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调查
时间:2022-09-29 10:30:01
导语: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调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提到食品安全,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食品生产的环境卫生和食品质量安全,居民自身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的主导作用容易被忽视。食品安全事件主要是由消费者缺乏正确食品安全知识和不当的食品安全行为习惯所导致的,居民是食品安全问题研究领域的至关重要的一环。
1调查基本概况
本次食品安全现状调研以随机抽样的问卷调查方式为主,调查内容涉及居民对食品安全知识的了解情况、对食品安全态度和在日常生活中对食品安全所采取的行为3方面,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93份,回收率达98.6%,其中男性占33.8%,女性占66.2%。年龄结构:18岁以下占20%,19~35岁占20.20%,36~50岁占23.10%,50岁以上占36.50%。职业情况:学生占9.5%,行政机关占16%,事业单位占19.20%,企业占14.9%,自由职业者占16.2%,农民占20.3%,其他3.9%。
2食品安全现状的调查结果分析
2.1食品安全知识分析。从调查数据分析结果看,有33.8%的台州居民对食品市场的食品安全放心,41.6%一般,21.6%的人不放心;对食品安全等相关法律及其他的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都不高。例如,“您对《新食品安全法》了解多少?”有9.8%的居民很了解,27.6%的居民了解一点,33.80%的居民听过但不熟悉,28.8%的居民完全没听过;“您知道食品包装上“QS”标志的含义吗?”有43.6%的居民回答“知道”,56.4%的居民回答“不知道”。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和不同家庭月收入的居民对食品安全知晓度的情况不同,其中女性对食品安全知晓度要高于男性;文化程度越高的居民对食品安全知识关注得越多。在不同的职业中,单位越稳定的居民对食品安全的知识了解的越多;家庭月收入越多的居民,越关心食品安全问题。2.2食品安全态度分析。态度作为一种相对稳定可估量的心理构成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或以影响和预测行为的产生。居民对食品安全现状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85.6%的居民对食品安全问题表示关注,11.3%的居民偶尔关注,3.1%的居民回答不关注。但不同年龄、职业、家庭收入对食品安全关注度不同。调查结果显示,年龄越大、职业越稳定、家庭收入越高的居民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当被问及对我国的食品安全环境是否满意时,有20.3%的居民认为越来越差,有20.7%的居民认为差不多,有39.1%的居民认为逐渐转好,20.3%的居民认为说不清。在调查过程中,了解食品安全问题途径31.10%通过网络、25.60%通过报纸杂志、36.50%通过电视广播、6.80%其他。可见,居民对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环境不太满意,并对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感到担忧。对于涉及具体的食品安全问题,居民认为目前食品安全最大的隐患出现在食品的生产加工环节(占48.6%),其次是种植养殖环节(占25.5%),批发零售环节占12.2%、餐饮消费占10.2%、其他的占3.5%。当问及最担心哪类食品出现质量问题,居民们认为蔬菜水果、奶制品和食品调味品容易出现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占75%),其次是肉制品、水产品(占11.4%),酒和饮料占11.5%,米面糕点占2.1%。在食品安全方面,居民最担心的问题是有毒有害物质高残留问题、食品添加剂超量使用和非食用原料加工食品3方面的问题占78.3%,其次是食品处理不当生产的问题占13.2%,散装食物的卫生问题占5.7%,其他占2.8%。可见在各类食品安全问题中,滥用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等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其中食品添加剂的滥用已成为人们最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2.3食品安全行为分析。为准确了解居民的食品安全行为,设计了如下相关的问题:①了解食品安全问题的途径。②如何选购安全食品。③买到问题食品如何处理。④对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如何避免等。调查结果显示,居民获取食品安全的主要途径是电视、广播(36.5%)和网络(31.1%),表明可以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和网络这3种重要的媒介了解食品安全知识。在消费行为方面,居民在购买食品当问及“是否认准了食品安全QS标志才买?”只有55.4%的居民认为是的,44.6%的居民认为无所谓。在选购食品时,居民主要关注品牌、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占41.5%),其次是食品的色泽、外观、价格、相关检验证明(占48.8%),再次是生产加工厂家配料表、净含量(占5.2%)。在问及“你是否遇到过食品安全问题”时,24.3%居民认为经常有,59.4%居民认为有过但是很少,只有16.3%的居民认为从来没有,这一结果显示,本区的食品安全现状是不容乐观的。当问及“如购买‘问题食品’,您如何处理”时,45.9%居民认为找卖家要求退款或赔偿,37.8%的居民选择忍气吞声,16.3%的居民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可见,2/3居民在处理问题食品时,会通过正确的途径维护自身的权利,但有1/3以上的居民无所谓。对于“目前的食品安全问题,您采取什么方法避免?”有35.9%居民在选购食品时,做到查看食品标签,23.9%的居民“不吃路边小摊上的食品”,15.2%的居民“注意媒体报道,选择推荐食品,不购买黑名单的食品”,还有9.8%的居民“固定几个品牌多次购买”,3.2%的居民选择“净菜或有包装的食品”来避免食品安全问题。
3初步的结论
3.1居民食品安全知识薄弱。掌握食品安全知识是居民避免食品安全问题前提和基础。调查结果显示,台州居民高度认可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但居民掌握食品安全知识情况较差,对食品安全知识的知晓率低,特别是对食品QS等相关知识和《新的食品安全法》普遍不了解。我国执行QS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已近十年多,但结果显示居民对其知晓率平均54.3%,因此,政府在制定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同时,必须对人们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普及。3.2居民食品安全意识较强。因食品安全问题与居民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调查显示食品安全问题受到本市居民的广泛关注,由于近几年国内连续发生多起恶劣的食品安全事件,大部分居民对本市食品市场和我国食品安全环境不太满意,并感到担忧,政府应加大力度对食品安全领域的监管,创建让消费者放心的食品安全环境,重塑老百姓对食品安全的信心。由于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居民的广泛关注,多数居民知晓出现目前食品安全最大的隐患出在生产加工环节,也知晓最担心食品出现质量问题的是哪类食品及食品安全方面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总之调查结果显示居民食品安全意识较强。3.3部分居民的食品安全行为不容乐观。避免食品安全问题,最关键的一环主要体现在居民自身的行为上。调查显示,台州市居民食品安全行为总体情况较为理想。居民能通过各种途径了解食品安全知识,在购买食品时,大部分居民会查看食品标签,碰到问题食品时,多数居民会通过正当的渠道维护自身的权利。但是存在相当一部人居民食品安全行为不容乐观现象,调查显示,居民在购买食品当问及是否认准了食品安全QS标志才买,有44.6%的居民认为无所谓,在如何处理“问题食品”时,有37.8%的居民忍气吞声,就当自己倒霉,有38.4%居民不会向有关部门投诉。已经购买“问题食品”您首先会怎样做,有56.8%居民扔掉不吃,有23%的居民觉得问题不大,继续食用,只有20.2%的居民采用其他处理办法。
4居民食品安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影响居民食品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结合相关调查研究的结果和相关工作人员的访谈,主要涉及到消费者自身、政府监管部门、商品的生产者3方面的原因。4.1政府部门监管不力。调查显示,30.6%的居民认为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不力导致的。目前我国的食品产业处在生产分散化和监管分段化的阶段,一方面,由于我国的食品生产者中,尤其是初级农产品的生产者是遍布全国各地,非常分散,这就导致政府相关部门对其生产流程、生产质量难以控制,难以建立完备的食品质量安全体系[1]。而另一方面,为了保证食品的安全已成立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但《食品安全法》却规定了食品安全由县级以上政府的卫生、农业、质量监督、工商行政、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负责的多部门分段管理方式。当前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分工监管机制,导致食品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监管部门权责不分,相互独立、割裂,这种管理的条块分割,如发现食品安全事件,就会存在某些监管部门就以各自的管理权为由推卸责任。4.2食品生产者利欲熏心。食品安全问题涉及生产、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其中食品生产环节是关键的一环,因食品生产环节是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源头,而食品生产环节出现安全隐患与其生产者的道德素质有很大的关系[2]。食品生产者最终目的追求利润,这是市场经济社会的最本质特征。食品生产者在社会责任、良心道德和追求利润的比较选择中,如单纯追求一己私利,放弃社会责任、良心道德,以假乱真、以次充好,这必然导致食品安全问题,近几年我国出现各种食品安全问题与食品生产者利欲熏心是分不开的。4.3居民食品安全自我保护意识不足。食品安全的发生,除了政府相关部门监管不力和食品生产者利欲熏心这两个主要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不容忽视,是由于消费者缺乏正确食品安全知识导致不当的食品安全行为习惯所致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不足,调查显示表明,23.2%居民认为目前食品安全问题是由居民食品安全自我保护意识不足造成的。还有13.8%的居民认为社会道德水平滑坡和其他原因也会造成食品安全问题。
5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建议
5.1加强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管力度。当前造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政府监管不力,因此各级政府应把食品安全作为百姓民生问题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管力度主要做好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①要有完善的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制度和监管体制机制。②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检测标准,提高检测技术。③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建设,确保监管工作到位,要增加执法人员和食品检测技术人员的数量。5.2普及食品安全常识的教育和宣传。目前,我国消费者缺乏相应的渠道了解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的相关知识,公众食品安全常识匮乏和安全意识的缺位,导致许多居民存在消费误区[3]。因此要大力普及食品安全常识和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①在各类教育系统开设食品安全卫生、食品营养等方面的课程,使学生从小了解食品营养安全常识,培养消费中的食品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②建立食品安全教育网,并邀请专家学者开展食品安全法和食品营养、安全等相关知识的讲座,提高居民对食品安全方面知识的知晓度。③开展食品安全咨询和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对消费者进行食品安全依法维权和科普知识教育。④要特别关注广大农村的食品安全问题,通过电台、电视台、网络、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向公众提供有关基本常识,培养其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发动群众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打假等活动,改善自身食品安全行为。5.3整合全社会力量形成食品安全齐抓共管的局面。食品安全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要充分发挥食安委统一领导和食安办协调指导作用,统筹研究制定食品安全政策措施,建立健全跨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各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共同做好食品安全工作。要全面落实各方责任,地方政府“守土有责”,监管部门履职尽责,企业承担主体首责,消费者主动参与、对自身负责,加快形成全社会共治格局,汇聚起维护食品安全的强大力量。
参考文献:
[1]孙爱芳,关炳峰,王法云.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J].河南科学,2012,30(9):1375-1378.
[2]成黎,马艺菲,高扬,等.城市居民对食品安全态度调查初探[J].食品安全导刊,2011,5(4):78-80.
[3]孔东池,高汝钦.青岛市居民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3,29(1):40-41.
作者:王秀萍 王文勇 单位:台州科技职业学院
- 上一篇:食品安全社会化监管体系的完善
- 下一篇:文化艺术元素对二维动画短片创作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