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时间:2022-09-29 03:17:09
导语: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改革正在全面推进中,它是专业建设中的一个系统工程,也是立意高远的教学创新。市场营销专业承担为各类企业培养具有“德技”并重的技术技能型营销人才的使命,做好课程思政建设,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是时代所需。
【关键词】职业教育;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技术的普及与运用,人们对价值观的判断、行为认知、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当代大学生中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文化自信,塑造良好的职业素养,日益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但这些仅仅依赖思政课程是无法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所需的。因此,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新要求,由此,高校的课程思政改革全面推出。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为企业输出营销人才,而企业对营销类用人标准不仅看技术技能,更关注其人格品质与职业操守,因此,为各类企业培养具有“德技”并重的技术技能型营销人才成为市场营销专业的使命。因此,做好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以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为例,市场营销专业以培养技术技能型营销人才为目标,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需要,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走产教融合的发展道路,建立了以知识为基础、能力为核心、素质作保证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素能并举、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市场营销专业构建了以课程平台为主,社会活动平台为辅的课程体系。课程平台由素质教育课程和专业能力课程构成。其中,素质教育课程开设了10门,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治教育》等思政课程以及《应用写作》、《高等数学》等文化基础课程,用于强化学生德育教育,拓展学习领域,完善知识结构。专业能力课程开设了20门,有《市场营销学》、《销售策略与技巧》、《消费者行为分析》、《营销策划》、《市场调查与分析》、《网络营销》等核心课程,是直接体现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社会服务平台由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构成。其中,实践教学有12项,有专业认识实习、职业技能实训、创新创业实训等;第二课堂活动主要有社团活动、公益活动及各类职业竞赛。可见,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基本拥有系统、完善的课程体系,建立了素能并举,学习、实践交叉并重,就业、创业双向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但该人才培养体系更倾向于对学生“技”的培养,并没有把课程思政引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因此,实施课程思政改革势在必行。另外,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也相继实施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下,教学主体的双元化、教学对象身份的双重化、教学环境的复杂化,都对课程思政改革的推进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思路
1.建立“厚商德、明规范、强技能”的人才培养目标。目前,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服务于区域经济的,既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强烈的市场意识、全面的知识和文化素养,又具有较强的市场调研分析能力、产品销售能力、销售管理能力、公关洽谈能力、市场推广能力、营销策划能力的技术技能型营销人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提升营销技巧作为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甚至某些企业不惜一切代价,借虚假营销、低俗营销提升竞争力,扰乱市场秩序。究其原因,在于企业相关营销人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职业道德观的缺失。市场需要“德技”并重的营销管理人才,因此,市场营销专业应顺应市场所需,将“以德为先,以德育人”作为首要职责,结合“职教20条”中对高等职业院校的要求,加强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建立“厚商德、明规范、强技能”的人才培养目标,以保证人才培养方向的正确性,达到德性素养与技术技能的统一。2.构建“三课堂”协同育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三课堂”包括素质教育课、专业能力课、实践课。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要形成“三课程”协同育人式全过程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实现“1+1+1>3”的联动效益最大化。素质教育课主要以基础通识教育、文化教育及思政课程为主,主要开设在第一学年。素质教育课应发挥思政课程显性育人的特点,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将品德教育与中华民主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的“三观”教育相结合,把握“立德育人”的根本方向。专业能力课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专业拓展课,主要开设在第二学年。专业能力课应发挥其隐性育人的特点,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各专业课的思想政治元素,例如,与未来的职业岗位相关联的专业伦理、职业素养,企业文化等,找准切入点,实现课程思政的深度化。实践课包括顶岗实习等企业实践课与技能大赛,主要开设在第三学年。实践课,学生由学校走入企业,在企业师傅的带领下,将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相结合,思政教育也完成了由理论教学到实践应用的转变。企业师傅通过言传身教,将职业规范、职业素养、工匠精神、创新精神传授于学生,帮助学生由“专业成才”转变为“精神成才”,达到了“德技兼备”、“知行合一”。3.构建“双环境”多维化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引领课程思政改革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变革教学评价体系,建立有利于思政改革的合理评价机制。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要求,使得教学环境复杂化,学生不仅要在校内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在企业参与顶岗锻炼,在实践中提升专业技能。这种“学校+企业”双环境教学主体、全课程育人方式要求构建“双环境”多维化课程思政评价体系。首先,学校对学生的考核应包括专业课程考核与思想品德考核。其中,各类专业课程的考核不仅要对学生的知识点与技能点进行测评,还应加入涉及大学生文化自觉、职业规范、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内容,关注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思想品德考核,则应从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外活动表现、日常生活表现等方面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进行全面考量。其次,企业对学生的考核也包括技术考核与职业素养考核。在企业,师傅要从徒弟的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团队合作意识、职业素质的养成等多方面评价学生在企业的表现。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共同制定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全面化、评价方式多维化。
三、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现路径
做好课程思政建设,要实施“一四五”行动计划。具体表现为:达成“一”个共识,全体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要认识到,课程育人是学校办学和人才培养的要求,是教师份内之事;融入“四”个方面,将课程思政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嵌入“五”个要素,将思政元素嵌入教师、教材、教案、教室、教风五个课堂教学的关键要素中,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1.专业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承担“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使命。在高职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各司其职”。思政课程承担学生的思想教育,专业课程负责学生的专业教育,由此就形成了专业教师“重教学、轻育人”的现状。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广大人民教师提出:要坚持“四个相统一”,按“四个引路人”的要求,做好“四有好老师”。专业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任何一门课程都要把“育人”作为第一位,思政教育不是专人教育,而是人人教育。因此,专业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不仅要注重知识与技能点的传授,还应加强对品德修养、专业伦理、职业素质等方面的培养,从而真正成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大先生”。2.做好课程设计,结合课程特点挖掘思政元素。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在“课程”。尊重教育教学和课程建设规律,切实优化课程设计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各专业课要以专业知识点、技能点为载体,对学生进行价值观、行为观、职业观教育,提升教学的思想性与人文性。首先,各门专业课要结合课程特点,坚持以“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将思政元素纳入课程设计中,重构课程目标,具体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德育目标。其次,围绕上述目标,四位一体构建课程内容,建立市场营销专业思政内容资料库。根据高职特点以及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可以从六大类提炼挖掘思政元素,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文化、职业规范与职业素养、优秀企业文化、工匠精神、创新创业教育。以《市场营销学》课程为例,从市场营销的核心价值观——以“顾客为中心”出发,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公正”、“法治”、“平等”,培育并践行“诚信经营”、“公平交易”、“顾客至上”等积极正确的营销价值观;引导学生塑造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包括技能素质与心理素质,如良好的沟通能力、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冷静的头脑、持久的耐力等;引入创新思维训练,提升创新创业能力。3.结合高职特点,创新教学方法,引领学生行动自觉。“知行合一,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要求,高职的课程思政建设也要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两手抓。理论教学,采用案例教学、视频教学、小组互动、情景模拟等多种方式,在将思政内容融入的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用身边的事、用学生们的语言讲授,增加教育性与趣味性;实践教学,则通过师傅引领、言传身教,在做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鼓励学生积极职业技能大赛,在大赛中磨炼意志,提升素养,锻炼技能。课程思政还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通过社团的形式,对外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如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优秀的传统文化、宣传法律法规等,将课程思政教育深入到学生的自觉行动中,充分利用自身所学知识与技能回馈社会,自觉践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统一的人生观、价值观与职业观。4.完善课程考核,将“品德”与“素养”纳入课程考核中。专业课考核不仅要看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点的掌握情况,还要看学生的品德与素养,从“德、能、勤、绩”等多个方面多维度进行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在原有的过程性评价与期末终结性评价中分别增加思政考核模块,使得思政考核模块比例不低于20%。在过程性评价中,将专业知识考核与学生的价值取向、思辨能力、团队协助、尊重他人等道德素养有机融合;在期末终结性评价中,专业教师、思政教师、行业师傅,共同制定考核标准,围绕学生专业技能、价值取向、职业素养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平静,徐飞跃,王钢.现代学徒制视域下的高职院校“三课堂”课程思政协同式育人机制[J].教育与职业,2019(11).
[2]汪雨龙.医药类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与培训,2019(19).
[3]张晓飞.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营销专业课程思政化路径探索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8(23).
作者:白云华 单位: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 上一篇:米粉食品安全跟踪评价方案
- 下一篇:移动互联下市场营销课程改革初探