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公司成本管理模式探讨
时间:2022-09-23 08:55:03
导语:物业公司成本管理模式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物业管理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
1.成本管理起点的滞后性
目前,就我国而言,物业管理企业的成本管理通常是物业接管验收后才进行的,可是成本的高低却是在物业管理企业规划设计阶段,就已经决定了,所以无法最大限度的发挥管理的作用,这就要求物业管理企业在规划阶段就应该进行成本管理。
2.成本管理的思路设计不完善
物业管理企业的成本管理由于管理思路不全面,没有做到将企业内外部影响成本因素相结合,导致难以做好成本管理工作。现阶段,我国物业管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通常会采用裁员工、缩减日常开支等方式降低成本,但这种方法并不是最根本的降低成本的方法,成本管理中如不将技术、成本、服务质量等结合起来,是无法做到有效管理的。
3.管理者缺乏现财观念
目前,人们对物业管理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了进行更好的管理,物业管理走向专业化、市场化。但由于传统物业管理观念的影响,认为业管理工作就是卫生、绿化、保养等,使得一些物业管理公司缺乏现代管理理念和科学的市场定位,只在乎当前利益,却忽视长远利益,没有形成规模效益,再加上不重视成本管理,使得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没有得到合理的分配,导致产生严重的浪费现象,致使企业经济效益不断低下。
二、物业管理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成本管理管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受到传统物业管理思想的影响,导致企业在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只注重生产成本的管理,而不是考虑对企业的供应和销售,甚至对企业外部的价值更是视而不见,这种成本管理的观念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环境的需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在的物业管理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压力,如果只考察产品的制造成本,将会导致企业投资以及生产决策的严重失误。
2.企业内部成本管理主体确立的失误
一直以来,企业普遍存在一种认识偏差,认为成本管理是财务人员或者管理人员的专利,财务部门与企业领导应该负责成本与效益,只把各底层工作人员当做生产者,这样会导致财务与管理的分化,管理成本的不懂得技术,懂技术的不了解财务,一线职工的成本意识较为淡薄。
3.成本管理信息失真
成本管理信息存在失真问题,这是因为很多企业管理者因偷税漏税、谋取私利或粉饰业绩等不良利益动机的驱动,随意改动、编造成本资料,导致信息失真问题较为严重,甚至大大降低了以成本为基础的各种管理活动,更重要的影响是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三、提高物业管理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对策及措施
1.完善企业内部成本管理制度
物业管理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制定完善的企业内部成本管理制度。同时还要细化成本管理制度,制定相关的如《收费员管理办法》、《物资采购管理办法》等分支管理制度。另外,还要制定一系列的考核指标,对小区管理者和收费员进行考核,并核对小区的日常财务资料。还要严格监管小区的收入。这就要求物业管理企业制定出完善的内部成本管理制度,只有完善的制度保障,才能充分落实成本管理,才能使企业行为走向规范化,从而推动物业管理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
物业管理企业应加强财务人员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还没有取得上岗证的财务人员,应让员工尽快报考从业资格证并给予相应的费用支持,这样财务人员的能力提升后,就能更好地对企业内部成本进行管理。同时,企业也应该集中各项目的财务人员,对其进行专业的培训,并在培训中安排考核,确保学习效果。企业成本管理主要是通过财务人员实现的,只有提高财务人员的能力,才能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
3.发挥集中优势
物业管理企业在成本管理上要发挥集中优势,避免下设的分理处割裂开来,在相互交流沟通中实现资源共享。如需要采购一些采购频率计较高的物料时,可以采用集中采购方式,从而降低成本。同时将采购的物料及时配给下设分理处,减少库存量,降低库存成本。
4.完善细节管理
对物业管理企业来说,要落实成本管理除了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机制外,还要注重工作细节。实际工作中物业管理企业成本管理是比较难的,因此,企业设计成本管理时不仅要考虑制度的控制作用,还要对细节工作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完善细节管理,降低日常工作的成本。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物业管理获得了快速发展,已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扩大社会就业的新行业。物业管理企业的发展不仅依靠盈利,还需要降低成本,如果企业做到这两点,这样不仅可以使企业在当前市场环境中求的生存的保障,还能增强竞争实力,实现更多的经济利益。物业管理对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物业管理企业要认清行业前途,充满信心,贴近本质,运用好成本管理理论,兢兢业业的做好服务工作。
作者:车丽 单位:四川万兴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上一篇:2015中秋节国旗下的演讲稿集锦
- 下一篇:市场营销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