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陶艺人性化设计论文

时间:2022-12-04 11:10:00

导语:环境陶艺人性化设计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环境陶艺人性化设计论文

【摘要】:环境陶艺人性化设计作为一种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设计载体,也是一项提高人们物质文化生活和美化生存环境的重要设计活动,反映人们的审美情趣、生活方式和文化心理,营造具有人性化、人情味的空间景象。主要从人们审美需求和环境陶艺的特质来阐述环境陶艺的人性化设计。

【关键词】:环境陶艺,人性化,人性化设计

引言

设计是一种对物质形式和结构的改造和组织活动,论文从人的因素来考虑与人有关的一切活动,使这个物质世界成为人类生活需求的一部分。这说明,任何设计活动都是从人的生理、心理、喜爱、生活习惯等因素来考虑,体现人性化内涵。随着社会的文明发展,任何设计都越来越注重人性化、人情化因素,强调以人为本。环境陶艺是一门新兴起的公共艺术,作为一种被设计的物质形式介入人们的生活空间,不仅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一种物质形态,还提供一种生活观念。

因而,环境陶艺设计必须通过一种有人性化、人情味的艺术形式来联结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情感生活,才创造一种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生活世界。人性化设计是一种注重人性需求的设计,也使人和被设计的物质形态有良好的、合适的互动关系,能更好地符合人的各种需求,提高和完善人的人性和人格。环境陶艺的人性化设计是一种设计形态(符合人类的审美需求,适合人类自己的文化的、情感的、审美的趣味和生活理念),有利于环境陶艺作为一种迎合大众的视觉形式进入公共环境空间,赋予人们生存世界更多维的生活艺术化、自然化。

1环境陶艺的人性化设计概念界定

环境陶艺设计是艺术家或设计师借用陶瓷材料媒介为某特定环境空间进行设计创作的艺术形态。简言之,协调“人、环境、陶艺作品”三者关系,人指(设计者或创作者和公众),环境指公共环境和个人环境,陶艺作品主要指三维陶瓷雕塑和二维陶瓷壁画等。

环境陶艺的人性化设计是指艺术家或设计师通过在其作品设计方面注入“人性”的因素,使环境陶艺构成视觉艺术形态,更富有人情味和情趣性,引起人们视知觉的亲近,符合人们心理审美的舒适、愉悦、自然,营造公共空间的艺术氛围和亲切感。而这种设计主要表现在其形式与内容设计上符合人们理想的文化观念和审美心理,使其陶艺作品与人、公共环境之间形成协调关系,体现人性的关怀。它是注重人性需求的设计,不断地健全和完善人的审美需要,提升人格和性情,热爱人,尊重人,关心人。同时,环境陶艺的人性化设计不仅仅强调其造型、题材、结构、色泽等因素,符合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观念、文化心理、历史文脉、自然生态环境,并与现代科技和时代精神有机地结合,而且使环境陶艺及其环境空间尺度宜人,满足环境陶艺使用者—公众的审美需求,创造人性化的空间景象,实现人性的关怀和心灵的体验。

2环境陶艺的人性化设计的表达方式

环境陶艺构成空间景象之美与人们的审美趣味、审美理想以及文化心理相符,毕业论文才使环境陶艺作品、人和公共环境三者形成整体和谐关系,满足人类生活方式的理想诗意化。

2.1主体审美尺度的平衡性

主体审美尺度的平衡性是指设计者在设计环境陶艺时,个人审美观的传达与公众在欣赏其作品时反映出的审美标准、审美情趣等相符一致性,构成审美欣赏关系的亲和性和愉悦性、自然性。而这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限制和约束其作品的形式与内容方面,即设计者在其作品设计的表达方式须反映公众的审美需要。

一方面,环境陶艺的形式(造型、色彩、肌理、装饰手法等因素)设计,须考虑公共空间人群的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审美能力等。首先,设计者在设计造型的形态方面,寻求与公众的审美能力、审美理想形成和谐,针对性选择装饰性的写实人物、动物、器物等造型,还是变形夸张的直观化造型,或者抽象几何体的象征性造型等,这样,才使其造型更生动、形象化贴近公众的审美标准。其次,其色彩饱和度、明度、纯度、冷暖的搭配与组合,符合公众视知觉的舒适感和心理的情趣感,以及风俗习惯等,即与公众的审美理想达成一致性。还有其肌理组织质地的细腻美和粗犷感,组织结构构成形体空间的秩序美与分割排列关系,装饰方面汲取传统纹样,地域文化符号(如景德镇的青花、粉彩等),以及采用绘制、刻划、雕刻、镶嵌等手法,才会形成公众的丰富审美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环境陶艺的内容(题材、主题、内涵)表现方面,须反映公众的审美生活、审美情趣等。

首先,题材是设计者设计环境陶艺的重要素材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映现,也是使作品贴近公众生活的重要方式。其次,主题也是环境陶艺表现的重要思想内涵和文化语言,如标志性、教育性、宣传性等环境陶艺,其主题思想不仅要反映地区性文化特征,还要体现公众的审美情趣。

主体审美尺度的平衡性,不仅是环境陶艺人性化设计的重要前提和表达方式,英语论文还是贯穿于其作品的设置与审美的主要参照或空间景象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评判。这种平衡性强调艺术家或设计师在进行环境陶艺设计时,除了将自己的主观审美理想、审美情趣、设计意图、统一构思之外,还须更重要地从公众的审美需要、审美能力、审美理想以及审美情趣等方面考虑,并把主观的审美意思纳入客观的审美对象之中,才可以建立起陶艺作品与公众审美相呼应的关系。

2.2公共空间环境的和谐性

公共空间环境是指陶艺作品设置在某特定环境内,依附着周边(城市文化、建筑特征、自然景观等)某种空间的“场”或“群”,以及与此环境中人群共同构成空间环境。它主要指自然环境、场所环境、城市环境、人文环境等。环境陶艺与公共空间环境的共存和谐才能构成空间景象的美,形成具有某种“场”或“群”的氛围,引发人们视知觉的亲和性和凝聚力,提供给人们的舒适、愉悦、自然、诗意化的生活空间,赋予人们审美的人性关怀和心灵润泽。

2.2.1自然性

自然性指“人与自然和谐”的整体观。作为置身与特定环境中的环境陶艺设计,在介入大众生活空间的同时,应从自然生态的地形、地貌、地物、人文等诸方面探索设计的取向。因为从功能出发,在这个特定环境中的最佳位置设置环境陶艺,其作品的尺度、体量、距离关系受周边自然环境形态的约束和限制,使人感受到自然的生态完整性(指人文景观、历史遗

产、植被绿化、交通畅通等),并使环境陶艺成为自然环境美的一部分,体现“情”与“景”的融合。同时,“人与自然和谐”的整体观,反映环境陶艺设计因素(造型、色彩、肌理、光影等)符合人与环境和谐的关系,在追求人类与自然的长期平衡发展中,又赋予自然景观美的意识形态,求得一种人与自然共生的空间场所。2.2.2文化性

环境陶艺设计受制于城市的特定人文环境和空间特质,才能展现出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氛围,硕士论文营造城市精神风貌和树立地域特色。环境陶艺的设计形态因素融入其文化语境,如地域文化、风俗习惯以及特定环境人群的文化心理和建筑空间文化氛围等。它可能表现在对原有文化结构的延续,强调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或者适应时代的审美需求,在本土文化结构上嫁接新的设计思想、手法、思维方式,包括嫁接外来文化和其它类型文化等,创造一种全新的文化结构。这样,环境陶艺才作为视觉经验的对象,能强化场所传达的社会文化意义或生活方式,能引发环境观赏者的共鸣和联想,使其作品、公众与环境三者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激发环境的生机与活力以及缓解人们的精神压力,同时,它反映该特定环境中人群的生活方式、生活水平和生活情趣,肯定了此空间景象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2.2.3交流性

公共艺术的发展,其支配权由“精英”向“大众”的转变,反映公众精神和公众审美,与人形成一种可交流性的视觉艺术空间。这种交流性决定环境陶艺设计须面向大众审美心理,促使设计者设计出符合公众的审美趣味、生活习惯、文化观念等因素的作品。其环境陶艺的形式设计要体现人们审美心理的生动性与直观性,个性化与人情化,场所性与文化性等,才能引起人们的亲近心理,使其作品与人们实现可欣赏交流空间,如造型设计符合人们的理解、安全心理,色彩设计符合人们的情感心理以及风俗习惯。因此,环境陶艺设计的某些实施方案,应采取开放化、民主化的策略,由大众(指具有一定艺术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的人)的参与抉择,这样设计者才能准确地获得公众对审美对象物的反馈评判信息,更加合理地使作品的形式和内容表现与公众的审美趣味、生活习惯、文化观念等积极因素相符,真正地开启了一个展现人性审美需求的艺术空间。

2.3时代性

人类审美行为具有一种活的生命力,随着社会结构的变革,也会相应地流变。那么艺术家或设计师在环境陶艺的艺术形式设计上应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创新,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环境陶艺设计赋予人性的审美需求,其表现形式(造型、装饰、色泽等)与内容(题材、主题、内涵)都应该具有现代人认同的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即创造性建构具有时代特征的艺术形式与内容,融入地域性、民族性的文化气息和国际化艺术的多元思想,才促使环境陶艺文化的自身积淀和发展,使公共艺术的内在精神和外在风格得以延续和扩展。

2.4通俗性与趣味性

这里所说的通俗性并不是指“世俗性”或“庸俗性”。环境陶艺不仅设置于公共空间之中,而是表征和蕴涵着广泛的社会群体所认同的文化精神,审美意象及道德理想等。由此,环境陶艺的公共性决定了其设计形式,显示大众化文化精神,大众化审美需求,即公众的通俗性。环境陶艺的艺术形式设计的通俗化,主要指其视觉形态语言的表现符合大众审美文化心理,赋予大众与其作品更形象化、情趣化的欣赏交流,让人易于理解它,亲近它。其通俗性体现在造型设计的生动性与直观性,色彩运用的丰富性与时代性,题材表现的人情性与趣味性,内容反映的生活化与平民化。通常,这种趣味性表现在其作品的物质形态赋予人性的情感、情趣、个性和生命,而这种趣味性包含了滑稽性、幽默性、好奇性、幻想性和亲和性等。环境陶艺设计者的趣味性与公众审美的趣味性之间相符,才能建立一种物质和情感的交流关系。然而,趣味性的艺术形式主要表现在装点性的环境陶艺设计中,装点性的环境陶艺是为配合既成的环境(指开放自由化的场所环境)而进行的艺术设计。当然,像标志性、宣传性、象征性等类型的环境陶艺或者庄严、理性化氛围内的环境陶艺,其主题性表现因素会削弱其形式设计的趣味性。虽然环境陶艺设计的趣味性以注重其自身的价值为主要因素,但却脱离不了环境对它的制约和要求。

2.5生态可持续性

环境陶艺设计注重生态可持续性发展时,工作总结决定着艺术家或设计师设计环境陶艺,不能仅仅停留在建构当前视觉景观的审美意识中,还须考虑未来此周边环境空间(指建筑、植被、绿化、交通、和人的审美观念等因素)的变化,对作品构成视觉美景的影响以及价值的评判。同时,生态可持续性也反映出环境陶艺设计要考虑其作品的易安装性和可拆卸性、维修性和持久性、抗压性和安全性等因素。这样,环境陶艺设计充分考虑人与城市环境以及公共空间构成的和谐性、高效性、整体性、多样性、全球性、人文性;从而体现环境陶艺的人性化设计真正遵循以人为本,在物质和精神上维护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和道德伦理观。

3结语

任何艺术设计活动须关注人,关注人性,体现心灵,不仅是创造一种物质形式,更重要是要创造一种令人满意的生活方式。环境陶艺是艺术设计实现人们审美需求的一种创造性活动,环境陶艺的人性化设计是艺术家或设计师通过对其设计形式和功能等方面赋予“人性化”的品格,使其具有情感、个性、情趣和生命,提升和润泽人的心灵,才使环境陶艺作品起到审美、休闲和娱乐民众的目的,为大众创造出愉悦感、快乐感,以及增加城市公共生活的亲切感,激发人们的艺术审美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引起人们的好奇、触摸,依偎、攀沿等活动行为,成为一种公众性的生活审美化、自然化的艺术空间,构成空间景象的愉悦之美。

参考文献

[1]赵中健.公共艺术的审美思考.艺术生活.2004-1

[2]李建盛.希望的变异—艺术设计与交流美学.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1

[3]朱红文.工业.技术与设计—设计文化与设计哲学.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1

[4]施慧.公共艺术设计.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

[5]陈鸿俊.设计人性化.美术与设计.2002

[6]翁剑青.公共艺术的观念与取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赵云川.陶瓷壁画艺术.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