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刑法保护思考
时间:2022-10-14 08:58:42
导语:食品安全刑法保护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食品安全是民族兴旺、国家安定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基于此,本文研究食品安全的刑法保护相关内容,探究食品安全法的发展,分析中国食品安全刑法保护缺陷,从入罪规则和刑法设置两方面进行总结,探究完善我国安全刑法保护的有效措施。希望本文的观点能为关注此话题的研究者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食品安全;入罪规则;过失犯罪
时代在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物质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改革开放以前,人们对食品的追求是“饱”。而如今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不仅体现在质量方面,还有食品安全。中国范围内,食品安全问题频发,造成了人心惶惶的不良局面。食品安全问题引起政府的广泛关注,针对食品安全问题出台相关安全法律,但是由于惩罚手段不够严格,人们的身体健康仍然有可能受到食品安全的威胁。
一、食品安全法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食品安全问题逐渐受到社会人群的广泛关注,而且食品安全问题的情况日益严峻。与食品卫生法相比,食品安全法重视对地方政府监管职责的规定,强化风险监测和评估,除此之外还制定了食品安全标准的基本原则,更为重视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加大食品检验的力度,使得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理机制得到有效完善。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了食品安全不能实施免检,免检产品已经成为历史名词。食品安全法对业内已经出现的其他食品安全问题作出回应,规定明星代言的责任。此外还规定禁止使用食品添加剂目录之外的添加剂,保健品不能涉及到治疗方面的问题。建立最为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能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食品安全法经过修订之后,从原来的104条增加到154条。新法修改了制度构建的内容,建立了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强调了生产经营者具有的主体责任以及监督管理部门的相关责任,突出预防为主、风险防范、实行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使得媒体、广大消费者在食品安全治理中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1]。
二、中国食品安全刑法保护缺陷分析
(一)入罪规则。在目前的发展阶段中,中国食品安全刑法保护的入罪规则有比较明显的缺陷,第一,针对犯罪归类还不够恰当,在刑法体系中,侵害食品安全犯罪属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行为。这一类的罪犯客体较为复杂,威胁到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和健康。其次规范的范围过于狭窄,在目前的发展阶段中,只有两个环节受到法律的约束,分别是生产和销售。而在原料提供者的运输、存储、检疫等环节也有可能会出现犯罪行为,食品安全犯罪的常见类型是结果犯和危险犯,如果破坏行为引发了非常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社会群众以及广播媒体会高度关注这一问题。在此条件下需要追究行为人的责任,判断其犯罪行为,并以论处行为进行判决,司法解释将对行为人判决为过失犯罪,但是我国的食品安全犯罪法往往只将故意犯罪覆盖,对于由于过失行为而产生的食品安全事故,无法对其进行安刑论处,也不能追究做出该行为的责任人,对责任人的要求仅仅停留在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层面。(二)刑罚设置方面的缺陷问题。从当前我国现行的刑法规定来看,如果食品安全犯罪主体是单位,只能适用罚金进行处罚,过于单一的刑法不能体现罪责相适应原则。《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法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由中国人民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关于生产销售金额制定的相关条规中,食品安全犯罪罚金中规定处罚金额应为销售额的两倍以上。对于不符合安全生产质量的食品,甚至会对人体产生毒害的食品,在此种情况下,这些产品还没来的及犯罪;一些不合格产品由于销售金额较小,无法适用于我国食品安全犯罪罚金刑中。此外,我国的罚金刑实施标准并不完善,比如,在承担罚金的法人、主刑与附加性自然人之中缺乏明确的责任划分。
三、完善我国安全刑法保护的有效措施
(一)对入罪规则加以明确。从当前的形式来看,人们对食品安全保护工作有一定误解,对刑法的功能过度放大,认为有了刑法的制约,食品安全问题可以获得彻底解决。就危害食品安全犯罪而言,其侵犯客体非常复杂,包括大多数人的身体健康,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秩序也包括在内。其中的重点内容是有力保护大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权。从危害性角度出发,食品犯罪产生的影响将危害社会公共秩序,我国的刑法体系中需要加强重视食品安全相关法规的建立,改变食品安全犯罪的根本性质,将破坏社会经济市场秩序罪转化为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罪。以此来令我国的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犯罪性质有清晰的了解。(二)拓宽入刑范围,增设食品安全过失犯罪。从当前的形势来看,国家重视食品原料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的监督工作,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加以调整,对非食品生产经营者加以规定,规定的条例更加详细,非食品生产经营者从事的工作有食品的贮存、运输、装卸,作为非食品生产经营者,在日常工作中以及其自身资质方面要保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三条的第六项规定。也就是食品安全犯罪行为涉及到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另外也包括可能用到的工具和设备。有必要对相关法律深度完善。所有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行为都会受到相应刑罚处罚[2]。就审判的具体过程而言,其中对法律的适用疑惑会有所减少,作为食品生产经营者要意识到自身从事的经营活动与社会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很大联系。假如刑事犯罪能免于对其的刑事处罚,这对受害者来说无疑是非常不公平的。在其他国家的刑法中,比如《德国刑法典》、《意大利刑法》,这其中都涉及到食品安全过失犯罪的规定。鉴于此,中国有必要在《刑法》中,增加食品安全过失犯罪,同时界定过失的程度,这里的过失指的是对公众的生命安全有严重的危害,轻微的过失在此类规定中并不适用。此时犯罪就不会过分放大,对于造成严重后果的过失者以适当的处罚。(三)对刑法设置加以完善。我国可以参考国外先进的法律法规,以此来完善自身的刑法设置。比如,依照韩国的食品卫生法与法国刑法典,在我国的刑法中增添犯资格罪刑法。对于触犯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单位加大惩罚力度,罚金为安全事件损失的5倍,在此基础上要求其立即停业整顿。除此之外,还要责任人单位在五年时间内不得从事与食品经营有关的经营活动。假如食品安全事件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就应该解散法人组织单位。明确罚金刑的计算基础,在刑八的修正案正式出台之前,中国刑法规定的食品安全犯罪罚金处以销售金额的50%以上,2倍以下。生产或者是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生产和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实现对上述两种食品安全罪的有效处理应明确罚金刑的计算基础,有效指导司法实践活动。罚金刑的分档次适用,就食品安全犯罪而言,《刑法修正案》没有界定销售金额标准。很显然这不适应刑法罪责的基本规则,法官的自由裁量也有所增加,这与实际要求不相符合。建议对奖金型进行梯度细化,保证法律处罚的公平公正性[3]。对于不同的主体要区别对待,罚金刑作为一种经济刑,主要工作内容是通过财务实现对犯罪的预防和惩罚。就适用要求而言,要避免出现处罚过轻或者是过重的情况,更不能在相似的案件中针对犯罪行为给出差异很大的罚金数额。市场经济中单位是关键主体,具备较强的经济实力。单位犯罪所产生的影响明显高于一般人犯罪。单位处罚要高于对自然人的处罚,这体现了罪责相适应原则。
四、总结
综上所述,完善食品安全刑法保护,要对入罪规则加以明确,拓宽入刑范围,增设食品安全过失犯罪,对刑法设置加以完善,合理设置罚金刑,制定相应的食品安全法,需真正满足现代人对生命健康的要求。要知道食品安全不再是过去的有毒的问题,也涉及到营养问题。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有必要完善《刑法》,同时也要对监督的范围加以明确,保证食品安全问题能够得到全面监管。
[参考文献]
[1]万泓.关于我国食品安全刑法保护的理性思考研究[J].法制博览,2018(24):152+151.
[2]李磊.食品安全领域刑法保护前置化问题研究[D].延边大学,2018.
[3]徐丽萍.浅谈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刑法保护[J].法制博览,2017(18):163-164.
作者:李瑞 单位:长春财经学院法学院
- 上一篇:食品安全立案监督现状及对策
- 下一篇:食品安全法惩罚性赔偿制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