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外汇风险战略管理论文

时间:2022-04-09 09:58:00

导语:企业外汇风险战略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企业外汇风险战略管理论文

国际工程承包中,承包商一般需要使用大量自由外汇购置施工机械设备、永久性设备和进口材料、支付国内员工薪金、管理费及国际差旅费用等。所以,在国际招标文件中,往往都允许投标人按某一国际通用货币(如美元、日元、欧元等),选择一定的外汇比例进行投标报价.当涉及到一种或多种国际通用货币时,标书一般规定采用所谓“固定汇率”,即采用投标书递交截止日前的第28天当地官方(通常是项目所在国的央行)颁布的现行汇率。当“固定汇率”一定时,在项目中标后的工程结算中将会一贯地使用这一固定汇率。

由于固定汇率旨在保护承包商尽可能地免受汇率波动影响,故承包商乐于接受。但它毕竟只是适用于一部分合同,对于那些在工程结算中不存在外汇支付和固定汇率的合同来说,其外汇风险将全部落在承包商方面。即使合同中规定有外汇支付和固定汇率,但由于外币业务币种的多样化,也会造成外汇风险问题。归纳起来说,在国际工程承包中大量的外币兑换业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当工程结算款与工程货款(如进口设备材料货款等)币种不同时,必须要将所结算的工程款兑换成工程贷款币种还贷。财会论文

二、承包商在工程前期投入的外币资本金一部分需要兑换成工程所在国货币,用以支付在当期的各项费用开支,当工程结束需要收回投资时又必须将工程结算款兑换成自由货币汇回母公司。

三、工程结算款所形成的资产在转化为其他资产费用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经常性的外币兑换,例如,用作从国外购置设备、材料,支付出国人员费用等。

四、工程结束后的利润应兑换成自由外汇汇回母公司。

五、除上述之外的其他各种外币兑换活动,例如上缴总公司管理费、支付集团内其他成员公司的代垫款、为避免外汇风险而进行的套期保值及购进期货合约等。

我国对外承包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在外汇风险上存在许多独有的特点:

第一,外汇风险大小由合同条件决定。合同中规定的外汇比例越大,外汇风险就越小。这是因为:我国对外承包企业所承建的工程多在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通常都属于外汇管制国家,通货膨胀率高,当地币贬值较快,特别是南亚、南美及非洲一些国家。所以按固定汇率尽可能多地选择自由外汇结算,可弥补由于当地物价上涨导致工程成本增加及当地币贬值而遭受的汇兑损失。依据合同条款的有关规定计量风险的大小是外汇风险战略分析的关键。

第二,我国对外承包企业的外汇风险既来源于项目所在国货币与自由外汇的兑换,也来自于自由外汇同人民币的兑换。而且,大多数项目的当地币与人民币都属于非自由兑换的货币。

第三,外汇风险金额大、时间长、这是由国际工程本身的合同金额大、合同工期长的特点决定的;同时外汇风险种类多,即国际工程合同涉及到了外汇风险的各个方面。

第四,外汇风险的防范不但要运用到一般金融工具,而且与项目的经营方式、施工组织与计划、工程进度密切相关。

自从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国际金融体系便进入了动荡不定的浮动汇率时代。90年代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步伐的加快,国际资本在世界金融市场上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流动,从而增加了国际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和不断加深、蔓延,使人们更加认识到外汇风险的严重性

衡量外汇风险一般采用方差δ2、标准差δ和标准离差率V三种。

方差δ2和标准差δ越大,表示企业收益与收益的期望值相差越大,企业收益的木确定性越强,外汇风险越大;反之,方差δ2和标准差δ越小,表示企业收益与收益的期望值相差越小,企业收益的不确定性越弱,外汇风险越小。

此外,标准离差率V的计算公式不仅反映了企业收益与收益的期望值之间的差距,而且反映出单位预期收益所承担的外汇风险大小,它可以在企业的财务战略分析中作为外汇风险系数加以考虑。

从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角度分析,外汇风险是在不同种类的货币相互兑换或折算时,由于汇率的变动而造成损失或收益的可能性,所以它有时也称为汇率波动的风险。我国对外承包企业外汇风险通常可以分为交易风险、经济风险和外币折算风险三种,如何从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的高度对这些风险强化管理,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般来说,交易风险是指企业在以外币计价的跨国交易(即外币交易)中,由于汇率的变动而造成的未结算的外币交易中发生外汇(兑换)损益的可能性。这种外汇风险是以外币交易为前提的,当外币交易的发生日与结算日之间存在着汇率变动的可能性时,交易风险就会产生。从我国对外承包企业财务战略的角度分析外汇交易风险,主要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一、企业运用决策变量的能力。

第一,预测企业选择适当的计价货币以避免外汇风险的能力。人们一般认为,当企业的债权与债务币种不同时,企业一般选择在付汇时以软币(即在付款期内呈现下降趋势的币种)计价,收汇时以硬币(即在收汇期内呈现上升趋势的币种)计价。但这种计价方式通常要受到交易本身条件的限制,实际上交易双方均会采用相同的商业策略,其结果是若一方想要避免外汇交易风险,则必须相应以较高的交易成本为代价。但是,企业可以从不同的战略层次来分析其选择适当的计价货币以避免外汇风险的能力。即:(1)从企业集团整体的债权债务币种的平衡来分析;(2)从企业在东道国的债权债务币种的平衡来分析;(3)从特定项目的债权债务币种的平衡来分析。企业选择适当的计价货币以避免外汇风险的能力随上述战略层次的上升而不断提高。

第二,提前或推迟结汇的能力。企业可以通过提前或推迟结汇的方式,选择适当时间兑换外汇清偿债务,但这要依据企业的综合财力和融资能力而定。企业的综合财力和融资能力越强,提前或推迟结汇的能力也就越强;反之,企业的综合财力和融资能力越弱,提前或推迟结汇的能力也就越弱。

第三,收支冲销。虽然跨国公司集团各成员单位之间的债权债务大多都是由外汇交易所形成,但它们相互之间可以通过财务转账的形式将一部分债权债务彼此冲销,从而避免外汇交易风险的产生。衡量这部分金额可以更加准确地分析出企业外汇交易风险的程度。

第四,其他各种决策变量的利用能力。企业对其他各种决策变量的利用能力如何,均可以参照上述三种方式分析。财会论文网

二、金融工具的可利用情况。

目前,国际金融市场上比较常用的金融工具有:远期外汇合约(ForwardExchangeContract)、外汇期货合约(ForeignExchmpFuture)、外汇期权合约(ForeignExchangeOption)、货币互换(CurrencySwap)等.虽然金融工具仍处在不断创新之中,但就金融工具的使用目的来说,无外乎有套期保值、套利和投机三种。在国际工程界,人们普遍认为“承包商应赚工程的钱,而不是外汇差价的钱”,这意味着承包商使用金融工具的目的不在于外汇投机,而是在于套期保值。当然,如果确有套利的机会,人们一般也会加以利用。必须注意的是,相对于外贸公司来说,我国对外承包企业在使用金融工具套期保值时有以下特点:

第一,外购施工机械设备的套期保值工作主要由国内母公司运作。这是因为我国对外承包企业在海外承揽项目的资金在现阶段主要来源于国内银行,用于项目建设的外购施工机械设备一般由国内母公司代购并代垫资金,所以外购施工机械设备的套期保值工作主要也就由国内母公司运作。

第二,工程的收入保值和成本保值常常相互分离。工程收入是随着工程的进度逐步获取,通常都长达数年,对工程收入的保值只能根据施工进度情况分阶段进行,其保值的对象一般都是当地币结算的部分。但工程成本中需要保值的是那些大部分在工程初期业已支付的外购机械设备及动员费等,其保值的对象是所支付货款的外汇部分,期限一般都短于一年。由于工程收入与成本的时差大,保值对象不同,所以工程的收入保值和成本保值常常是相互分离的。

第三,金融工具的使用往往要受到东道国金融市场的限制。这种限制主要表现在:(1)我国对外承包企业所承揽的工程多在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市场较为落后,实际可利用的金融工具一般都十分有限;(2)东道国的货币贬值较快,利用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的成本太高;(3)东道国一般对外资企业在使用金融工具都有诸多限制。

经济风险是指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中由于汇率的意外变化而使企业的营业额受到影响,或者是它的国内经济投入和产出的价格相对于其他方面价格的变动而产生的影响所带来的风险。作为一种潜在的风险,经济风险直接影响到我国对外承包企业在海外的经济效益和投资的经济价值。分析经济风险的目的在于评估由于意外的汇率变化使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发生的变化。

经济风险的短期影响是指汇率变动对公司年度预算中预期现金流量的影响,它主要取决于不能随意更换的计值货币;中期影响是指汇率变动对公司未来二至五年内预期现金流量的影响;长期风险是指汇率变动对公司未来五年以上预期现金流量的影响。

汇率变动能否构成经济风险,要视情况而定。当外汇汇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以及外汇汇率与利率之间均存在有效均衡时,即购买力平价(PPP)和国际费雪效应(IEF)均能实现时,则企业应该能够通过调整对外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以适应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化,这样可以抵消汇率变化给预期现金流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经济风险可以避免;若上述有效均衡不存在,即购买力平价和国际费雪效应不能实现,企业便不能通过调整对外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价格来适应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化,这样外汇风险也会产生。

就国际工程承包来说,经济风险时刻存在,但经济风险的大小要依据合同的支付条件而定。当合同规定外汇风险由业主承担时,则企业的经济风险仅限于业主依据合同规定不能给予补偿的部分;当合同规定存在调价公式时,除固定费用部分要承担经济风险外,物价指数的增长不足以抵消当地币贬值的部分同样要承担经济风险;除上述两种情况外,合同中规定由当地币支付的部分也要受经济风险的影响。在具体分析经济风险时,通常是采用敏感性分析方法,即外汇汇率每变化一定量的百分比对企业预期现金流量产生的影响。

从企业财务战略分析,采用市场多国化和经营多元化的战略可有效地减少整个公司中长期的外汇经济风险。至于单个项目,利用分包经营的方式,可将当地币计价的合同尽可能地分包给当地分包商,以减少合同本身固有的经济风险(参见案例一)。特别指出的是,企业在签订分包合同时,一般不能用主合同支付币种以外的硬通货作为分包合同的支付价款,否则将可能使企业增加额外的经济风险(参见案例二)。

案例一利用项目分包避免经济风险的成功案例

鉴于泰国巴帕南水闸项目是属于用当地币支付的合同,作为主承包商的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在对该项目进行外汇风险分析时,考虑到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便尽可能地减少前期外汇投入,最大程度地减轻可能发生的当地币贬值引起的经济风险。为达到上述目的,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准备采取将其中的预应力破桩基础工程分包给当地承包商的战略。其战略分析如下:财会论文网

按主合同规定,该项目的涵闸基础工程、水闸基础工程、船闸基础工程均采用预应力砼桩。

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此项分包工程未来的债权约为3.4亿泰铢。按投标时的汇率折合约1379万美元。对此有两种战略方案,即:

【方案一】项目自行组织生产,全套施工设备静压桩机及设备操作人员由国内提供和派遣,在现场布置预应力砼桩的生产线,主要材料水泥在当地采购。在不考虑水泥未来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方案一表明,若自行组织生产,公司为此项工程需投入外汇约883万美元。

【方案二】与此同时,公司组织人员对当地承包市场做了充分调查,认为当地公司完全有能力承担该项目规定的砼桩基础工程,而且市场较为成熟。

方案二表明,如果该分包工程采取当地分包形式,分包合同价格为2.3亿泰铢,全部采用当地币投入。此金额按投标时汇率折合约941万美元。

通过对上述两方案的比较,在不考虑外汇风险的情况下,上述方案一优于方案二。但考虑到方案一需要全部投入外汇,只要泰铢贬值超过6.62%,方案二就会优于方案一。况且该项目工期长,所面临的经济风险大,故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采取了将此项工程分包出去的决策。结果是该项目开工半年后,东亚发生了严重的金融危机,泰铢对美元大幅度贬值,由于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在预应力砼桩基础工程中采取了正确的分包战略,从而避免了泰铢贬值可能引起的汇兑损失约300万美元。

案例二分包合同支付币种选择不当导致的汇兑损失

仍援引上例,1996年11月12日,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与国内某公司就泰国水闸项目引河开挖工程签订一份《内部分包合同》。按该合同规定,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作为泰国水闸项目的主承包商,将其所承包工程的一部分——挡潮闸上下游引河土方开挖工程分包给对方。该项工程上方量约350万方,1997年元月开工,1998年10月完工。分包合同采用单价承包方式,引河开挖综合单价为2.00美元/m3,支付币种为美元40%,泰铢60%,美元与泰铢的兑换率按结算当日银行的卖出价计算。

由于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所承揽的泰国水闸项目主合同是采用泰铢计价,所以这一分包合同不但没有避免主合同的经济风险,而且承担了分包合同泰铢对美元贬值的全部风险。结果是,1997年7月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泰铢与美元的兑换率由签约时的1美元兑换25泰铢最高上升到1998年1月份的1美元兑换49泰铢,该项分包使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损失216万美元。

现代会计是以统一的货币计量单位为前提的,这一前提要求不同种类的货币在会计上必须要折算成同一种类的货币,通常这种折算是将各种外币按照一定的汇率换算成会计上的记账本位币,这就是所谓的“外币折算”,它又可细分为外币交易的折算和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两种。这里的外币折算风险所指的只是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风险。

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风险实际上就是外币折算时出现折算差额的可能性。衡量外币报表的折算风险程度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而且三者之间互有牵连。这种风险有别于交易风险和经济风险,因为交易风险与因外币交易而引起外汇实际周转的风险相关,它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经济风险与汇率的意外变动有关,它也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而外币折算风险的大小与折算时所选择的具体汇率相关,是会计计量上的差异,所以也称“账面风险”或“会计风险”,它一般不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但是,这种风险也是由于汇率变动所引起,并且它与企业合并后的股东权益大小直接相关,因而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外汇风险。

从理论上讲,如果设法使合并资产负债表上的外币资产同相应币种的外币负债在金额上保持一致,则外币折算风险可以避免,这就是所谓的“资产负债表保值法”(BalanceSheetHedge)。但这种方法由于受到客观经济条件的限制,实际上很少使用。我们认为,除企业本身通过调整外币资产与外币负债的结构外,避免和降低外币折算风险要按照第21号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有关外币折算的会计准则。因为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没有区分出外币财务报表会计主体的经济类型,实际上是统一把它们归类为在国外独立经营的经济实体,这样就忽略了我国目前在国外经营的单位实际上大部分都是国内母公司的组成部分,以及整个外经行业的海外业务主要分布在欠发达国家这样一个既定的事实。其结果是,企业的外币折算风险加大,企业利润受汇兑损益的影响而在各年度间呈现较大的波动,既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又扭曲了企业的经营业绩。

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曾在其《第52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中提出“功能货币”的概念,并规定:财会论文网

(1)对于自主经营的国外子公司,应以当地币为功能货币,外币财务报表折算时采用现行汇率法,折算差额列入资产负债表股东权益内,作递延项目处理;

(2)对于作为母公司经营组成部分的国外分支机构,应以母公司货币(美元)为功能货币,外币财务报表折算时采用时态法,折算差额作为汇兑损益,计入当期损益表内。

有鉴于此,我国对外承包企业的在境外的财务报表一般都应区别情况,分别以当地币或某一基础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在递交国内的外币报表时应将记账本位币统一折算成美元,选择折算汇率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现行汇率法或时态法,外币折算差额相应作递延处理或计入当期损益;国内在合并报表时,在按原折算方法将美元表述的境外单位财务报表折算成以人民币表述的财务报表时,相应的外币折算差额按原来处理方法分别作递延项目处理或计入当期损益。这样,在对我国对外承包企业进行外币折算风险的战略分析时,可以避免由于会计准则的不当所产生的系统性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