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汇储备举世第一的忧患研究论文
时间:2022-10-14 08:53:00
导语:我国外汇储备举世第一的忧患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目前我国外汇储备位居全球第一,虽然外汇储备的增多代表财富规模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增强,但也会带来一定的成本和风险。文章分析了造成巨额外汇储备的主要原因并探讨了如何加强对我国外汇储备的管理。
关键词:外汇储备过多;流动性过剩;人民币升值;双顺差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外汇储备从零到1000亿大约用了16年时间(1980~1996年),而第二个1000亿,则用了5年时间(1996~2001年)。从2004年开始,每年的外汇储备增加都在2000亿以上。2006年2月,外汇储备攀上世界第一之后,年底又超过万亿美元大关,到2007年9月末,外汇储备已超过1.4万亿美元,稳居世界首位。
外汇储备的增加虽然代表财富规模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增强,但也会带来一定的成本和风险。
一、外汇储备世界第一的隐忧
(一)加剧流动性过剩
“流动性过剩”主要是指银行资金充裕,信贷投放的冲动性较强。自2002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加剧,外汇储备持续快速增长,央行需要放出大量基础货币进行对冲,我国经济中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日渐凸现。央行从2003年就开始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进行管理,2007年流动性过剩愈演愈烈,央行调控方式和手段更加密集,到11月,9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次上调存贷款利率,发行1.5万亿元特种国债和央行票据,启动特别存款等措施来抑制流动性过剩,力求合理控制货币信贷增长。
从根本上看,国际收支较大顺差是国内外多种因素造成的,如果条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外汇储备增加仍会持续,这意味着流动性过剩问题在今后还将持续存在。
(二)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
伴随着我国持续的双顺差,外汇储备随之持续增长,尤其是2004年之后我国的外汇储备急剧攀升,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越来越大,自2005年7月21日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屡创新高,2007年底进入加速升值阶段。如果外汇储备增幅不减,人民币升值压力依然存在,就给原本举步维艰的央行在宏观调控上将带来更大的压力。
(三)加剧通货膨胀,给货币政策自主性带来压力
按照世界货币数量说,世界物价水平与国际储备水平有密切的关联性,国际储备增长与通货膨胀是相互关联的。因为外汇储备以占款的形式由中央银行购买并持有,这导致基础货币量增加,再通过货币乘数效应,造成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增加,进而会导致银行信贷扩张,诱发通货膨胀。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外汇储备在经济过热的环境下只会给通货膨胀“火上浇油”。虽然央行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冲销,但压力依然较大,从长期看,冲销政策难以持续。
今年通货膨胀已经显现出来,8月、9月、10月超过6%的CPI数据就是明显的例证。目前我国政府最为担心的就是经济过热,抑制过度投资、抑制通货膨胀已经成为一项紧迫而又极为重要的工作。
(四)影响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在总量矛盾缓解的情况下,结构矛盾日益突出,经济生活中出现的“大而全,小而全”,重复建设、破坏环境的现象日益严重,当然,对外贸易的迅猛增长和盲目吸引外资无疑也影响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加大了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成本。
总之,过多的外汇储备既不利于一国国内货币政策的执行,也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同时也是资源的浪费和国民福利水平的下降。
二、造成我国外汇储备全球第一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鼓励出口的对外贸易政策,造成贸易长期顺差
长期以来,我国实施的是鼓励出口的对外贸易政策,如对外向型企业实施一系列鼓励和优惠政策,包括汇率低估、税收优惠、贷款倾斜、低地价、低水平劳工保护等政策,使得外向型企业比内向型企业有较多的优越条件,促使对外贸易迅猛发展,尤其是在2001年后,一年一个台阶,我国在世界进出口总额的排名从2004年开始,连续三年名列世界第三,中国外贸增长速度居所有经济大国之首。
据海关总署的统计,2007年1~9月,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超过1.5万亿美元,年底有望突破2万亿美元大关,持续、快速增长的贸易顺差是构成我国外汇储备猛增的主要来源。
(二)实行强制结售汇政策是导致外汇储备增长的根本原因
强制结售汇制度是指除国家规定的外汇账户可以保留外,企业和个人必须将多余的外汇卖给外汇指定银行,外汇指定银行必须把高于国家外汇管理头寸的外汇在银行间市场卖出。在这套制度里,央行是银行间市场最大的接盘者,从而形成国家的外汇储备。
强制结售汇制度实行13年,中国的外汇储备从1993年底的211.99亿美元,增至今年6月末的13326亿美元。充足的外汇资金一方面为国内建设和对外投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外汇占款形成的基础货币已成为中国货币投放的主渠道,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不断强化的情况下,外汇储备的激增,使中央银行不得不等额卖出基础货币,从而形成和加剧了中国的流动性过剩,并成为通货膨胀压力的主要诱因。
(三)FDI的大量流入以及其对出口的拉动作用
中国利用外资连续多年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自2001年以来资本项目余额超过经常项目余额成为外汇储备增长的主要来源。到2006年底,我国累计吸引外资达7000亿美元。2007年1~10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39.95亿美元,同比增长11.15%。
目前,我国拥有稳定的政治环境、廉价高效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在宏观政策不进行重大调整的前提下,外资对我国的投资势头不会减弱,以投资拉动出口的局面也不会有较大改变,双顺差的局面在一段时期内还将持续。
(四)国际热钱的持续涌入对我国外汇储备造成一定影响
在人民币升值心理预期持续的情况下,近年来,大量国际热钱通过合法、非法途径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套利、套汇。根据海关、商务部公布的上半年数据,新增的外汇储备中,有1209亿美元至今无法准确地判断其来路。分析人士认为,这1209亿美元主要是通过各种渠道混入中国的国际热钱。
国际热钱流入的后果“危害巨大”。首先,国际热钱的流入加剧了人民币基础货币投放的压力,进一步恶化了流动性过剩的局面;其次,国际热钱自身追逐短期投机利润的特性,决定了其规模的大起大落,这会对金融当局的货币政策产生严重干扰;再次,国际热钱的大量流入流出会对我国的金融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最后,热钱的流入还违背了我国利用外资的目的,助长了投机之风。
三、减少外汇储备快增的策略探讨
国际经验表明,目前并不存在一种适用于各国的最佳外汇储备管理模式,从中国经济特点和国际经济环境看,中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的局面在较长的时期内还将延续。要减少外汇储备的增幅,消除其负面影响,就应当调整外资外贸政策,鼓励“走出去”,实行藏汇于民,提高储备管理水平。
(一)调整外资外贸政策,提高引进外资质量
我国多年的贸易顺差,并非完全依靠出口商品的品质和成本方面的优势,而很大程度上是源于贸易政策的扶持,今后要改变单纯依靠要素投入和低廉价格追求数量型的增长方式,提高对外经济贸易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应该取消国家一直实施的限制进口措施,减少出口,尤其是限制加工贸易企业从事能源消耗较高、环境污染较重、附加值较低的生产加工,从而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促进加工贸易健康发展。
目前中国人均吸收外商投资仅有53美元,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3,仅占发达国家人均水平的1/12。尽管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将于明年实施,但我国积极利用外资的方针、政策依旧,部分外资企业依然可以享受优惠待遇。在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方面,今后我国要根据产业政策,引进急需的或能提高产业层次的技术和资本,重点引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高、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外资项目;要着重提高引进外资的技术含量,减少重复和低层次的引进,减轻外汇流入压力,以真正实现“以市场换技术”的目标。
(二)鼓励“走出去”,努力实现藏汇于民
为缓解外汇储备过多的压力,强制结售汇制度于今年宣告终结,这就意味着我国外汇管制相对放松,我国在制定更积极的对外投资战略时,应将外汇储备与国有企业的跨国经营战略、银行的国际化经营战略结合。
要推进有竞争力的企业“走出去”,进行并购重组或者新建方式促进产业链的转移,加速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立美元技术创新基金,支持国内企业加强与跨国大公司的技术合作和开发;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促使更多的人民币储蓄和外汇储备向资本市场流动;更重要的是要进一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浮动弹性,扩大其浮动区间,从而加大资金投机进出的风险成本,抑制其投机操作,起到释放升值压力、减少外汇储备快增的作用。
(三)阻击国际热钱的涌入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经济在今后数年内都要面对国际热钱的不断涌入,其中的风险将会累积,因此,阻击热钱将是一场持久战。加强监管,加大打击非法跨境汇兑力度,制定可操作的有效方案,及时查堵国际热钱的流入渠道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可能已涌入股市、楼市等市场的热钱,除了采取措施提高汇率弹性以增大短期资本流出的风险、加强对短期资金流入和结汇环节的管理之外,建立跨部门的热钱监控中心十分必要。中国监管部门和实体经济在接受热钱冲击挑战的同时,必须尽快学会主动灵活地与之打交道,这才是热钱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最大考验。
(四)实施储备货币结构多元化战略
长期以来,我国外债涉及的币种包括美元、日元、欧元、英镑等,其中美元所占比重较大,占外债总额的70%左右。从2005年开始,我国实行的是“盯住一篮子”的汇率政策,欧、美、日多年来又一直是我国的前三大贸易伙伴,因此外汇储备货币应当多元化,而不宜过分地集中在美元上。适当、渐进式地调整我国的外汇储备币种结构,实施多元化战略,有利于外汇储备的保值和增值。
(五)增加黄金和石油储备
近年来,由于美元持续下跌,黄金和石油价格不断攀升,我国黄金储备不到我国外汇储备的2%,仍维持着2002年12月以来的水平。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主要的石油进口大国中唯一尚未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的国家,因此,我国可动用部分外汇储备购买黄金和大幅增持石油储备,以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立梅,刘伟.外汇储备增长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分析[J].改革,2000(3).
2、陈金明,汪平.推进我国外汇储备管理模式改革[J].宏观经济管理,2006(12).
3、巴曙松.国家外汇投资公司面临六大挑战[J].中国经济周刊,2007(11).
4、闫屹,李静.从外国经验看我国巨额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J].武汉金融,2007(3).
5、谷信东.加强管理,稳定规模——我国外汇储备的现实选择[J].外汇管理,2005(4).
6、人民银行2006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对冲流动性过剩仍是货币政策重要任务[N].经济日报,2007-02-10.
7、商务部新闻办公室.2007年1~10月全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情况[R].商务部网站,2007-11-12.
- 上一篇:中药材产业发展科学发展观的调研报告
- 下一篇:食品药监局科学发展观调研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