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规划研究管理论文

时间:2022-06-28 09:50:00

导语:水资源规划研究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水资源规划研究管理论文

漳河发源于山西省境内,流经河北、河南两省边界,是海河流域漳卫南运河水系的主要支流。漳河上游分浊漳、清漳两支,在合漳汇合后称漳河,经岳城水库出山汇入卫运河。该地区水土资源匮乏、供需矛盾突出、水事纠纷频发,直接影响了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由于该区域邻省地区之间的竞相开发,缺乏统筹规划和对水资源承载能力的考虑,使得工程建设规模过大,加重了该区域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根据水利部的部署,目前漳河上游流域水资源规划工作正在进行之中。该规划将为规范和指导漳河上游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提供依据。鉴于漳河上游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实际,笔者认为要做好规划工作,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打好两个基础

一是各分区的水资源量。水资源量是可利用水量和可分配水量的基础,应借助本次水资源评价的机会,将这一基础工作扎实、扎牢。

二是各分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各分区的供、用水等开发利用现状情况,是制定该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的重要依据,在规划的第一阶段必须做细,为后面的规划工作打好基础。

2、以合理配置水资源,缓解省际水事矛盾为中心任务

目前,《漳河水量分配方案》和《漳河侯壁、匡门口至观台河段治理规划》做为重要依据,在漳河水资源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二者没有充分考虑流域内水资源情势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等情况,其水资源配置方案也不完善(主要考虑了下游河南、河北两省),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和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需要。规划应全面考虑上述情况,以合理配置省际间水资源,有效缓解省际水事矛盾,特别是保证规划区下游沿河村庄生产生活用水为中心任务,实现漳河上游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保障规划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协调工作

首先协调好晋、冀、豫三省对规划的认识。晋、冀、豫三省均认为,在新的形势下开展漳河上游水资源规划很有必要。但对规划的开展,山西认为应充分考虑今后的发展,而河南、河北则认为应尊重历史,考虑下游生产、生活需水的同时,兼顾下游的生态用水需求;这无疑增加了规划的难度和协调的工作量。规划应在坚持公开、公正,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协调好三省的认识,以利于规划工作的开展。

其次要协调好几个技术问题。一是与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相协调。本规划是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的专项规划,规划区是流域综合规划规划区的一部分,应与流域综合规划相互协调配合,基础资料共享互补,规划数据相互衔接。特别是对六大灌区和邯郸、安阳两城市的考虑应与流域综合规划相协调。二是考虑南水北调的影响。规划应充分考虑南水北调工程对本规划区及其供水区域的影响,结合本规划区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对规划区及其供水区域的水资源配置方案进行综合分析。三是为保证规划的合理、可行,应对规划中的一些关键指标,如灌溉定额、生活及工业用水定额等,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制定采用的标准或原则。

4、处理好与“国发[1989]42号文”的关系

1989年,国务院以国发[1989]42号文批复了《漳河水量分配方案》,使之成为漳河上游冀、豫两省分水的重要依据。本规划应处理好冀、豫两省用水与“42号文”有关规定的关系,并从整个漳河上游水资源合理配置的角度出发,对“42号文”进行补充和完善。

5、规划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规划区存在跨省及省际边界河流且水事矛盾多发,这就要求规划应充分考虑水资源管理的实际情况,从整个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协调各方关系,制定具体的、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措施,以利于规划的实施。

6、重视水市场理论在管理中的作用

2001年和2002年漳河上游两次跨省调水的成功实践,为该区域的水资源管理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本规划应重视两次调水过程中,水市场理论在水资源合理配置、预防水事纠纷等方面的作用,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的管理措施,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

7、重视信息化技术在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漳河上游规划区内已建大中型水库100余座,另有大量引提水工程,这为规划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了有利的硬件条件。若结合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加强水库之间及地表与地下水之间的联合调度,则将对漳河上游地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充分利用洪水资源,缓解下游用水紧张局面,预防和缓解水事纠纷发挥重要作用。

8、要注意发挥有关地市的作用

规划区集中在长治、晋中、邯郸、安阳四市,详细的资料大多掌握在相关市水利(务)局,规划工作安排需考虑到这一客观情况。此外,规划完成后,具体措施将由四市及漳河上游管理局来实施。因此,应让漳河上游管理局和规划区内各有关地市参与到规划的编制中来,以利于将来的管理。

总之,在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当前管理工作的实际、该区域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已有的规划及分水方案等有关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以便规划能够更好地为该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