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服务区域房地产业策略研究
时间:2022-03-01 11:48:44
导语:物业管理服务区域房地产业策略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深化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培养物业管理企业需求的人才,必须改革课程设置,加强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从而探索出具有时代特色的物业管理专业建设的新思路。本文基于对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服务区域房地产业特点的分析以及服务能力的调查分析,从专业自身特点出发提出提高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服务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服务区域房地产业
1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服务区域房地产业问题的提出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增强服务能力,满足社会多样化发展需要”。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工作报告》中提到,职业教育应“坚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根本导向,加快优化教育结构;服务决定地位,有为才能有位”。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只有发挥自身优势,勇于迎接挑战,才能更好地担负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责任,进而提升其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高职院校服务物业管理专业服务区域房地产业的功能主要有人才培养、技术服务、培训服务、文化服务和咨询服务五大类。本研究主通过问卷方式对开设物业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部分专任教师进行调查,了解当前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服务区域房地产经济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对策。
2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服务区域房地产业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2.1社会服务意识较好,主动参与能力有待提高。服务态度影响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推广,在调查社会服务意识中,关于“您认为社会服务对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发展作用大吗?”的问题,38.1%的教师认为很大,57.14%的教师认为比较大,4.76%的教师认为一般。关于“您对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者之间关系的认识?”的问题,80.95%的教师认为地方高校开展社会服务有利于促进教学和科研,4.76%的教师认为高校开展社会服务会冲击教学和科研,14.29%的教师不能确定。关于“您会主动联系企业开展培训活动和技术支持吗?”的问题,只有14.29%的教师会主动联系行业企业,为企业提供培训和技术服务。由此可见,教师社会服务意识较好,但存在依赖思想,主动参与能力有待提高。主要靠上级下发文件驱动行动,要等到政府、行业、企业主动联系才有所施展。教师习惯于闭门教书,科研及技术研究动力不足,很难有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科研成果。部分科研能力突出、实操能力强的教师,却因缺乏动力机制而不愿意主动承担物业行业、物业企业培训及横向课题,使其转化为社会生产力。2.2社会服务政策缺失,服务队伍不健全。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否有效开展,社会服务政策尤为关键,这是社会服务的保证之一。课题调研中,“贵校是否有健全的社会服务管理制度”,非常健全仅占14.29%,不够健全的占57.14%。“贵校是否有健全的社会服务管团队”,非常健全占14.29%。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在配套政策缺失、服务队伍不健全的情况下,开展培训服务、信息服务等主要以教师个人为主进行,服务能力有限。学院未成立社会服务管理职能部门,社会服务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缺失,对从事社会服务的人员年终考核量化不明确,造成教师社会服务动力不足。2.3服务内容有限、形式有待扩展。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活动也包括为行业、企业及社区提供劳动力转移培训,但多数培训是由行业企业等部门组织,院校仅提供师资力量,培训的规模和深度还有待提高。调查中,关于“贵校物业管理专业教师开展社会服务的形式主要有?”的问题,培养物业管理高职人才占71.43%,企业培训占85.71%,劳动力转移培训占57.14%,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占52.38%,为行业企业提供资讯及技术服务占28.57%。关于“学生开展的社会服务形式主要有?”,物业法规宣传占90.48%,义务技术维修占9.52%,专业咨询占47.62%,文艺演出占19.05%,物业科技宣传占61.9%。由此可见,服务内容形式比较局限,技术咨询服务仅仅是教师参与行业企业专业人员培训课程体系、技能大赛、师资评选及企业管理方案的咨询活动,在技术推广服务、科普知识宣传、向社会开放图书馆及实训室等很多服务方式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开展。2.4服务成效不大,质量有待提高。目前,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社会服务质量不高、成效不大。调查中,关于“学生开展的社会服务形式主要?”的问题,物业法规宣传占90.48%,义务技术维修占9.52%,专业咨询占47.62%,文艺演出占19.05%,物业科技宣传占61.9%。关于“贵校在物业管理专业办学中利用自身优势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的合作形式有?”的问题,与企业建立实训基地占90.48%,政府决策咨询、为行业协会提供咨询所占比率较小。针对物业管理专业来说,首先,专业人才培养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人才培养规格上应对接行业发展,做出有效反应,真正将专业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其次,开展的企业行业培训多数是临时性的,缺乏长效机制,服务效果有待提高。最后,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互动力度不够,无法实现深度对接,在校企合作中,收效较大的仍然是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
3增强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服务区域房地产业的对策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从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专业自身特点出发,提出提高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服务能力的对策。3.1培养适应性强的物业管理专业人才。3.1.1优化培养方案,适应社会需要。根据物业行业对技能型物业管理人才的需求,确定培养目标,制定课程体系,建设学习资源,结合当地社会实际需求,将专业知识和实践相结合,从而不断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3.1.2创新培养途径,拓展人才素质。人才培养模式需摒弃“闭门造车”模式,建立行业、企业、学院等联动办学模式,加强与同行院校的交流学习。在课程设置方面,探索开设适应社会行业发展的选修课程,在校企合作方面探索“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深度合作模式。除此之外,还应积极开设第二课堂,在重视专业教育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素质拓展,开辟人才培养途径,增强人才培养适应性。3.2拓展多样化的社会服务形式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社会服务应准确把脉地方物业行业的发展,助力地方物业企业发展,为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打造区域品牌专业。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与银川各住宅项目入住服务、承接查验工作;指导带领学生承接小微企业的招投标及物业管理方案制订;发动学生参与到物业项目客户满意度调查中;经过前期的培训和准备,挑选优秀的学生协助开展写字楼物业项目的会务接待工作。3.3提供优质化社会服务产品。根据调查,很多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的社会服务已颇具规模,但服务的深度和质量还有待提高,仅停留在建立实训基地、教师为企业或行业被动提供临时性的培训等方面。从教师反馈中得知,院校所提供的部分社会服务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得到企业认可,究其原因,学校提供的服务从根本上不能满足行业企业的需求。很多教师在提供社会服务时,受时间限制,经常存在完成任务的心态。卓有成效的做法是学院物业管理专业教学团队与企业负责人共同商讨服务内容、服务程序,实施过程中动态修改服务细节,完成切合企业需求的个性化服务方案。3.4构建复合性的社会服务团队。在学校、社会、企业各个层面的共同努力下,从多种渠道为有志于社会服务的师生搭建有效平台。可以在学校网站开辟社会服务专栏,及时服务需求信息,列明具体要求,邀请教师和学生参与,以便成立相关服务团队,迅速开展后期工作。优秀的社会服务团队应包括3个层次:第一层次以专任教师为主,他们是开展社会服务的主体,负责服务方案制订和活动统筹安排;第二个层次以在校学生为主,鉴于专任教师数量有限、时间有限,在社会服务活动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壮大社会服务的队伍,增加学生社会实践机会,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第三个层次是企业专家,企业对学院派提供的社会服务存不在信任,很大程度上在于校企信息不对称,缺乏沟通联系,而企业专家恰恰可以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在调查中发现,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教学团队硕士研究生所占比例较高,而物业企业从业人员学历层次相对较低,教师的高学历恰好可以弥补企业的学历较低的问题,社会服务团队可以为企业方案制订、信息咨询提供有力的帮助。专任教师、在校学生、企业专家三方通力合作,一定能打造出优质的社会服务团队。3.5提升多方位的社会服务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一是教师不断提升专业技能,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掌握最新的讯息、相关行业的政策措施和发展动态,始终保持学习的劲头;二是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寒暑假、挂职时间,多多参与企业的事务,多听、多看、多学,从实践中提升专业技能;三是学校以及教育主管部门要多为高职教师提供以社会服务为主题的研讨会、培训班,开阔教师视野,吸收社会服务中的宝贵经验,综合提升服务能力。3.6完善有成效的社会服务机制。要想提高社会服务的成效,必须依托一定的机制,唤起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保持服务热情,给予强有力的保障制度。一方面,学校应给予服务教师一定的课时保障,免除他们担心完成不了校内工作量的顾虑,激励他们全身心投入社会服务的实际工作,掌握最新鲜的信息和技能,最终将服务成果转化为教学实例,并带入课堂,传递给学生,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对于参加社会服务的学生,也可以以累积时间的方式,获取选修课或实践课程的学分,让学生在实战中获得最真实的体验。此外,学校和合作企业方也应根据合作成效,给予教师和学生适当地奖励,这既是对教师和学生劳动付出的肯定,也会激励更多的师生投入社会服务中,形成良好的社会服务氛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Z].2012.
[2]陈生宝.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胜利召开[N].中国教育报,2017-02-07.
作者:李荣 单位: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 上一篇:冷链运输标准化现状与发展政策建议
- 下一篇:工银手机银行用户体验及提升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