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治文化变化研究论文
时间:2022-11-29 02:55:00
导语:我国政治文化变化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论文提要:在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15年中,我国的政治文化发生了重要变化。随着“官本位”文化的逐渐消解,新的以市场意识、法治精神、开放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文化逐渐形成。从政治文化的变化上来看,入世本身是一场以自发性、多样性、间接性为主要特征的政治社会化过程,它给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启示。关键词:政治文化;政治社会化;入世;从1986年我国开始恢复关贸总协定的谈判一直到2001年底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整整有十五年的历史。这十五年正是改革开放政策一步一步深入的十五年。正像新加坡的联合早报社论所说的那样,“中国谈判的过程也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1]]15年中,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世界第七个经济主体,中国是以巨人姿态入世的。这种巨人姿态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发展,政治上的稳定,更是观念上的变化。对中国来说,15年的等待的确长了一些。但这15年中,中国人逐渐培养了市场意识,增强了开放的理念,萌发了法治精神。可以说,这15年的等待并不是白等,它让我们学到了更多的东西,考虑了更多的事情,转变了更多的观念。我国的政治文化也因此而经历一次嬗变的过程。一、政治文化的嬗变国家行政学院刘熙瑞教授认为,加入世贸组织将进一步推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其革命性意义甚至可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的意义等量齐观。在接受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采访时,他指出,虽然“入世”首先只是经济上的开放,但是,外国先进管理观念、体制、文化将慢慢在中国扩散,从而改变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专制文化。[[2]]政治文化的变化首先体现为旧的“官本位”文化的消解。世界贸易组织所倡导的市场本位、社会本位、企业本位将逐渐取代国家本位、政府本位、官本位,从而摧毁“官本位”文化,引发我国政治文化的一次创新。WTO的“透明性”原则作为一种规范开始植入我国政治文化。在现实政治中,人们更加要求政府所颁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向所有需要了解的人公开。在我国沿海先进地区,如上海、广东等地方政府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政务公开”运动;在我国农村,作为基层民主建设的一部分,“村务公开”已经引来了越来越高的呼声。“官本位”为特征的政治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官本位”文化消解的同时形成的是一种新的政治文化,它将在我们刚刚进入的这个世纪中成为我国政治文化的主导。加入WTO的过程已经培养了一种全新的精神,我们称之为“WTO精神”。这种精神构成了我国新政治文化的外来因子,成为我国公民文化上的嬗变的一个重要内容。WTO的规则成为我们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宣传员,WTO的基本原则正是我们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重点。仅从“入世”的影响来看,我国新型政治文化的内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市场意识的树立摆脱了计划经济的束缚,我们尝到了市场经济的甜头。市场意识已经成为我国公民文化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WTO就是世界市场经济的缩影,也是市场经济的代名词。[[3]]从政治文化的角度来说,加入WTO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进一步重申市场意识,树立市场意识的过程。世界贸易组织的三个原则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市场准入”。按市场准入的要求,我国政府在即将加入世贸组织前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打破政府垄断,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以及政府有计划地从一些竞争性行业中退出等。WTO的市场准入原则进一步重申了市场意识,对我国新型政治文化的形成形成了重要的影响。(二)开放理念的形成综观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国人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想加入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大家庭。加入WTO的过程不但是这种心情的一个体现,同时它还进一步激发了中国人前所未有的对开放社会的认同。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先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开放,后又对资本主义国家开放,然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始终受来自方方面面的阻力。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加入世界上最大的贸易组织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程成为我国开放理念形成的一个强大的推动力。(三)法治精神的培养不管人们从哪一个角度出发来理解WTO,它的本质就是这样“一揽子”协议,它的本质是一系列法律文件,一个有着复杂体系的规则。申请加入世贸组织的十五年,是我国法治化进程进入快车道的15年。我国不仅制订了各种各样的法律,而且在法治理论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步。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人认识WTO的过程就是中国人不断接受法治观念,形成法治精神过程。中国人从没有像今天那样从容、理性地看待将要加在他们身上的限制,从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地希望将自己的行为纳入某种规则的轨道。这对于中国法治化进程中的观念变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5年契而不舍的追求不但考验了人们的法治精神,而且形成一次深入的普法运动,对我国政治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政治现代化是一个综合的过程。[4]在政治现代化的过程中,不但有着国家制度方面的民主化,同样重要的是民主文化的形成。尽管我们还不能说以市场意识、法治精神、开放理念为核心的政治文化样式已经形成,但是从我国政治文化的现状来看,至少有各种各样的迹象表明,其雏形已经孕育其中了。入世的成功并不仅仅在于加入世界贸易体系,它更深层次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在公民文化培养方面的作用。二、“入世型”政治社会化模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任何一个还没有完成现代化的传统社会来说,都会形成强烈的冲击,这一冲击不但是对经济的冲击,而且还是对政治、文化的冲击。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漫长谈判过程不断地为我国的政治文化注入新的因子,更新其样式。对于公民个体来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绝好的政治教育,它成为我国政治文化嬗变的一个主要动力。反观漫长的谈判过程,我们看到,旷日持久的“入世”谈判不但为我们最终“入世”做好了心理准备,而且,从政治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程就是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政治社会化模式,我们称之为“入世型”政治社会化模式。它专指在我国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这一行为所造成的政治社会化形式。它成为新型政治社会化模式的代表。与旧的政治社会化模式相比,它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一)主体特征在“入世型”政治社会化模式中,主体的自发性体现得较为明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一进程从一开始就倍受国世人瞩目。据《北京晚报》报道,一项针对北京等十城市市民所作的民意调查显示,2001年最受市民关注的事件中,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83%的关注率成为市民最关注的热点。据《南方周末》报道,在2001年的最后一个月,“申奥成功、足球出线、WTO加入”,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喜庆场合的标准开场白。在主体性上,这次政治社会化还表现出了一个令人关注的特点,那就是商业化的色彩使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接受了市场的考验。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期间,一些媒体从商业角度考虑成为社会化的推动者。如深圳新闻网为了提高点击率,,自主开通了两条热线来回答市民在WTO方面的疑问。随着“”的结束,那种“革命教育”式的政治社会化模式已经寿终正寝了,取而代之的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个人修养”式的政治社会化模式。相对于前,政治社会化主体的主动性增强,途径也变得更加丰富。(二)传播特征在传播方式上,入世型的政治社会化模式更显出了多样特征。从电视、广播到书籍、报纸、杂志,甚至是计算机网络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形成了无所不包、无孔不入的媒体渠道;从家庭、学校,到各级各类的社会组织,形成了一个全方位、立体式的时空网络。据初步估算,在入世期间,仅是出版的各类有关“入世”的书籍就有3000多部。许多电台、电视台纷纷播出“入世”的节目;报纸、杂志设立“入世”栏目。围绕着“入世”的各种各样的学会活动、学术报告等等更是不计其数。网络在“入世”型政治社会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2001年的最后一周,我国政府将加入WTO的文件翻译成中文,公布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的网站上。外经贸部网站()大受欢迎。当官方公布相关法律文件的英文版时,由于上网人数过多而引起网络塞车,连外经贸部的工作人员也难以登录。(三)方式特征从“入世”型政治社会化的方式上来看,它涵盖了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并以间接方式为主。在入世期间,各种各样的政治培训、政治教育并非罕见,但不处主流地位。与之相反,间接性的政治社会化则成为这次政治社会化的一个主要特征。首先,世界贸易组织的一些概念被人们移植到我国政治实践中,用于描述、解释政治现象。入世的政治社会化过程给我国公民带来了一套全新的话语,人们津津乐道的是诸如“国民待遇”和“透明性”这样的话语,不但政坛人物,甚至是普通公民对此都是耳熟能详。这些新概念昭示着国政治文化的样式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其次,价值转移的现象更值得人们关注。WTO所倡导的“WTO精神”通过这次政治社会化逐渐渗入中国政治文化中,慢慢地为其所包容。WTO文件所内涵的法治精神、开放理念、市场意识通过这次政治社会化过程已经开始成为我国政治文化的一部分。再次,规范转移是入世型政治社会化模式的另一个特征。WTO一引起基本规范,如透明度、平等和市场准入等原则通过概念转移已经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思想中,成为新型政治文化的一部分。三、几点启示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15年,对一个民族政治文化的变迁来说,显得过于短暂,它对于我国政治文化的塑造是有限的,我们不能过分地夸大它对我国政治文化变迁的影响。甚至我们还很难说,我们对“入世”做好了思想准备。据《中国日报》报道,在接受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组织调查的5000名企业高层人员中,有20%的人承认,他们对世贸组织所知甚少,或者不了解世贸组织。只有3.2%的企业领导人表示,他们完全了解世贸规则。中国外经贸部副部长、中国加入WTO首席代表龙永图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前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应对中国入世,最重要的一点应该是观念的变化。通观入世对我国政治文化的影响,我们不难得出以下几点启示。(一)开拓创新,打破陈旧模式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在革命年代和建设时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对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简单重复过去的老办法、老方式、老腔调,不仅不能起到好的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造成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的丧失,削弱党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入世型”政治社会化模式不但为我们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先例,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思考,那就是如何才能开拓创新,打破陈旧的不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而代之以科学的、新型的政治社会化方式,以此来补充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某些不足。(二)提高警惕,防止文化殖民“入世”后,我国在文化上同西方文化的交流会更加频繁。在各种各样文化的不断碰撞与交流中,西方文化可能会对我国文化形成一种“文化殖民”,从而消解我国本民族文化的特色。这是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入世”主要是国家经济上的行为,我们的国家会因入世而更加开放。然而,我们还必须对这种“入世”型政治社会化抱有警惕。一些西方国家可能会借入世之机,进行文化殖民,将我国纳入西方自由化的轨道。(三)加强引导,推行“以德治国”在提出“依法治国”后,同志又提出了“以德治国”,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号召。就在入世的同时,我国又公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进一步地加强道德建设,转变人们的观念,形成一个更高信任度的社会,不但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一个基础,而且还是“观念入世”的一个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强道德建设,转变观念,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紧迫的。一方面,我们还未“入世”,就已经尝到了“入世”的甜头,由“入世”而引发的政治社会化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由传统政治文化向公民文化转变。我们还应该看到,这一转变的进程是长期的,“入世”并不是这一过程的结束,中国面临的是进一步转变观念。新一轮的政治社会化过程才刚刚开始,它在中国的影响将更加地变幻莫测,更加地重要,甚至直接决定了我国政治文化在本世纪中的基本样式。注释:
[1]《联合早报》2001年11月10日。
[2]《联合早报》2001年12月12日。
[3]《人民日报》2001年11月10日。
[4]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高毅将政治现代化分为建立主权民族国家并实现国家权力制度化、国家政权世俗化、政治民主化三个层面。参见《南方周末》2001年11月30日。
- 上一篇:西方文化霸权研究论文
- 下一篇:文化建设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