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食品安全的电子监管

时间:2022-09-04 11:23:40

导语:论食品安全的电子监管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论食品安全的电子监管

1食品安全电子监管及其必要性概述

1.1食品安全电子监管的涵义

食品安全是一个动态概念,随着人类的认知能力与社会的发展进步而渐渐变化。就食品安全而言,可以从数量和质量两个层面来理解:在数量的层面上,食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有足够的食物供应,食品数量能够满足公众的需求,以发展生产与保障供给为主要特征,强调食品的数量安全是确保人类生存的基本权利之一;在质量的层面上,食品安全是指食品中不含有害或有毒物质,不会对公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以确保营养结构合理和食品卫生为基本特征,是人类维持自身健康生活的权利。《中国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99条规定:“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本文所谈的食品安全特指食品质量安全,笔者认为食品安全至少应包括两要素,一是营养,即食品在成分上应具备一定的营养价值,符合相应的食品安全标准,香、色、味等应该符合其应有的感官性状,这也是食品最基本的功能;二是实质上的安全,即食品清洁,没有有害或有毒物质,对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可能造成威胁或损害,不会导致消费者死于疾病,也不会危及到消费者的后代,不管这种危害是现实的还是潜在性的。食品安全电子监管平台是指依托电子监管软件,通过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对食品流通环节的大型商场超市或批发主体等对象,要求其履行法定进货查验记录制度,进而形成信息数据平台,监管部门可以通过该平台实现对食品经营主体的管理、食品流向追溯、食品质量监控等手段实现食品的远程监管,经营者以及广大消费者通过该平台共享销售者的进货查验信息服务,形成一个食品安全行政监管平台、食品安全数据平台以及食品安全用户查询平台“三位一体”的现代信息化系统。食品安全电子监管发展并创新了食品准入工程的日常台账,积极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减轻了食品生产者和销售者因索票索证数量大、品种多等导致的监管部门负担过重问题,不仅节约了流通时间,并且降低了经营成本,提升了对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的有效控监管,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2食品安全电子监管的必要性

第一,食品安全电子监管是提升食品流通业发展水平的要求。近年来我国的食品流通行业发展迅速,食品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食品安全监管的任务越来越复杂繁重,由于现有的监管力量相对不足,致使传统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日益力不从心,局限性越来越大。通过引导企业管理信息化,推行食品安全的电子监管,使之不断适应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新形势,进一步提升食品流通行业的发展水平。第二,食品安全电子监管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的要求。食品安全电子监管有利于健全我国食品安全经营者自律、执法监管、社会参与“三位一体”的长效机制,通过实行食品安全电子监管,能够实现食品经营主体之间的资源信息共享,不仅节约了流通时间,并且降低了经营成本;监管部门可以实现食品安全从现场监管向远程监管转变,从模糊监管向精确监管转变,巩固、扩大和深化了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及专项整治的成果;消费者可以方便查询、获取食品安全信息,改变与经营者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的现状,强化社会监督。第三,有利于责任政府的实现。建立责任政府的目的就是能够更好的实现公共利益,更好的满足人民的公共需求。随着食品事故的频繁发生,政府有责任对食品质量进行监管,也是实现责任政府的必然要求。食品安全不仅是公共安全的一个重要问题,而且也是关系到公共利益的社会问题,在当下由于食品的外部性特征以及市场失灵,问题食品已经正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健康,通过食品安全的电子监管,对制假造假行为给予严惩,维护公众的合法利益。

2食品安全电子监管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2.1食品安全电子监管的法律体系不健全

健全的食品安全电子监管法律体系既是树立监管机构独立性和权威性的需要,又是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需要。在食品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是我国食品安全最主要的法律依据,此外,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有30多种,相关条例近300多种。但是这些法律大多由于大多都散见于政府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大都只针对某一类食品,并且大多出台时间较早,导致很多规定与现实需求不符。《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生产到流通的整个过程都有原则性的规范,监管的范围覆盖了食品生产流通的全部环节,在内容上取得了很大进步,从表面上看,基本达到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但对于许多制度建设问题只作了原则规定,与其配套的很多法律规范尚未出台,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和相应配套的法规和规章制度,使得《食品安全法》的功效大打折扣。总之,我国的食品安全电子监管是一个新兴的监管方式,缺少具体的相关法律法规。

2.2思想认识、电脑知识及设备配置影响电子监管的推进

首先,部分基层工商人员认为食品安全电子监管的重点是信息录入,这是经营者的的事情,而许多食品经营者却认为电子监管工作是政府监管部门在推行,必须有政府落实,因此常常形成推诿扯皮的现象。部分食品经营户诚信意识不强、责任意识不强,对全面录入食品基本信息顾虑较大,担心税务部门查询台账据实征税,部分经营业主敷衍了事,从而影响了食品安全电子监管试点的有效开展。其次,食品安全电子监管,需要基层监管人员及其经营者能熟练操作电脑,但是现在我国的许多基层人员电脑基础知识差,影响了监管工作的正常开展。另外,经营者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不会熟练操作食品安全电子监管系统的大有人在,导致食品安全信息录入的项目、数据不完整,出现很多可疑数据。再次,许多电子设备老化陈旧,硬件设备不齐,系统维护不及时,服务器负载力不强。许多食品经营者规模小,经济条件差,使用的计算机软件不兼容,设备老化,运行速度缓慢,并且食品电子监管系统升级频繁,服务器突然停止响应情况时有发生,使得录入食品信息时存在许多问题。

3完善食品安全电子监管的建议

3.1完善食品安全电子监管的法律规范

是否有完善的法律规范体系关系着食品安全电子监管的成败,加强立法是完善食品安全电子监管法律体系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我国虽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他相关的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但现有的法律法规仍存在缺陷,为了避免或减少在立法或执法中造成冲突,必须妥善解决我国法律体系中的混乱问题,对现有法律法规认真清理整合,尽可能确保法律的完整统一。在构建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过程中,应逐步体现《日本食品安全基本法》中“消费者至上、国民健康第一”的基本理念,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监管法律规范体系。随着《食品安全法》的实施,针对现有法律法规与之不配套情况,应该予以清理与编纂。第一,以《食品安全法》为依据,制定与之配套的法规规章,逐渐形成以《食品安全法》为核心、其他配套的单行法律法规齐备的法律监管体系,从而满足相关监管部门从食品生产、流通到消费各个环节监管的需求;第二,整合散见于相关规范性文件的食品安全电子监管内容,清理和修正存在交叉和矛盾的法律规范,通过出台司法解释、制定相对应的规章或其他法律性文件等方式对现存的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予以补充,使之统一协调,进一步明确《食品安全法》省、市、县三级监管体系中各监管机构的权责,尤其是补充和完善食品安全委员会协调统筹全国食品安全事务的职责;第三,对于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国家层面暂未涉及到的地方,地方政府可以通过调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先行出台地方性法规规章。

3.2加强食品安全电子网络化监管质效

第一,加大宣传,正面引导,加大对食品安全电子监管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推行电子监管的目的和意义,充分调动经营户的积极性。纠正监管人员、经营者对食品安全电子监管工作认识不到位的问题,搞好监管人员与经营者之间的衔接和配合。第二,加强学习,提升能力。要采取集中培训学习与个别分级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监管人员进行电脑操作和食品安全电子监管系统中工商监管平台、经营户平台操作进行培训。第三,不断探索,完善系统。通过不断创新,建设一套网络平衡系统,彻底解决单一服务器一旦瘫痪将导致业务系统无法访问的窘境。此外,协调软件开发公司增加软件操作提示,最大程度简化软件操作过程,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电子监管软件系统。第四,强化监管,确保实效。充分发挥食品安全电子监管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作用,通过分类监管,加大市场巡查和督查力度,促使经营者严格履行《食品安全法》规定的法定职责。

本文作者:赵新磊工作单位:河海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