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衍生品市场问题及建议

时间:2022-08-22 09:32:24

导语:外汇衍生品市场问题及建议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外汇衍生品市场问题及建议

摘要:当前,随着金融市场改革的深入推进,外汇衍生品市场在国内发展迅速,但与国际成熟市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发展外汇衍生品市场意义重大,不仅有助于进出口企业主体在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背景下有效套期保值、对冲风险,而且有利于汇率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同时可提升我国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助推经济创新转型。本文将结合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实践,针对当前中国外汇衍生品发展的宏观环境与微观问题,逐项进行剖析,并提出解决的建议与路径,旨在促进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推动中国金融业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外汇衍生品;金融衍生品;套期保值;对冲风险;汇率双向波动;外汇期权;货币掉期;资产错配;汇率风险;财务风险;外汇改革

外汇衍生品是近年来金融领域改革与发展的焦点问题。相比较欧美发达国家,国内外汇衍生品市场起步较晚,刚刚走过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外汇衍生品市场在经历了最初起步、探索、稳定阶段后,目前开始步入快速发展期。尤其“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市场发生显著变化,汇率双向波动已被市场广泛认同,汇率市场化步伐日益加快,经济与金融全球化挑战日新月异。新的市场机遇为外汇衍生品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与完善,又会推动汇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扩大我国外汇市场对外开放及“一带一路”影响,并进一步促推我国金融业的创新与发展。

一、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现状

根据国际互换和衍生协会(ISDA)关于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义,“衍生工具是有关互换现金流量和旨在为交易者转移风险的双边合约。合约到期时,交易者所欠对方的金额由基础商品、证券或指数的价格决定。”衍生品是金融合约的一种,合约的基本类别包括:远期、期货、掉期和期权,以及相关的结构化金融产品,目前国内外汇市场暂不能开展外汇期货业务。(一)国内衍生品发展的次序与路径。自2005年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首次引入衍生品,推出远期外汇业务,到2006年4月开放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交易,2007年8月允许开办人民币外汇货币掉期业务,2011年推出人民币对外汇的期权产品,至此国内外汇衍生品工具品种基本完善。截至2017年末,市场累计成交超过175万亿人民币,平均增速超过50%。(二)衍生交易各类别品种的规模变化。外汇衍生品后来者居上,其发展增速相对较快,已超过外汇即期交易规模,目前业务占比也符合国际市场的比例格局。根据2014至2017年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银行间市场运行报告》数据,2014年中国外汇衍生品成交量为4.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4.8%,首次超过外汇即期交易;2015年外汇衍生品成交增速继续领先于即期交易,全年银行间汇率衍生品成交8.8万亿美元,同比增长90.1%;2016年,银行间外汇市场汇率衍生品成交量增速继续领先,成交1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5.5%,汇率衍生品成交量在整个银行间外汇市场中的占比从2015年度的63.9%增至64.6%,已非常接近国际清算银行的即期与衍生品的基本格局比例33∶67;2017年,汇率衍生品市场重要性持续提升,成交13.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7.6%,占比进一步提升至68.5%,与国际外汇市场即期与衍生品市场交易量1∶2的比例已基本一致。(三)交易模式逐步发生变化。2011年2月中国境内推出外汇期权交易,但企业客户单笔期权交易只允许买入。2014年外汇局根据市场情况及参与者的适应度,放开企业卖出方向期权,并丰富了海鸥式期权、价差期权、比率期权等期权组合工具,同时允许期权差额形式交割。同时,增加了货币掉期的本金交换形式,由近远端均交换本金、利息的模式,调整为近远端均实际交换本金、两次均不实际交换本金、仅一次交换本金等不同模式。2016年,外汇局放开远期结汇差额交割模式,2018年2月,售汇交易也允许开展实需前提下的差额交割形式。这一系列变化,标志着外汇衍生品市场的逐步发展与开放,监管政策的调整也为汇率市场化进程提供了支持与保障。

二、国内外汇衍生品市场所发挥的有效作用

外汇衍生品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宏观影响,另一个是微观作用。宏观影响集中体现在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微观作用更多体现在对国内进出口企业的具体影响。(一)银行间外汇市场。银行间外汇市场也可称作为银行间的外汇批发市场,做市商可获得深层次市场的交易数据,这些数据反映了整个市场资金的流向,做市商可以通过这些数据了解市场未来走势的预期,还可通过点差交易盈利,并实现价格发现与风险对冲功能。具体来看,银行间市场的作用表现在:1.实现不同地区的支付结算,充当国际金融活动的枢纽。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国际结算、国际借贷越来越频繁,这些活动都离不开各国货币的转换。外汇交易支付结算可实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清算,保证国际金融活动的正常运行,并带动与促进其他金融活动的开展,助推金融市场的形成、完善与发展。2.促成价格发现,形成外汇价格体系。外汇衍生品市场中的各方参与者通过公开交易达成协议,能反映交易者对金融工具价格走势的预期,使未来价格得以发现,同时降低信息成本,提高市场透明度和效率,发挥积极作用。随着汇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态势的明确,银行间市场交易需求持续增长,人民币外汇市场日益成熟,价格发现功能显著提升,掉期点和期权波动率成为外汇市场重要的价格指标。其中远期、掉期由于内含的利率产品属性,更多体现市场中长期换汇需求,并受货币间利差及客户外币资产负债错配影响明显;而期权则具有灵活性和受货币波动性影响的特征,可更多用来度量市场情绪变化及对未来汇率波幅预期的影响。以波动率微笑曲线为例,当未来市场走向的预期通过市场参与者的期权交易行为来表现时,微笑曲线偏度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当汇率看涨情绪占主导地位时,参与者倾向于买入价外看涨期权,卖出价外看跌期权,从而推高价外看涨期权的波动率水平,波动率微笑出现右偏,反之则出现左偏。“8.11汇改”前,尽管即期市场依然看似稳定,波动率曲面从历史数据看,也居于低位,但从微笑形态看,看涨期权与看跌期权的波动率出现分化,表明市场参与者已形成美元看涨的市场预期(陈婧,2018)。3.调节外汇需求,充当货币政策调控工具。外汇市场可调剂外汇余缺,调节外汇供求。其中,掉期作为政策调节工具作用非常明显,由于外汇掉期对即期汇率影响很小,当外汇储备增长过速时,外汇掉期可吸收银行系统多余流动性,成为一国央行调节外汇储备的方法;同样,当外汇储备不足时,可采取反方向操作,近端买入美元/卖出本币,远端卖出美元/买入本币,即通过B/S的掉期交易,央行可不动用自身外汇储备借入美元,用于对即期市场的调控管理,增加近端美元头寸,缓解外汇储备下降压力,稳定汇率预期。此种方式带来的好处是可以为经济结构调整预留出更多的时间。当未来经济基本面好转,本币贬值压力也就会释放,而且央行操作的衍生交易一旦反向平仓,还可以延缓本币升值的进程。4.通过掉期进行日常市场间操作,并运用操作技术规避外汇风险。在日常银行间市场操作中,远期合约不是独立存在的,做市商是将远期交易拆分成即期交易+掉期交易进行平盘。因此,即便掉期交易没有充分的活跃度,但量级却是最大的。做市商通过衍生交易的市场操作来规避汇率风险,使市场行情对自身的波动降低到最小。同时,境外做空势力也在运用外汇掉期借入人民币进行做空交易,而当空头被击破落荒而逃时,也正是由于离岸人民币规模被收紧,掉期成本过高,超出了做空操作之盈利,即空头交易的盈利不足以弥补为资金缺口所做的掉期交易的隐含资金成本。(二)零售外汇市场。零售外汇市场指的是外汇交易机构与客户之间的市场,其特点是广泛且分散。众多进出口企业就是在零售外汇市场根据实需原则,利用外汇衍生品进行规避风险、套期保值。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2017年1月2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外汇交易量(112万亿人民币),约是银行对客户市场交易量(23万亿人民币)的5倍。尤其是“8.11汇改”后,汇率的双向波动已经历了市场的检验,市场参与者达成共识,传统单一的避险工具已不能满足企业多样化的避险需求,而2017年,人民币汇率扭转贬值预期,重现升值态势(见图2)。市场波动与市场分化为外汇衍生品的发展提供更多的需求与可能性,企业的避险观念也随之调整,而衍生品对进出口企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帮助进出口企业进行价格锁定,套期保值。以远期合约为例,远期合约是企业客户最早开办的衍生品,结构单一,可帮助企业客户有效规避汇率风险,完全锁定成本收益,同时有利于企业财务成本的核算。如远期结汇锁定的价格为Pf,则不管到期日市场价格如果变化,客户都将按照Pf的价格进行结汇。避免了按照收付时间窗口到期办理即期交易可能面临的汇兑损益。远期合约还分为择期交割以及均价远期交割,其核心都是价格的完全锁定,可以有效帮助企业稳定财务成本或收益。2.结合企业市场预期,实现多种形式风险对冲。相比较远期价格的独一性,期权及期权组合可根据客户风险偏好与市场预期,实现多样化风险对冲与特定波动的风险回报,满足企业精细化汇率风险管理与成本控制的需求。如针对同一笔结售汇敞口,企业可选择收取期权费、支付期权费、零成本等不同的选择,并承担所对应的风险与义务。即便在零成本的前提下,也可进行区间型锁定或到期根据市场情况进行不同条件的行权等,在不同概率的风险与收益之间达成一个可控的平衡点。以风险逆转期权组合为例,企业买入/卖出一个价外看涨期权call的同时,卖出/买入一个价外看跌期权put,可将价格进行区间锁定,相比较远期合约更适合双向波动的市场行情,并且符合汇率市场大概率朝有利于自身方向变动的预期,避免了完全进行远期锁定所可能带来的盯市盈亏。再以一笔进取型海鸥期权为例,期权价格区间可设定为(P1,P2,P3)。假设到期日市场价位Ps,如果Ps<P1,企业按照P1结汇;到期日P1<Ps<P2,双方无权利义务关系,企业按照Ps结汇;到期P2<Ps<P3,企业按照P2结汇;到期Ps>P3,按照区间上限与目标上限轧差,企业在支付(P3-P2)BP期权费后,按照Ps结汇。因此,客户的预期和风险偏好得以细化,避险套保方式实现多样化。3.帮助企业根据收付汇资金头寸,进行资金流动性管理。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收付汇头寸常面临币种与期限不匹配从而造成资金短期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外汇掉期可根据企业近远端币种情况,通过B/S或S/B掉期交易有效帮助企业进行期限调整。比如将近端所持有的币种通过一笔掉期交易转换为近端需支付的币种,将远端将收入的币种到期进行反向操作,换回近端所持有的币种,并锁定成本或收益。同时,由于基础贸易的收付汇时间因生产周期等因素影响而产生变化,需调整收付汇头寸时,掉期交易可帮助企业进行原价或者市价的提前履约或展期,从而达到与基础交易需求相匹配的目的。从期限来看,外汇掉期常满足企业一年以内的汇率保值需求。4.解决企业本外币资产错配问题。货币掉期可有效对冲一年以上较长期限的海外发债、境外并购、对外直投等资本负债项下的币种错配问题。如海外发债,由于债券募集资金需回流境内使用,可以通过叙做货币掉期交易,在期初支付外币资金、获得人民币资金,完成将期初外币债务转化为人民币债务的目的,并支付人民币利息,收取外币利息,到期偿还人民币本金,实现汇率和利率风险的锁定,完全规避了未来汇率波动所造成的待偿金额不确定的风险。5.有助于企业进行风险管理,提升融资效率。外汇衍生品并非独立存在,而是常常配套基础的信用证、进口押汇、内保外贷等结算、融资交易,其叠加运用可为企业贸易融资等方案的选择提前确定综合成本收益,便于企业进行核定与决策。赵峰(2017)认为,企业使用外汇衍生品进行风险对冲能够保证企业未来收益稳定,现金流波动平稳可控,使企业拥有更多的内部资金,减少对外部融资的依赖,从而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从信息传递角度看,外汇衍生品的使用可向外部传递信息,即企业愿意通过风险管控的方式来降低财务风险,在使用空间、合约的规范性及交易时机等方面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因此,外汇衍生品的使用,令财务风险在外汇衍生品与融资效率之间产生了“中介效应”,其研究证明,外汇衍生品使用每增加1%,大约可提高公司融资效率81%。

三、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差距

(一)市场规模偏低、整体发展滞后。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远期、货币掉期和期权(组合)品种的交易份额明显落后于国际外汇市场。目前美、英两国外汇衍生品交易额占全球外汇衍生品交易总额的比例最高,超过了全球总额的50%;日本占比约为7%,紧随其后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瑞士、新加坡、中国香港、澳大利亚。因此,北美洲的美国,欧洲的英国、德国、瑞士,亚太地区的日本、新加坡与中国香港是全球外汇衍生品交易的主要区域。而国内外汇衍生品市场规模与我国经济的全球性地位不匹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当前全球GDP的比例近15%,而境内外汇市场的日均交易量仅为全球外汇市场总量的1%左右,相差甚远。即便与离岸市场相比,境内市场也存在落后性与滞后性。新加坡、香港、伦敦等离岸市场规模发展迅速,其人民币外汇日均交易量是境内市场日均交易量的4倍以上,对在岸市场构成一定压力。(二)企业对外汇衍生品接受程度偏低,现有产品体系未。能与客户需求实现精准对接从对客交易与银行间市场交易整体规模对比情况来看,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数据统计显示,自2015年以来我国每月外汇市场远期交易平均在345亿美元左右,其中银行对客市场和银行间市场交易额贡献度分别为78%和22%;掉期市场月平均交易额在8238亿美元左右,其中银行间市场与对客市场贡献度分别为98%和2%;期权交易市场月平均交易额545亿美元左右,银行间市场和对客市场交易贡献度为别为73%和27%。由此可见,我国外汇市场期权和掉期交易,主要集中在银行间市场,对客市场远远落后,仍集中在远期合约交易。以某大型国有银行2017年即期与衍生产品签约业务为样本。2017年,该行全年企业客户签约即期合约79618笔,衍生合约签约628笔,二者占比分别为99.22%和0.78%,衍生合约笔数远远低于即期交易笔数,企业客户的套保观念明显不足。从签约业务量进行比较,2017年,该行企业客户签约即期合约业务量157.26万美元,占比93.21%;远期、掉期、期权合约共计11.46万美元,占比仅为6.79%,衍生业务量规模也远落后于即期业务。在实务中还可以发现,即便是开办衍生品的企业,对衍生品的理解程度也参差不齐。有的缺失套保观念,对于汇率波动放任自流;有的缺乏财务中性原则,追涨杀跌、主动投机;有的漠视外汇监管政策,将衍生品作为套利手段;另外许多企业只是试探性办理衍生产品,缺乏套保观念的连贯性。对客衍生品主要集中在远期产品,期权、掉期产品所占比重过小;而在期权单项产品序列中,虽涉及海鸥期权、日历期权、价差期权等十余种,但多数客户倾向于增值型期权或单卖期权,收取期权费,业务品种单一,现有产品体系与客户需求之间匹配度过低。(三)市场参与者单一,易形成市场踩踏与羊群效应。我国对外汇市场的管制相对严格,参与主体相对单一,进出口企业交易要具备真实的贸易背景,因此当前国内衍生品的主要参与者是符合实需套保背景的进出口企业,中小企业与中小银行无法参与外汇衍生品市场交易,而一些持有外币资产的国内投资机构与持有人民币资产的国外投资机构也无法进入期权等外汇市场,此外,大银行中小银行合作办理衍生品限制过多、品种单一,通常仅限于远期合约,这些因素都限制了产品多样化的需求与市场流动性的提高。加之银行间市场机构交易受到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的限制,影响了境内外汇市场发展的深度与广度。同时,个人外汇衍生品严重缺乏种类单一,无法像企业一样根据自身需求开展远期、掉期、期权业务,市场基础建设难以满足众多投资者需求。而且,交易主体的单一易造成流动性不足与市场预期的趋同,进而易形成市场踩踏与羊群效应。(四)衍生产品创新落后,市场环境有待改善。衍生品种类的丰富程度,直接影响到市场参与主体的积极性,与市场的流动性,与成熟的市场相比较,国内衍生品市场创新能力较弱,各机构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跨品种组合创新。境内市场至今未推出外汇期货合约,不利于避险工具的完善、价格的优化发现与市场流动性的改善。与此同时,监管部门、行业自律组织、市场参与者的风险防控机制不健全,无法有效预警、防范、化解各类风险。(五)商业银行及企业外汇衍生品专业人才极度缺乏。国内多数学者对外汇衍生品市场的研究,通常会选取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从选取样本数据的可操作性角度考虑,上市企业更易获得数据。但实务中,上市公司因涉及信息披露等因素,开办衍生品的障碍相对更多,能动性更弱。另有一些跨国企业,开办衍生品内部流程繁琐,需国内分支机构及国外总部层层审批授权,因此推广相对更加困难。与此同时,不管是企业还是银行机构,从事外汇衍生品交易的高素质人才严重缺乏,尤其在产品设计、研发、营销推广方面极易出现断层现象。外汇衍生交易处境尴尬,在产品对接中常常曲高和寡。(六)风险防范有待进一步加强。外汇衍生交易具有跨期性和高杠杆性的特征,期初通常采取按较小比例占用企业授信或缴纳保证金的方式作为履约保障,并不能覆盖存续期内可能面临的市场波动风险,市场风险极易向客户信用风险转化;目前商业银行缺乏全流程风险管理与履约追踪机制,风险管理部门存在与业务部门利益趋同或职能不明晰的现象,企业内部风控措施缺失,衍生品套期保值常流于表面,缺乏系统管理;顺周期套利行为依然不同程度存在,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有待继续加强;同时,衍生品市场还面临监管政策、操作风险等多重风险,风险管理环境有待整体提升。

四、发展衍生品市场的重要战略意义

(一)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长期以来,国内商业银行的经营过分依赖传统资产负债业务,中间业务发展相对迟缓。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完善与发展,可以改变商业银行依靠传统信贷业务盈利与扩张的模式,通过对汇率敞口的管理,锁定成本收益,以实现资产与负债头寸的匹配。同时,外汇衍生品的发展也有利于银行机构对汇率市场风险、政策性风险、操作风险的关注与管理,提高自身风险管理的水平与能力,同时减少套利行为的发生,促进行业自律。未来,能够开展更多外汇交易产品、业务覆盖率更高,可以提供跨市场、跨品种综合业务方案的商业银行将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更具发展竞争力的跨国金融机构。(二)有利于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及金融改革的深化。自2014年起,人民币汇率结束了近10年的低波动率、单边升值的通道;2015年“8.11汇改”,人民币双向波动态势确立;2017年,外汇市场呈现清洁浮动,波动弹性显著增大;2018年初,人民币大幅升值,涨势如虹,各类市场主体面临的汇率风险敞口不断加大。外汇衍生工具能有效管理汇率波动,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与汇率市场化紧密相连。建立成熟完善的外汇衍生品市场是促进汇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路径。人民币汇率市场的多功能、多层次、完善性是外汇市场成熟的标志与目标。因此,发展外汇衍生品市场,促进外汇市场的透明性、流动性、公平性、开放性、稳健性发展,不仅有助于推动汇率体制改革的深化与发展,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有助于扩大金融的对外开放与金融改革的深化。(三)提升我国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助推我国经济创新转型。党的报告指出“金融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衍生品市场有助于提升我国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与深入度,有助于市场参与者的资源管理、资源配置,促进我国金融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改善。实体经济的发展与创新要以金融市场的创新为助力,外汇衍生品市场是金融市场创新的催化剂,外汇衍生品的发展有助于推进整个金融业的转型与发展。因此,发展外汇衍生品市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五、发展外汇衍生品市场的路径建议

(一)扩大汇率波动空间,扩大衍生品市场主体参与范围,提高市场参与主体的积极性。汇率双向波动是外汇衍生品有效发展的前提。2017年9月以来市场预期日益分化,供求格局日趋改善,进一步推动了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波动。人民币对美元波动区间目前框定在2%,当市场走过适应期后,可根据市场参与者的供求关系与风险承受能力,在保持清洁有效的双向波动前提下,适度考虑增大汇率波幅弹性至3%,使市场价格更真实地反映市场需求,达到价格均衡。同时,扩大银行间市场做市商的范围、引导更多机构投资者进入国内外汇市场,对于整个外汇市场价格发现、市场完善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外汇交易中心推出即期撮合交易,有利于价格发现与市场分层,提高了市场效率与流动性,也为下一步丰富外汇交易参与主体与交易品种奠定了基础。此外,衍生品的出发点应回归本源。国内衍生品市场培育的工作任重道远,企业对衍生品的认识亟待加强。衍生品的本质是套期保值工具,不是企业利用汇率波动增收的来源。因此商业银行作为专业金融机构,不仅应加强自身对于宏观政策、市场行情的研究,还应帮助客户转变避险观念,树立财务中性原则,使其基于自身生产贸易活动收付汇头寸,合理配置本外币资产与负债,通过衍生产品,将汇率的不确定性变为确定性;建立止损体系,将汇率波动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保持在可控范围内,以专注于主营业务的发展。市场预期的分化与风险溢价的降低,使企业客户的需求差异化程度明显提升,因此,建议为不同企业提供定制化选项。比如针对境外上市企业、外资企业或合资企业通常每年会有利润汇回或者境外分红的特点,可配套远期或期权产品;针对开展海外融资、境内外币贷款的房地产、航空类客户,因其具有外币现金流的流入,可考虑远期结汇;对海外发行外债的企业,期初资金调回境内,到期需境外兑现债务,可开展货币掉期产品;外资股权类企业,存在增资汇入或减资汇出,可分别考虑锁定远期结汇或远期购汇,通过市场细化,提高市场参与主体的积极性。(二)以更科学的财务制度为衍生品业务的开展提供合理条件。当前,境内远期结售汇差额交割产品的推出,为企业财务报表的核算带来积极作用,在帮助企业管理汇率风险的同时,可最大限度降低汇兑损益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优化财务报表。而良好的报表数据也可为企业的融资带来便利。除此之外,境内企业如在境外设立分子公司,根据财务制度需合并本外币报表,也可通过远期结售汇差额交割进行汇率的避险套保。企业对衍生品业务回避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企业财务考核制度片面,且衍生产品考核繁琐,一旦出现盯市浮亏,便可能计入考核体系,甚至有企业管理层寄希望于利用汇率波动营利,为财务设定了汇率营利的考核目标。这其中既有企业本身制度的问题,也有我国财务准则的限制。目前,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准则,于2018年初开始逐步推行,其对衍生产品工具的会计处理进行了简化,在企业财务层面为衍生品的应用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企业未来应引入更加科学的财务管理机制,助推衍生工具使用的拓展与深化。(三)加快产品的研发创新,丰富现有衍生品的清算方式,缩短与国际成熟市场的差距。2018年2月,外汇局放开远期售汇交割方式,但从衍生品整体发展看,依然亟待新产品与新模式的开发,这一点在期权业务方面尤为明显。目前,客户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国内的市场、人员、技术也已可实现复杂期权的定价与管理。因此,未来可逐步推进美式期权的发展;根据市场培育情况与监管政策,适度松绑数字期权业务;放宽银行外汇理财产品;支持开发与汇率波动挂钩的结构性产品;在自贸区试点推出外汇期货等交易。同时,可加强在岸与离岸外汇衍生品市场的联动性。随着企业跨国经营的广泛发展,企业境内外(母)子公司的交易需求同时存在汇率与利率的差异化与联动性,具有大概率联动套期保值的空间。而境外市场在衍生品发展方面具有先行性优势,产品更加完善、市场更加成熟。境内市场可借鉴境外市场衍生品发展的先进经验,并加强与境外市场的联动套保,促推跨境期权、跨境掉期交易等产品的创新普及。在满足背景真实性审核的前提下,还可利用双掉期作联通境内外市场的平台。此外,“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也催生出沿线国家的避险需求,而绝大多数国家风险级别高、流动性差、存在不同程度的汇率管制、缺乏汇率对冲工具,因此监管部门与金融机构可汇集“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汇率风险管理需求,在境内集中发展有关“一带一路”国家货币的外汇衍生品市场,开发“一带一路”汇率指数,通过统一的市场,使所有涉及“一带一路”项目的相关企业参与外汇洐生品交易,实现我国企业与贸易对手企业的避险需求,从而丰富外汇衍生品交易品种、扩大交易规模,提高市场流动性与成熟度,使外汇衍生品真正实现服务实体经济的目的。(四)构建具有充分透明度的外汇衍生品市场框架,将外汇衍生品纳入货币政策工具,健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运行。2017年9月,我国调整了外汇风险准备金政策,体现了外汇宏观管理由单边管理转为中性管理,并将拉开后续中性化政策的序幕,针对于资本外流的单边限制也或淡化。因此,未来应逐步放松外汇管制,减少人民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程度与头寸限制,放宽资本项下衍生交易及投融资行为,允许金融机构根据自身资产负债情况,自主进行外汇衍生业务的投资交易;完善监管、优化信息披露、促推行业自律,推动市场从“他律”转变为“他律与自律”同时并重的局面,构建一个具有充分透明度的外汇衍生品市场框架。同时,运用外汇衍生品来完善货币政策。汇率是货币政策影响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之一,未来可将外汇衍生品纳入货币政策工具,发挥其在汇率、国际贸易领域的调节作用,监控衍生品对于货币政策影响的效果,从而调整货币政策,理顺政策传导机制,有效发挥货币政策的宏观效应。(五)运用金融科技手段防控衍生品风险,促推衍生品市场的改革与发展。金融科技将为金融市场带来颠覆性变革,外汇衍生品领域也应当和金融科技手段紧密结合。比如在外汇衍生品交易所涉及的背景真实性审核、交易签约、确认、交割等环节都可引嵌金融科技手段。除此之外,金融移动端交易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可有效实现“一站式、智能化、碎片化”便携式交易,为进出口企业签约远期、期权、掉期等外汇衍生品提供实时报价,实现高频交易,同时达到智能风控参数化管理与保证金账户头寸管理。另外,为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监管部门应采取宏观审慎原则,抑制羊群效应与顺周期行为,并应用科技手段集中大数据分析,有效防范各类风险。

参考文献:

[1]李刘阳.新政催生外汇避险新功能[J].中国外汇,2017(10).

[2]赵峰,黄嵘,程悦.外汇衍生品的使用与上市公司融资效率的提升[J].商业研究,2017(3).

[3]陈婧.从期权波动率曲面看人民币汇率[J].中国货币市场,2018(2).

[4]金秋.外汇产品市场的国际比较分析[J].上海金融,2018(5).

[5]葛志苏.管理浮动汇率制下的外汇市场干预:国别经验[J].海南金融,2016(2).

[6]张彬,陈丽蓉.我国外汇储备资产投资与管理问题探析[J].区域金融研究,2017(7).

[7]刘向耘,徐瑞慧.全球低通胀的表现、原因和挑战[J].当代金融研究,2018(3).

[8]李厚泽.基于VAR模型的我国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分析[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7(4).

[9]胡潇予.外贸企业如何运用外汇衍生品应对汇率风险[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8(2).

[10]中国人民银行红河州中心支行课题组.我国跨境资本流动之汇率因素分析及监管建议[J].西南金融,2018(4).

作者:胡潇予 单位: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