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为水利兴修的主力军。充分调动全社会办水利的积极性。按照“谁建设、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招商引资等多种形式兴办民营水利,民营水利通过对现有中小型水利工程的拍卖、租赁等,盘活了现有水利资产,促进了资产保值增值,同时为新建工程提供了增量资金,创造了一个“投资水利能赚钱”的良好社会氛围。

过去搞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性不强或没有统一的规划,有的存在盲目建设、片面追求政绩等不讲效益、劳民伤财的现象,不仅造成投入的浪费,而且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的投资分散或重复投资问题突出,资金使用效益差。国家财政投入毕竟是有限的,如何把这笔资金用好,用到刀刃上,认真做好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是基本前提。我县组织水务、国土、财政等部门做好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达到摸清情况、明确任务、指导和规范工作的目的,同时还起到协调有关部门、整合投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作用。经过批准的规划,所有相关部门和单位都严格执行。我县县级水利规划中含有全县防洪规划、土地复垦规划、农业综合开发规划、水库除险规划等。

组织上创新,坚持民主决策、群众自愿的原则,完善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充分尊重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尊重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实行民主管理。农民自己能够兴办的工程,政府放手让农民去做,实行“民办公助”;需要政府组织、农民参与的工程,也要与农民协商,尊重他们的意愿,体现农民的利益,征得他们的同意,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具体办法就是实行“一事一议”民主协商机制。

近几年通过“一事一议”方式修建了不少即将报废的水利工程,如云岭镇,其建设村江村塘由于渗漏严重,成了多年不能蓄水的废塘,下游近百亩农田抛荒,给农民造成很大损失。2005年通过“一事一议”,群众自愿集资和村集体经济,共计筹措了3万元资金对该塘进行切坝换涵,加高培厚、砼面板砌护,大塘维修后连同抛荒的农田公开拍卖,拍卖的收入再投入到水利兴修上。该镇汀潭村的云岭金矿每年要向村级财政交纳土地承包费2万元,这些钱每年都被平均分配到村民手里了,在旱情面前,他们转变了思路,通过村民大会表决,将承包费全部用于水利建设。黄村镇安吴村的红跃电灌站及渠道的防渗处理,由于投资较大,通过村民大会表决将林场收入全部投入,仍然缺口不小,又通过村民自愿集资2万元完成了该工程的实施。

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使受益农民进行自我管理,自主经营,经济上自我运转,自我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水利工程产权、管理权和经营权,确保水利工程管护走上可持续良性发展的道路。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建立标志着我县水利工程将逐步实现建管用统一,开启了农民自主管水用水、自主管理工程新篇章,不仅为水利事业的投入开辟了新渠道,极大地提高了用水效益,还将更好地推进水利工程建管体制改革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2007年1月31日,浙江温岭市滨海镇岱石村,农民正在浇制七面光标准化机渠。连日来,该镇积极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镇59个村每天有上千农民在铺设沟渠、修筑机耕路、建设标准化农田,为实现农业生产丰收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