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与安全社会责任意识培养
时间:2022-03-13 08:29:13
导语:食品质量与安全社会责任意识培养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鉴于当下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从业人员责任意识薄弱、教与学之间矛盾重重等现象,提出针对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对策:架构承前启后、1+1+X、微课等模式的教学设计,构建研究式教学、实验点缀、启发性案例等教学手段,并通过减压式全过程考核、问卷式课后反馈,从而提高本科教学效果。
关键词:食品质量与安全;社会责任;微课;案例教学
民以食为天,“吃”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自十六大第一次提出建设小康社会,到2020年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如何吃得好、吃得健康,是判断人民是否过上小康生活最为直接生动的标准。2013年12月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强调,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2017年10月党的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又用了一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再次从国家战略层面强调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加强食品从业人员的社会意识、提升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者的专业能力和道德水准,是预防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前提,更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1]。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我国高校本科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自2002年获批以来,至今已有超过150所高校增设了该专业[2],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食品人才教育的重视与决心。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集合了食品化学、食品卫生与检验检疫、食品营养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质构与感官等多门课程,具有综合性强、知识面广、学习难度大等特点。本文从教师及学生两个层面对当前本科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心角度探讨教学模式的改革方法,以求提升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达到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心的食品行业从业人才的目标。
1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1.1教师自身。纵观当下的本科教学,教师的主要症结是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教学过程,无法让学生思考、动手和表达,无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满满的获得感,进而影响了学生的自学和创新能力。教师的自身问题是何所致?首先,大多高校教师缺乏教学理论和方法。目前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近半为青年教师,他们多为在某一领域有深入研究的博士毕业生,特别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理工科青年教师,他们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并未得到系统有效的教学技能训练,入职后也缺少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培训,导致他们在从教过程中边教边学,时感力不从心,影响教学质量。其次,时间和精力投入有限。当下本科院校科研任务繁重,部分年长、有教学经验的教师科研能力较弱,为应付学校的考核,需花大量时间及精力申请项目、撰写论文,而忽视了他们擅长的教学;青年教师受家庭、经济、晋升等方面的压力,从发挥个人优势的角度考虑,往往将大量时间投入熟悉的学术研究,安排在教学课程设计、自身教学能力提高方面的时间非常有限。再次,传统教学与网络更新速度的矛盾。现今的教学方法仍主要是教师课前查阅资料备课、现场PPT讲解授课,但各种信息日新月异,教师每一轮授课都要花费较多精力搜集、总结最新知识点;针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国内不良食品安全事件时有曝光、法律法规不断更新、快速发展的经济所形成的利益风气也不免时常触及社会道德底线,造成教师备课时应考虑的知识体系庞大而复杂。1.2学生分析。目前,在读的大学本科生几乎均为“90后”甚至“00后”,这批学生的成长环境较为优渥、从小接触网络,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带有鲜明的特征[3]。第一,多为独生子女,群居经验少,关注自我,心理承受力较弱,个性化明显。第二,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干劲足但持久力差,追求新鲜事物却保持自傲姿态,各种矛盾心理集于一身。第三,受社会功利主义影响,注重利益最大化,崇尚回报,存在把个人理想和责任道德视为交易的倾向。另外,由于科技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提高,学生要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除了各门功课的课前预习,课后经常还要花大量时间准备各种PPT,或者进行团队协作完成某项作业。比如我们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除每日上课外,还要做大量检测类、分析类实验,外加实验报告或者论文的写作,甚至到人群中做调查,导致他们的课业质量下降;另外,有不少学生还参加了各种社团和培训班,占用了大量课外时间和精力,上课时无精打采。
2社会责任意识培养模式研究
2.1创新教学设计。2.1.1课程承前启后的设计。教师在教学课程设计时,应注意一门课每个章节的连续性和系统性,甚至要考虑学生整个培养计划中每门专业课内容的互补性。例如,“食品品质学”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核心课程,通常安排在整个本科专业教学的前段时期,基于它的某些章节可能与“食品营养学”“食品检验学”等课程内容有交叉,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两点:一是每章应设计成相互联系、相互依托,使学生对课程有整体认识;二是应从食品品质评价与控制的角度,设计与其他课程侧重点不同的教学方案,以免使学生有重复咀嚼旧知识的感受。2.1.21+1+X的上课模式。实行1名资深教师+1名青年教师+X个研究生助教的教学模式。2名教师与X个研究生形成教学小组,经验丰富的年长教师在为学生授课的同时,也为青年教师传授教学技能、树立教学风貌;有干劲的青年教师在协助授课之余,也可助长年长教学的教学热情;外加X个研究生协助课外实践和实验教学,减轻因人手和精力不足带来的压力,让教师有更多时间备课,亦给研究提供教学实践机会。2.1.3开启微课学习时代。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学生在听课10分钟后开始走神,45分钟的课堂学生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非常有限。因此,提出微课教学,即教师在一节课的设计中应更换3-4次教学模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微”代表简洁、浓缩和高效,当下有流行的微博、微信、微视频,教师在上课时应紧跟潮流,采用“微课程”教学,将复杂的理论拆分,以一个个案例、话题串联,形成生动而不枯燥的精美教学设计,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知识要点加深了印象。2.2改革教学手段。2.2.1深入的研究式教学。教师对学生的作用主要是启蒙和引导,而不是主导式地位,不利于学生的自我探索和思考。食品质量与安全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以采用科学研究的方式从事教学。例如,针对某类食品的生产过程,提出可能产生质量问题的关键点,启发学生去分析原因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此过程中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意识。2.2.2生动的实验点缀。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理论课往往有些枯燥乏味,特别是一些法律法规、生产标准、管理制度、品质及安全评价体系等的授课时,更是知识结构复杂、内容抽象。若在课堂上辅以几分钟的小实验,既能增加课堂气氛,又可促进知识的吸收。例如,在讲解食品的流动性时,为了解释爬杆效应和阐述哪些食品有此现象,可专门在课堂内演示不同流体食品的特性,生动且易理解。2.2.3启发性的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始于1871年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克利斯托夫•L•朗戴尔提出,至今已广为应用,尤其是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长期使用案例教学,培养了大批能人智士[4]。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的描述,特别是有针对性地讲述过去具有代表性的食品安全事件,可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的讨论,对作为一个未来食品从业者应具备何种职业道德进行深入思考。从教学的角度,案例教学法着眼点在于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能力;从学生的角度,案例教学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便于理解知识要点,紧跟时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2.3重视教学效果。2.3.1减压式全过程考核。为了改变学生“平时学习玩为主,考前努力绝对过”的不良学习习惯[5],以及提高学习效率,提出减压式全过程考核,即在平时加强专业训练、课后作业从简且课堂反馈修正、期末成绩综合计算。例如,一门专业理论课的总成绩分成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分别占50%。期末成绩为最终的考卷或提交论文的成绩,平时成绩计算则包括考勤10%,作业10%,课堂互动10%,随堂小测验20%等。该考核方式增加了平时成绩的比例,特别是借鉴国外一课多考的模式,让学生在日常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对专业内容记忆深刻,不在期末考试时临时抱佛脚,而且不布置繁重的作业,可采用微博式作业,并在课堂请学生讲解、教师点评。2.3.2问卷式课后反馈。除了课程的考核成绩可以量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外,课后的学生反馈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经常询问课代表、学习委员或者其他学生对讲课内容的看法或需要改进之处;亦可做一份简单的问卷,在课间由全体学生填写反馈。在期末结束后,随机找几位成绩分布在不同级别的学生,做进一步的问卷式调查。收到学生的反馈后,教师应当及时整理、反思、调整,在不断的交流与总结中提高教学技能与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晨,江洁,胡文忠,姜爱丽,邹宇.“食品安全学”教学改革的几点尝试[J].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17,19(1):94-96.
[2]肖贵平.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J].福建轻纺,2010(1):36-41.
[3]辛颖.90后大学生性格特点在思政教育中的创新性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27):181-182.
[4]葛武鹏,李志成,张静,郭春锋,胡攀攀.基于案例教学的食品工程硕士实操技能培养的教改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7,39:136-138.
[5]周基.基于全过程考核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37(10):141-143.
作者:刘玮琳 韩剑众 曲道峰 韩菲菲 冯立芳 单位: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 上一篇:体育场馆经营管理问题及对策
- 下一篇:微信公共平台物业信息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