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文学鉴赏和批评探索
时间:2022-03-01 02:41:00
导语:民族院校文学鉴赏和批评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论文摘要: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实践课,有着不同于其它课程的特点和难度,在分析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的性质、联系及其区别的基础上,实施“复述归纳、体悟阐释、分析评判、提升创造”四步走训练模式,可达到明辨相关概念、提升鉴赏和批评能力的目的。
论文关键词:文学鉴赏;文学批评;写作实践;教学策略
对于中文系的师生来说,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实践课,有着不同于其它课程的特点和难度。和其它纯理论课程相比,这门课不仅对师生的知识状况有着一定的要求,而且还要求师生同时必须具备具体的操作实践能力。对于学生而言,这门课不再是单纯的纯理论式掌握,不再只停留在“形之于心”的阶段,更为关键和重要的是怎样把所学知识和阅读作品的感受、体验、思考结合起来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和评价,而这无疑是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体现——所学、所感、所思、所读、所写,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行。对于老师而言,不仅自己要有相关的知识和能力,而且通过讲解、引导和具体操作,把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要把相关的能力在学生身上培养起来,而这涉及的不仅仅是专业素养,而是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的结合。所以,这门课对于老师和学生而言,都有着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在民族院校中尤其显得突出,笔者根据自己上课的经验和体会,意欲从教师的角度总结、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且在民族院校中易于实施且便于实践的的授课策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但是,对于我们而言,不是先让学生“利其器”,而是先让学生学会“用其器”。因为,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之“器”的打造和磨练,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在民族院校中尤为如此,也不是我们在本课程之内就能解决的问题。对于本课程而言,我们必须先让学生事先明白,我们用大学专业所打造的器皿,在本课程当中怎样使用。所以课程之初,我们必须讲解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的性质以及两者的联系和不同之处,这不是老生常谈,而是很多专家和学者也都分辨不清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在我们给学生们所布置的历次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写作的作业当中都有明显的体现。笔者对我校汉语系的历届学生布置形式和要求不同的文学鉴赏及文学批评作业,发现约60%的同学不知道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的联系,近乎100%的同学不清楚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的不同之处。大多数同学将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写成了印象式和臆测式的读后感,还有很多同学将文学批评写成了文学鉴赏。虽然,地方民族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可能逊色些,这方面的问题可能更为突出一些,但是这些问题的出现绝不是个案,据笔者的阅读经验,即使杂志上已发表的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作品,这样的毛病也并不鲜见,可见课程之初讲解这些问题的重要性。在此,笔者就这个问题略表拙见,以期使问题清晰化,有益于课程之教学。
关于如何给文学鉴赏下个科学定义的问题,笔者同意吴俊忠先生的定义方法,但不同意他的部分结论,所以在引文中笔者没有取其结论部分,结论部分用省略号代之,他说“文学鉴赏的科学定义,首先要分清欣赏与鉴赏的区别(客观存在着欣赏与鉴赏的概念混用或通用的现象),……;其次,要界定文学鉴赏、文学欣赏与文学批评之间的内在联系,……”笔者认为,“欣赏”一词不是一个学术用语,而是一个生活用语。语言学常识告诉我们,生活用语具有模糊性,不具有学术和科学用语的精确性,所以“欣赏”一词是一个含混概念,是指人们不刻意地抱有某种目的、观点、眼光,对事物进行随意的审美关照,但事实上没有人在“欣赏”时不抱有某种观点眼光和标准,这种关照一般不形成正式的发言和文字。并且“欣赏”的对象,可以是自然事物也可以是艺术品。而“鉴赏”要比“欣赏”严肃、认真、理性地多,且“鉴赏”的对象一般只指艺术品中的艺术因素,一般不牵涉更多更广泛的内容。所以“鉴赏”是指人们抱着某种目的、观点、运用既定的审美标准对艺术品进行审美关照和艺术上的分析与评判。所以,文学鉴赏,一般只是对文学作品的艺术审美关照和艺术评判。而文学批评则不同,除了包含有文学鉴赏层面的内容外,还必须树立和表述更多关于作品的外层标准以及依此对作品的评判和看法,比如文学作品的终极价值、社会意义、社会影响、人文关怀等等。如果说文学鉴赏主要是从艺术标准的角度来评判文学,那么文学批评则除此之外还必须有其它的标准来评判文学,比如社会历史标准、伦理道德标准、时代科学标准等等。所以,在文学鉴赏中我们一般只采用艺术方法和理论来进行鉴赏,而文学批评则需采用诸如社会历史学批评法、伦理道德式批评法、女权主义批评法、殖民主义批评法等方法和理论,具体采用何种方法与理论还要看我们批评的目的和既有观点、标准如何。除此之外,文学鉴赏中鉴赏者一般很少有自己的创造,而在文学批评中,批评者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文学鉴赏必须依赖于具体的文学作品,而文学批评则不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有其独立的地位,正如批评家陈晓明所说“文学批评应该在创作实践中占据主动地位,这并不是说批评要去领导文学创作实践,而是批评始终有自身的文化/美学目标,它和创作是一种对抗性的关系,而不是相互抚慰,共同投机的关系。创作可以有它自身的目标,创作非常个人化的特征,使得创作总是顽强地逃离批评,创作不是简单地呼应批评,或者与批评毫无关联的情况随遇而安,而是在与批评构成的呼应逃离紧张关系中,两者的内在对抗性,形成文学创作实践和批评实践的革命冲动。创作每一次的背叛,都是对批评权力实践的质疑,它促使批评不断去探索新的起点,解决新的疑难,迎接新的挑战。”所以,我们给文学批评的定义是:文学批评是指人们在多样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采用多重艺术的和非艺术的标准对文学进行评判和要求。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的内涵虽然不尽相同,但两者之问的联系却非常紧密。文学批评要以文学的艺术鉴赏为基础,并且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而文学鉴赏也不能完全忽略非艺术的评判,两者常常处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状态。对于初涉文学鉴赏和文学评论的写作者来说,弄清两者的联系和区别,才不至于在写作实践时将两者混淆。概念阐释清楚后,学生在上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实践课的时候,在方法和操作上就会很明确,不会将文学鉴赏写成没有艺术标准的主观臆想和主观感受,也不会将文学批评写成纯艺术式的鉴赏。
这样,我们的文学鉴赏和批评实践课便拉开了序幕。不过,根据笔者的上课体会,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个总的原则,那就是切不可操之过急,对于民族院校的师生来说更是如此,学生素质普遍较低的情况也决定了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否则学生容易忽视某些重要的环节。分阶段、分层地次进行文学鉴赏、文学批评实践教学,有这样几个优点:对于教师而言,可以使课堂清晰有序,便于教师的表述和操作,能够保证教学质量;对于学生而言,一方面,他们在接受和训练的过程中有个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过程,便于学习和接受,不至于茫然不知所措,另一方面,可以强化文学鉴赏和文学评论各个必须阶段的处理和实践能力,并为以后各个阶段的综合和取舍奠定基础。为了节省课堂时间和提高课堂效率,笔者提倡将文学鉴赏和文学评论合起来进行分阶段、分层次教学。行之有效的做法是:把文学鉴赏和文学评论写作糅合起来分为四个阶段,在这四个阶段中分别训练不同的能力,但必须同时兼顾到鉴赏和评论的联系及其区别。当然,阶段和层次的划分,不同的学校、师生可以采用不同的做法,这要根据学校、师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笔者是将杨守森先生的“四种形态”和“四重境界”说作为划分课堂阶段和层次的依据。杨守森先生认为“依据内容构成,文学批评大致可分为复述归纳、体悟阐释、分析评判、提升创造四种基本形态,依次相对应的是传播文学信息、丰富作品内容、探讨创作规律、开拓思想空间四重境界。”闭同样。我们可以将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实践课分为“复述归纳、体悟阐释、分析评判、提升创造”四个阶段,相对应四种境界,我们评判学生在各个阶段表现的标准也便有了,那便是学生在各个阶段是否做到了“传播文学信息、丰富作品内容、探讨创作规律、开拓思想空间”。杨先生此文虽然是专对文学批评而言,我们可以将文学鉴赏也纳入到这四个阶段之中,而且将文学鉴赏写作纳入到第三个阶段进行专业训练。下面,笔者将四个阶段的关系以及具体处理和课堂操作办法简要叙述之,以期和各位老师探讨且能得到专家指点。
“复述归纳、体悟阐释、分析评判、提升创造”四个阶段是一个整体,其中,“复述归纳和体悟阐释”是进行文学鉴赏和文学评论写作的基础,这两个阶段与后两个阶段相比较为简单,我们可以在课时设置上有所减轻,但由于它是基础性的东西,所以我们万万不可忽视。在民族院校中,此环节的课时和实践训练比重也可适量加大,以弥补师生素质的欠缺和不足,为以后的各环节打下更为牢靠的基础。分析评判阶段是四个阶段中最为关键和重要的,它涉及到学生的写作在质上是否符合鉴赏和评论的标准问题,所以我们要在课时设置上加大比重,在讲解和训练上加大课堂投入,一定要让学生了解和学会运用相关的标准。分析评判的标准不外乎艺术的标准和非艺术的标准,在两个的比例上一定要取舍得当。我们之所以将文学鉴赏纳人到第三个阶段进行专门训练的目的也在于此。文学鉴赏离不开分析和评判文学的艺术标准,我们可将学生在文学课和文学理论上学到的相关艺术标准进行综述之,使之学会在分析和评判作品时选择相关标准。同时,我们也要讲解非艺术的标准,特别要强调非艺术标准的应用和尺度问题,因为相比较艺术标准,非艺术标准更为复杂,更带有主观性,而且在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非艺术标准是参差不齐、良莠不分、清浊相混,在量上呈排山倒海之势的,如何选择与运用是个难度系数很高的问题,这也不仅仅是文学的问题,同时还涉及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诸多问题,稍不留神便会出现失误。所以老师一定要慎重讲解,要求学生慎重对待,要培养出自己“火眼金睛”般的眼光和识别力、判断力。另外,在这个阶段我们要把前面提到的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的性质、联系以及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再次强调,因为这个阶段关系到写作的性质问题,学生写作的到底是鉴赏还是批评在这里就要分岭了。侧重艺术标准的便接近文学鉴赏,侧重非艺术标准或综合标准的便接近文学批评了。在这个阶段我们还要加大学生具体的实践和写作训练,可以采用课上训练、课下作业的方式来加强。第四个阶段是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写作的升华阶段,它关系到写作是否精彩的问题。笔者认为,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有所强调,但不易涉猎过深,如果讲解和训练过深,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可能会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清晰结论变得模糊,学到的有章可循的写作方法变得“无迹可求”。在这个阶段,我们主要是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提供一个线索、一个方向,大量的内容是学生在以后的人生或职业生涯中慢慢体悟和理解的,大量的准备工作是要在其它学科和学生的广泛阅读中积累的。
当然,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老师和学生都还会遇到各种各样具体而棘手的问题,民族院校将会出现的问题可能更多,在我们所经历的实践训练课上,就出现了诸多问题,比如,学生平时阅读量太小、阅读面狭窄、写作基本功较差、基础理论课掌握不足等等,这些都会严重制约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写作实践课的开展。但是,在这些问题当中,有些在我们的课堂上可以补充、强调、采取一系列的促进和加强手段。而大部分不是我们这门课程单独可以解决的任务,需要学校甚至社会和家庭的通力支持与合作,在民族院校中这方面的努力更应该着重加大投入,以弥补课堂上无法弥补的和普通院校学生相比而存在的不足,总之,文学鉴赏和文学评论写作,是多种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体现,其中承载了大量社会的、人文的、历史的等等一系列内容,再加上它很强的实践性,使得这门课程无论对于学生还是老师而言都显得既重要又艰深。这也不是笔者一篇拙文就能解决的问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问题、总结经验,以期取得更好的方法,达成某种共识。
- 上一篇:小议非营利组织机构的治理措施
- 下一篇:探究政府部门社会管理能力强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