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滑坡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分析

时间:2022-07-14 08:50:50

导语:某地滑坡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某地滑坡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分析

摘要:一旦发生地质灾害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严重威胁人民生命生活及财产安全。因此,调查了解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对地质灾害治理尤为重要,在调查时掌握地质灾害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物探、钻探等工程手段找到滑坡的边界及滑动面,为治理提供基础数据。本文以地质灾害为研究方向,以某地滑坡为例分析其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并提出有效防控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地质灾害;滑坡;危岩;发育特征;防控

1引言

该滑坡主滑方向40°,纵长300余米,横宽270余米,平均厚度约8米,体积65×104m3,滑坡隐患点最早发现于2011年,根据现场调查走访了解到,2011年,发现山体开裂、下沉。据监测员介绍:2011~2015年,山体裂缝逐年扩大;2015年至今没有发现明显扩大发展的迹象,局部有小裂缝;居民房屋墙体开裂。直接威胁山脚下余家寨组54户234人及玉马公路的车辆和行人。目前,该处滑坡隐患点正处于变形阶段,裂缝有增大趋势,潜在滑坡隐患点虽然在天然状态下处于欠稳定状态,但在暴雨及地震等极端自然条件下发生失稳可能性极大,直接威胁当地居民安全,预估直接经济损失可达数千万元。在野外进行地质灾害调查时,应分析其活动变形情况及发育特征,准确掌握其形成机制,以便在地质灾害发生时科学、灵活地应对。地质灾害种类繁多且较为复杂,本文从日常发生频率较高的灾种角度考虑,着重选择滑坡地质灾害,分析其发育特征及形成机制。

2滑坡发育特征

2.1滑坡规模及基本特征

滑坡所处山体斜坡,坡顶高程1500m,坡脚高程1270m,垂直高230m,斜坡地形整体较缓坡度在15~30°左右,局部区域较陡,坡度为30~45°左右,斜坡物质成分主要为:紫色薄~中厚层状粉砂岩以及第四系含碎石粘土。滑坡带横宽约270m,纵长约300m,平均厚度约8m,体积约65万m3,主滑方向40°,该滑坡体后部出现裂缝,初步判断该滑坡为大型浅层牵引式土质滑坡。前缘以玉马线公路为界,右侧以自然冲沟为界,左侧以自然冲沟边界为界,整个滑体呈矩形状。

2.2滑坡岩体结构与变形特征

据现场调查,某滑坡物质主要由第四系残坡堆积层(Q4el+dl)含碎石粘土以及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灰绿、紫红粉砂岩组成。各滑体岩土特征如下:①碎石粘土:覆盖于监测区斜坡地带及山脚,为含碎石粘土、粉质粘土,土体结构松散,厚4~12m。②粉砂岩:呈中厚层状,节理裂隙发育,强风化层厚5~8m。根据现场调查走访了解到,2011年,发现山体开裂、下沉,滑坡后壁下沉高度约0~0.7m,裂缝宽度约0~1.1m,下沉方向25°,山体多处局部小裂缝和下沉;居民房屋墙体、地坪开裂,2011~2015年,山体裂缝逐年扩大;2015年至今没有发现明显扩大发展的迹象,局部有小裂缝;居民房屋墙体开裂。

3滑坡形成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分析

3.1滑坡形成的影响因素

通过调查,分析该滑坡的形成历史及演化机制,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等各种内在因素和人类工程活动、暴雨、地震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下导致了滑坡的形成。(1)内因1)地形地貌,滑坡区属斜坡地貌,海拔高程为1500~1270m,垂直高差达230m,斜坡坡度约40°~60°,坡向约25o,这种高陡的地形为滑坡滑移提供了较大的动力势能。2)地质构造,滑坡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评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Ⅵ度,地震力对斜坡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3)地层岩性,滑坡区内地层主要为第四系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粉砂岩,上覆粉质粘土均匀性差,孔隙率高,雨水容易渗透,为强透水层,抗剪强度低。而下覆基岩,透水性较差,属隔水层,上层孔隙水下渗后无法继续渗透,在两种土层交界处形成地下径流,该土层遇水后抗剪强度降低,为滑坡形成提供物质条件。(2)外因1)人类活动,主要表现在斜坡体上进行耕种、修建房屋及通村路,破坏了覆盖层土体结构,地表水易通过裂缝沿覆盖层与基岩接触面向下渗透,形成了软弱结构面,造成了坡体的失稳。2)由于地方从事煤矿开采活动,对坡脚进行开挖,形成采空面。3)受到近日来强降雨影响,大大的增加了斜坡上岩土体的重量,同时也降低了上部土层和下伏基岩的摩擦力。综合以上情况初步判断:受到自然地质条件控制。在强降雨及采煤活动的影响下,极易发生岩土体滑坡。

3.2滑坡防治措施

在滑坡勘察时应准确掌握滑坡边界及滑动面,通过取样送实验室进行检测,了解岩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通过其参数对滑坡进行定性分析,确定滑坡类型,通过对滑坡进行评估分析确定滑坡勘察类型。再进行滑坡治理设计,在设计时勘察设计人员应密切配合,提出符合实际的勘察设计报告,组织相应专家评审,进行现场验收工作。对中小型滑坡通过锚杆、锚索、抗滑桩、挡墙等工程进行治理,对大型滑坡进行搬迁避让等措施进行治理。在进行治理设计时应对治理措施经济性、必要性进行评价。

4结论

该处滑坡隐患点体积约65万m3,主滑方向40°,按体积规模划分为大型。该滑坡体最早发现于2011年,随着时间的推移,滑坡体在不断的变化,局部出现多处小规模垮塌。由于雨水的冲刷,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滑坡体的影响范围将越来越大,发生大规模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直接威胁坡脚居住54户234人生命财产安全,潜在经济数千万元,威胁人数大,潜在经济损失大,危害等级为一级,监测等级属一级。

参考文献

[1]蔡立标.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形成机制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8,508(16):282-283.

[2]陈诗礼.土石滑坡的形成机理及预测探讨[J].勘察科学技术,1989,(2):27-30.

[3]陈帆,刘立,陆海空,等.岩质高陡边坡稳定性分析[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8-59.

[4]周雷强.河南省罗山县滑坡地质灾害形成机制及防治对策[J].现代矿业,2018,(7):215-219.

[5]黄江,石豫川,吉锋,等.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高边坡危岩体调查中的应用与讨论[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3,(11):48-52.

[6]欧阳海金,廖绍平,吴珍云,等.龙南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形成机制分析[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4,(1):49-52.

作者:李潇 单位: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